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以甜甜蜜蜜开始,以反目为仇收场。这种情况,往往让人想到这样的一句俗语:喂狗别喂饱,对人别太好。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人情冷暖,而西方社会则总体处于冷漠氛围。在人情社会里,很多行为、抉择都讲究着一定的分寸。如果出现"过分"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事情向反方向发展,最终酿成不好的后果。因此,古人将这一方面的经验经过浓缩、总结后,得出了一系列的俗语用于流传后世,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俗语。 先说"喂狗别喂饱"。在当下,大多数人养狗是处于养宠物的目的。但是在古代则并非如此。在古代,狗起到警报器的作用。养狗是防止有盗贼前来,因此利用狗敏锐的听觉和凶猛撕咬能力,来守护家园。而古代由于粮食产量较低,加上大多数农户在养狗的同时,还要养猪等具备创收属性的动物,这就导致粮食紧张,因此在古代,大多数狗的一生是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所谓"喂狗别喂饱"一来指的是在食物分配角度要分清主次,得保证人、猪的口粮基础上,才能喂狗;二来,即便有条件把狗喂饱也不要喂饱,因为狗一旦吃饱了,就会挑食,期望值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再者,狗吃饱了之后,少不得会变得懒惰,最终泯灭其看家的功能。 再说"对人别太好"。如果对一个人太好,久而久之,会让人觉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进而不会把你对他的好产生任何感激或者领情的心理。并且,这个人的期望值很可能会随着你对他的好而不断上涨。而人的本性,曾经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性可以用"欲壑难填"来形容——既人心贪婪,得陇望蜀,根本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因此一个人得到的越多、拥有的越多,其期望值就会不断飙升,直到有一天,当你无法满足他的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对你产生怨怼心理。此外,对一个人太好,如果有一天,你无法继续维持之前对他的标准,那么,他也会因为受不了这个落差,而和你反目成仇——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人生在世几十年,任何人都有少不经事的时候,等到人到中年有了丰厚的人生经验的时候回看少年往事,又会因为少年时代的荒唐事、错误决策而感到懊悔不已。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对人太好但对方不领情的事情。本文所提到的俗语,属于以往过来人留下的人生经验。古人主张"以史为鉴",因为以往的得失,可以为后来的决策提供丰厚、宝贵的参考经验,而人生经验所起到的作用,和"以史为鉴"一样,可以让后人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