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那么自然心思是非常缜密的,而且他死的时候只有25岁,但是他在那当兵都已经超过了11年!所以如果是单纯上当,那么真的是有点说不过去,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被裹胁在陈玉成军中、虽然倾向清方但对陈个人有浓厚好感的赵雨生晚年回忆陈玉成从庐州北上前其幕僚的私下议论,说"英王得意时想怎样就怎样,失意时走一着错一着",自从西征"围魏救赵"失败后,他就陷入"走一着败一着"的恶性循环:直接解围碰上克星多隆阿(曾国藩曾总结,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别有一个清方克星,即多隆阿和鲍超,彼此战法相克);去打武汉围魏救赵,结果安庆这边曾国藩看破把戏死活不退,鄂州那边李秀成东兜西转迟到半年,等李秀成到了他自己又性急撤回安庆直接解围,到了发现留在安庆城外赤岗岭的绝对精锐刘瑲琳、李四福等四垒全军覆没,然后他心态失衡,利用"奉旨令专征剿"的全军指挥权把大半个太平天国的军队千里迢迢弄到安庆绞肉机送死,还把李秀成留在皖北的女婿黄金爱、爱将吴定彩也坑了(黄金爱坑个半死,吴定彩直接坑死了),这场败仗首先搞坏自己心态,其次影响自己威信,第三让太平天国实力受损,更麻烦的是还把各路神仙得罪了个精光(原本的盟友洪仁玕反目成仇,那个胖子可是记仇的;李秀成说最难听也是敬而远之;陈坤书缩得远远;本来勉强算部下的吴如孝、黄文金远远脱离;被他破口大骂的林绍璋躲得远远;皖南诸将惹不起躲得起)……陈玉成少年得志,一路顺风顺水,巨大的反差让他很难接受和适应,因此情绪更容易激动、脾气也更大。他离开安庆后不顾部下劝阻硬要去湖北河南招兵,结果一塌糊涂只能退回庐州,在庐州又不顾"气场"变化和朝中权贵吵架,结果已因安庆失陷削弱信任的洪秀全轻易听信"沈真人"(歙县道士沈桂)谗言把他撤职(撤去专征剿职务,保留王爵),让他威望和号召力进一步受损。 受到这第二次打击后陈玉成颜面尽失,更不愿回到天京受气,而急于靠自己力量打开新局面,从而重新令天王和同僚、部下恢复对自己的高看。为此他接连将所剩军队中的几支主力远远派到赤地千里的北方,先是派马融和、倪隆怀、邱远才等部去淮北,然后又让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成春部北上,和捻军张乐行等联合攻打颍州府(阜阳),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根据多年老经验,想利用两淮捻党和地方武装多如牛毛、清军势力虚弱的优势获得新的地盘,恢复部队战斗力。 苗沛霖原本就是陈玉成在皖北部下的一个棋子,他不仅曾帮助苗攻打寿州报仇,而且保举其封王、让天京赏赐美女,还派亲信琳天安余安定常驻寿州联络,苗在破寿州后一度声势浩大,而经营北方正合不想往东靠近天京的陈玉成心意,因此与其说苗沛霖骗术高明或陈玉成幼稚,毋宁说在丧失天京信任和太平天国友军人和后,陈玉成主观上愿意相信任何契合其"北方发展战略"的"正能量新闻"。 但时过境迁,此时皖北不但原先的英翰、袁甲三部清军战斗力稳步上升,胜保大肆招降纳叛,而且僧格林沁部也已经来来去去了一个回合,捻军的团结因"刘饿狼事件"大大削弱,而苗沛霖则在察觉"发、捻势衰"后又开始跟胜保眉来眼去,更重要的是,皖北连年战祸,早已是赤地千里,如果说苗练这样的地头蛇和清军这种后勤系统完善的军队还能维持在这一地区久战,基地萎缩、主要靠就地取给的太平军只能成为两淮的匆匆过客,马融和、陈得才两路大军先后在两淮站不住脚,前者随张宗禹、陈大喜捻军去了河南,后者干脆一路跑到陕南汉中去了,这样一来匆匆撤出庐州府的陈玉成就成了孤注,哪怕苗写信给他时还没有起意卖他,这会也会歹念陡生了。 说到底,陈玉成在安庆战败前后的负气和心态失衡,导致一系列误判和连锁反应,而洪秀全的凉薄则让他处境更尴尬、也更不愿在庐州危急后东投天京(那多憋屈,而且弄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宁愿去赌一下苗沛霖的人品(反正赌输了同样不过一条命,万一赢了就能重振雄威并且在天王和同僚面前扬眉吐气),而他安庆之战中的损人不利己和糟糕的脾气,更让其它友军都不愿冒险来救(只有远在常州的陈坤书念及同宗之谊象征性地动了一下),结果当清军合围、庐州不保,他不赌也只好冒险一赌了。 本来,他还想着有陈得才、马融和两部和张乐行捻军接应,余安定在苗军中,自己不会吃亏,但他匆匆突围,不知道陈、马远走,张乐行元气大伤,余安定早被苗沛霖收买,从赵雨声的回忆文字可知,他在突围时仍然部署从容(故意弄两个戏班子对台唱戏迷惑清军),但一出城就乱了套,幕僚团队完全失散,扶老携幼的几万人马也只剩下三四千人,等到了寿州城外其实已是丧家之犬,除了苗练,附近只有张乐行一支友军,且不说张此时的战斗力何等虚弱,这位临死都骂"长毛待人不好"的捻军总头领、"大汉盟主",曾两次被清廷招抚的前宿州衙役,就一定不会拿陈玉成卖个好价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