摘要:党建育人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当前,在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存在重任务要求轻指导统筹、重形式规范轻育人实效、重教育过程轻实践作为等不良倾向,亟须加以改进。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提升高校党建育人质量,需从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增强党建育人的专业性、完善育人内容体系增强党建育人的系统性、改进育人方式提升党建育人的实效性、强化作用发挥增强党建育人的引领性等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7-0143-05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科技学院党建与思政专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研究"(2020SZ03)。 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育人状况不仅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的传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直接影响党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对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高校党建育人的价值蕴涵 高校党建育人是指在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發挥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育人活动。它既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1.从历史的维度看,党建育人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在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他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1]为此,唯有强化党建育人,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方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从现实的维度看,党建育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教育担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任务使命。特别是高等教育因其在教育序列中的特殊地位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一方面要抓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更要强化党建育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使其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备力量。这不仅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 3.从发展的维度看,党建育人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54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修养。高校党建育人不仅是加强大学生党的历史知识教育的过程,更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先进性培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砥砺品格、不断增强本领能力的过程。在党建育人过程中,不管是前期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还是后期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都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坚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时代民族的"大我",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强化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 二、高校党建育人的现状与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建质量稳步提高,党建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学生党建育人现状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培养能堪当重任时代新人的任务使命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党建育人组织层面,重任务要求轻指导统筹 党建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作为担负育人重任的一线基层单位,既是党建育人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党建育人任务落实的执行者、实施者。在党建育人过程中,理应担负起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组织推进、任务落实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重任务要求、轻指导统筹。一方面对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缺乏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另一方面对整合资源汇集各方合力提升党建育人水平作用发挥不够。且高校学生党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育人的直接组织者——党支部书记一般多由与学生年龄相近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党员教师或优秀学生党员担任。这些人员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由于个人的经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政治经验尚不成熟,育人经验相对欠缺,对育人规律的了解把握尚在探索之中。因此,高校在推进党建育人的过程中,需强化"两手抓",一手抓统筹设计,一手抓业务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党建育人水平,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在党建育人实施层面,重形式规范轻育人实效 规范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所遵循的业务标准,它既是基层党建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建育人的客观要求。以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層次是推进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这对党建育人也同样适用。但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党建育人的过程中,片面以完成党建考核任务为导向,忽略甚至割裂了规范与质量内在统一的要求,实际造成重形式"规范"轻育人实效、甚至为"规范"而"规范"等不良倾向,违背了党建育人的初衷。且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育人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大多以较为容易组织开展的理论传达学习为主,对党史的学习教育以及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和调查研究等相对不足,育人手段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需求。理论武装指引前行方向,党史教育激发前行动力,社会实践锤炼党性修养,调查研究增长工作才干,这些方面共同构成党建育人的重要内容,不可偏废。外在的形式规范是"表",内在的育人实效是"里","里"是根本,"表"是要求和保障。唯有立足"里"这个根本,外在的形式规范才有实际意义。 3.在党建育人成效层面,重教育过程轻实践作为 党员是党建育人的"产品",党员质量是检验党建育人成效的根本标准。而党员质量与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党性修养是党员质量的内核,是对党员本质的改造,是触及灵魂、洗心革面的自我斗争,它既表现为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水平,也表现为党性践行者的行动能力,表现为一种现实的实践精神[3]。知行合一是党建育人的重要原则。其中,受教育的过程即是"知",根据受教育的情况去实施即是"行"。"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党建育人不仅要使大学生党员知道该怎样做,更要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去付诸行动。在党建育人过程中,不管是学生党组织还是大学生党员对"知"即受教育的过程都较为重视,能够及时开展相关学习活动,但在"行"即主动作为方面,不管是学生党组织还是大学生党员个体,总体上均不同程度存在主动意识欠缺、担当作为不够、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现象。实践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知行合一是大学生党员行为表现的重要遵循。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一线的代表,示范引领是其重要职责,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开展党建育人,不仅要关注"知",更要促进"行"。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组织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围绕师生关切、社会聚焦、学校和院系中心工作等积极行动,以实际作为不负国家期盼和组织托付。 三、高校党建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 高校党建育人是一项高度组织化的系统工程,需强化统筹协同,汇集多方合力,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来说,需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发力。 1.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增强党建育人的专业性 育人是一门学问,提升党建育人质量,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是前提。要坚持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基层学生党组织带头人,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党性修养和道德情操、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和优秀学生党员选拔为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加强育人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广大党务工作者不仅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熟练掌握学生党建的相关业务知识,更精通党建育人的方法、了解党建育人的途径、准确把握党建育人的规律。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党建育人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务工作者能够以身作则、满怀热情地投入党建育人工作,确保履职尽责。要完善基层党建激励约束机制,把党建育人成效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功能,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广大党务工作者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完善育人内容体系,增强党建育人的系统性 育人内容是党建育人的基础。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党建育人内容体系的科学设计,统筹安排好史实学习、理论武装与社会实践等内容,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学思践悟中茁壮成长。要坚持以史实学习为基础,使广大受教育对象从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史中去思考我们党从哪里来、走过了哪些路、又要到哪里去,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要坚持以理论武装为重点,在分析对比中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自信。要坚持以自觉践行为指引,引导广大受教育对象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扛起时代责任。 3.改进育人方式,提升党建育人的实效性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开展党建育人,重在浸润启迪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调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砥砺奋进的良好状态。当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粗放型教育倾向,重"大水漫灌",轻"精耕细作",甚至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只管播种、不问收获"的极端现象,其育人成效自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要提高思想教育的精准度,找准每一个教育对象的思想堵点和认知盲点,灵活选择个别谈话、理论分析、推理演绎、现实比较等方式精准施教,消除其思想的困惑,破除其内心的迷惘,坚定其理想信念,振奋其目标追求。要强化道德情感激励,加强案例教育的力度,以鲜活的人物事迹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涵养其道德品性,砥砺其人格意志,增强其行为动力,促使其自觉向先进人物看齐。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搭建和丰富育人平台载体,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鼓励教育对象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在服务国家民族社会发展中练就过硬本领。 4.强化作用发挥,增强党建育人的引领性 "行胜于言",检验党建育人成效关键看作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有什么样的党员意识,就会转化为什么样的党员行为。要通过党章党规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党员准确把握党员的角色定位,明确党员的责任要求,牢记党员第一身份。要强化责任观念,扛起使命担当。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要增强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党组织的担当观念,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服务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要加强对党建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二级党组织组织指导、学生党组织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完善条件保障,强化监督考核,逐级压实主体责任。要发挥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辐射带动,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郭曰铎,王瑞芳,张荣华.切实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科学性实践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体会[N].光明日报,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