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青与桃红》是一本由聂华苓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46,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桑青与桃红》精选点评: ●三段文字,四个时期,大体类似于《三生三世》,只是总体上感觉有点故弄玄虚 ●感觉只能算个中篇小说,带着一股女作家的奇幻和歇斯底里 ●精神病患者的世界,很会讲故事啊, ●写法独特! ●内战搞得人格分裂 从心底发出的呐喊 想让过去的自己死掉 无能为力就假装现在是个新生吧 ●创造性的实验 ●生活不是片段和拼贴 ●太矫作了 ●这个大陆的第一个版本是节本,只有四部中的三部,有些文字也被洁净化了。不过长春文艺那版也只是比这个稍好些,也不全。 ●像草稿。全本会好些? 《桑青与桃红》读后感(一):桑青与桃红 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原本讲的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故事。桑青代表了传统的中国女子道德观念。桃红,看看这个香艳的名字就知道,它和桑青是对立的。它更多地是一个女子要求自由的意愿。 桑青,带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含蓄,矜持。桃红,则向往自由的状态。桑青和桃红即使不是二元对立,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完全相容。一个分裂的女子,先是三从四德克己复礼,后来自我意志膨胀逐渐爆发,是喜是悲,只能由读者自行评说。 《桑青与桃红》读后感(二):作为小说,实在难看 在新版后记里,聂华苓说她在表现"人"的处境,但是在全书中我只看到几个滑稽木偶,被作者直接当成自己的传声筒。作者努力想让木偶看上去活动得自然些,但是急着让观众明白剧情,结果越操弄越难看。汲汲不忘作品"海峡两岸"的待遇,讲述流放的处境,凸显对话的努力,可以理解。但是"艺术"的要求,只有这么geopolitical 的阐释吗??干嘛不直接写回忆录,这样好歹有点诚意。政治受害者的道德优势不能掩盖这本书的作为小说的虚假和生硬。 《桑青与桃红》读后感(三):困境主题与创新风格 桑青与桃红一共有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分别描述了主人公(桑青即是桃红)人生不同阶段的际遇。 写作风格创新,充满了魔幻的现实主义。多少年后的今天捧卷再读,依然赞叹跳跃式的剧情。 几天前和聂华苓老人谈到这本书,她说全书主题是一个困字。情节具体表现在桑青于瞿塘峡被卡在岩石上六天, 在台湾躲避检查窝居在阁楼里, 在美国四处流浪无处归家,以及谜题一样的结尾--桃红困在一座孤寂的水塔。整本书主题相对压抑, 体现出主人公颠沛流离的一生。 我认为这种困不仅是空间性质的,更是主人公内心的哀鸣,或是放逐。也说明了抗日胜利,国共对抗至新中国成立那个时代给人带来的困苦感受。 全书也侧面反应了聂老师的人生经历。不过她最近出版的三生三世,则更详细地回忆了她波澜起伏的一生。 《桑青与桃红》读后感(四):逃离时代的命运 我总是对那个年代的故事特别有感触。那是个大时代,军阀之后,抗日救国,随后是无休止的国共战争。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剧情,中国从封建走向另一个封建,然后再从资本市场变成社会市场。近100年的巨变,小人物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写的就是这个小女子的命运。文章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按照《两生花》的剧情来描写整个故事框架,桑青与桃红,要么是桃红是桑青精神分裂症的产物,要么是生存在两个时代的双生花。形式也就是穿插式的书信结构。这在60年代的形式主义盛行并不足为贵。 感动的还是在于故事的情节。桃红反反复复地强调:我不是桑青。但是我知道她的所有事。她就是这样怕你,这样软弱。桑青出生在30年代,想大部分那个年代愤青的年轻人一样,对于封建式的大家庭,她选择了逃亡。和老史一起逃亡。只带了家族长寿的祖传的玉辟邪——只传男不传女,她走的时候带着它,带着一腔重男轻女的忿恨。却意外和一班船友被困于三峡。他们都是亡命之徒,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有反抗,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无暇顾及自身的安危,更何况是人民。 逃亡学生血气方刚,从已经当了日本汉奸的爸爸家庭中逃离出来;老先生在日本的刺刀下侥幸生存仍然守旧;相对而言桃花女更加洒脱,很喜欢这个角色,敢爱敢恨,她说,如果我男人真的外面有人,我就抱着孩子过我自己的生活。在这个火光死神血肉横飞的年代,每个人内心都有浓重的疮疤,当再一次面临困局,他们从不和到坦荡,确实令人感动。最后的那场赌博,每个人都抱着誓死的把握,我总觉得这是那个年代的温情。 桃红一路追随者抗议者寻找新的生活,她叙述着听来的或者是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她始终是个外人,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属于她的。她还是反复强调,我不是桑青。最终我和另外一个流浪者住进了被遗弃的水塔。仿佛让她最终选择到了安全。 桑青到了从小定亲的沈家。作者也没有交代桑青们被搁浅的船是如何脱险的,也没有说那个流亡学生带着半块玉辟邪和桑青故事的后续。我们只看到了沈家性格怪癖病重的老母,沉蒙的家纲,激进滥情的杏杏。桑青最终嫁给了家纲,是情理中的事情。家里的那群流浪学生随着中国大陆形式的转变而变得异常地乖张。这个时代即将变化。所有旧的都是不合时宜的。那些曾经的荣华富贵,将要成为最美的一场噩梦。家纲决定走,仅仅是因为那些财产吧?他们的婚姻,本身就蕴含着男女之间的互相利诱。 桑青如何来到台湾,作者又一次戛然而止。我们只读到他们逃离解放区的仓促,甚至连那半块玉辟邪都没有带走。这是一种无根的逃亡,命运也就注定了。那个年代多少人被这样连根拔起,流落异乡? 我们再次读到桑青的日记,已经是家纲被通缉逃离阁楼的了。这个男人果然是私利的。他贪慕钱财,不惮以人性的最恶的一面。桑青和女儿过着与世隔绝暗无天日的生活。桑青最终还是逃离。压抑寂寞与报纸相伴的生活,怎能困得住年轻的生命? 逃离是这个小说的主题。桑青一次次逃离她的生活,桃红一次次寻找她的生活。桑青的每一次逃离最终都是另外一场逃离,桑青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生活。但是桃红却能够面对生活,但是桃红最终还是没有真实的容身之地。 桃红的最后一封信写到:我对全人类是怀着和平而来的。这个和平,我想是一种友善吧。但是不论是软弱只听从别人的桑青,还是能够随着自己的心走出新生活的桃红,似乎都不能够逃离出这注定的命运。 逃离时代的命运,也许每个人都无法最终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