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方法",一是"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的分级对象与内容";二是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方法。作者通过先计算行业相对风险度,再分别计算每个企业职业伤害风险指数,进而确定企业风险系数和风险级别,然后以企业风险系数为主要参数,建立分级监察模型,据此制定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方法 在对国内外的职业伤害指标和分级模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以往的指标和分级模型无法对不同行业、性质和规模的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进行快速计算和均衡分级。"十五" 期间,作者在科技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支持下开展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企业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等系统的技术方法 。 1.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的分级对象与内容 风险评估对象 职业伤害的载体是企业,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 。 风险评估内容 根据我国当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与国际惯例,职业伤害可以看作是由于与职业相关的因素引起的人身伤害,范畴应该包括工伤和职业病。但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及其伤害机理千差万别,其伤害后果的量化和确定很复杂,职业病和工伤也很难用同一技术路线来进行研究。所以,本文的职业伤害暂时只考虑轻伤、重伤和死亡,职业病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风险包含着3个方面的含义,即不利事件、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目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滑坡研究组风险评价委员会对风险的定义为: 风险= 可能性×后果 企业职业伤害风险是指由于各种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使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遭受职业伤害后果严重度为轻伤、重伤和死亡的可能性。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企业发生职业伤害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起职业伤害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国内外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事故发生原因的70%以上。在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能导致事故的人为错误称为不安全行为 ,并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4类 54种。 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每个设备或设施都带有不同程度的能量,它们的能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是是否发生事故的关键。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可以改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使设备或设施尽量适应"人、机、环"匹配的要求,以形成操作人员与机器设备的协调 ,减少人的操作失误,避免企业职业伤害的发生。 危险物料。物料包括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材料、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和企业的最终产品等,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状态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职业伤害。企业存在大量带有化学能、 电能、机械能的物质时 ,企业职工就要面临这些危险物质或者其能量意外释放带来的职业伤害风险。 工艺和管理方法。不同行业采取的生产工艺不同,即使同行业中也可能采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工艺可能带来的职业伤害风险也不尽相同。企业采取的管理措施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手段、工艺纪律以及各种作业程序等都属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方法。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其中第四大类"管理因素",就主要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予以考虑。 作业环境。不同行业企业的作业环境差别很大,作业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可能带来职业伤害种类、程度以及可能性的差别也非常显著。即使属于同一行业中的企业,由于设备和工艺上的差别,作业环境造成职工职业伤害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井工矿山的职工和露天矿山的职工的作业环境差别很大。 企业中除了存在以上职业伤害风险因素以外 ,职业伤害风险水平还与企业生产力水平、生产状况、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等有关。实际上,大多数伤亡事故是上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职业伤害严重度系数的确定 综合考虑轻伤、重伤和死亡3种不同程度的职业伤害特点,在统计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统一化处理,是进行企业职业伤害风险比较的重要前提。目前能将3种不同职业伤害程度进行统一比较的方法主要有2类,一是经济损失法,二是损失工作日法。作者建议采用损失工作日法。 采用该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有利于今后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我国有职业伤害轻伤、 重伤和死亡对应的损失工作日国家标准;工作日的经济价值确定后,可很容易把损失工作日换算成轻伤、重伤和死亡的经济损失,可操作性相对较强。 2.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方法 作者通过对"设备环境型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管理绩效型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 "职业伤害指数型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3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前两种方法均有缺陷。而第3种方法——"职业伤害指数型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 (具体计算模型见《中国安全生产若干科学问题》一书第100~101页),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形成开放、动态的模型。开放性是指该模型相关参数可以随着统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首先,行业相对风险度可以随着统计数据变化而进行更新调整;其次,随着统计数据不断完备,行业类别可以由现在的22个逐步增加和细化。统计数据累积越多,其实用性就越强;行业数据越详细,行业风险度就越能反映企业的真实风险。动态性是指企业风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企业本身事故伤亡指数的变化而变化。只要将计算模型需要的企业指标代入计算公式,企业的风险系数就会发生变化。二是使用的数据较客观,指标易量化。三是企业职业伤害数据作用明显。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与行业风险度、企业职业伤害指数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数学联系。通过测试发现,企业发生职业伤害情况的变化可以引起企业风险系数发生较大变化。四是该方法方便、快捷和实用。使用该计算模型,无需对企业进行大量调查,只需知道企业的行业类别、企业就业人数和企业发生的职业伤害伤亡人数统计数据,就可以达到快速分级的目的。五是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标准分析。采用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 CR 来作为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指标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对 218家企业风险系数进行"聚类分析 ",并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标准。采用"聚类方法"的思想,是将所统计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按照大小最相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这样逐步合并,直到合并为一大类。样品间的距离公式选用欧式距离公式;聚类方法选用 Ward离差平方和法。根据聚类结果,将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划分为4个级别,划分标准见表1。表1中,Ⅰ级为最高风险级别, Ⅳ 级为最低风险级别 。 注:该分级标准基于本研究中所调研的企业数据统计分析,由模型计算得出 ,随着企业数据的不断扩充和更新,可对该标准进行调整。 编辑 边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