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读周国平


  初次认识周国平,是缘于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一篇文章——《家》。文字朴实而优美,是我喜欢的那种,尤其是作者对家的感悟,不知不觉就把我们带入对家、对人生的思考当中。那时,是只认文字不认人,当代作家太多,"周国平"这三个字,在我脑海中也只是个概念,仅此而已。
  再次认识周国平,是在百家讲坛。一个半百老头,精神不振,面无表情,像个老学究似地地谈论婚姻和爱情。当时只觉纳闷,能上百家讲坛,必定是大家;而能谈论婚姻和爱情,必当浪漫多情之人。而此周国平,面部表情生硬,语言平淡,反应木讷,缺乏激情,比起那些在百家讲坛上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的大名家们,实在是太特别,也太可怜了。可是在同情之余,我却不得不承认,周国平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很深刻,也很独特,有些经典之句直至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要说在百家讲坛上与众不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真的得算是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谈论的内容能引发我的深入思考。其他大家给我带来的是知识,而周国平给我带来的是沉思。其他大家在我心目中是学者,知识渊博的学者,周国平在我心中却有点像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间情味的哲人。
  后来,朋友介绍我看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口气读完,一个慈爱、感情细腻丰富而敏感多情的父亲形象跃然眼前,那个在百家讲坛上格格不入的老学究形象隐去,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血肉丰满的人活现于眼前。
  再后来,我开始从网上搜寻周国平的文章,《周国平自选文集》我是百读不厌。上学期,我感觉从网上看周国平的文字不过瘾,太受限制,于是把他现有的全套书买了下来,随时可以翻看。夜深人静或心情宁静之时,就是我享受周国平文字之时。每次读他的文字,我的速度都会放慢,一边看一边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唯恐囫囵吞枣没享受到其滋味,所以一次也就只能看有限的几篇文章。
  也许每个人的读书口味是不一样的。现当代作家的文字我也读过一些。要说耐读的,经咀嚼的,在我的心目中称得上经典的,他的文字算一个。周国平的文字很对我的胃口,有些就好像专为我而写。其他作家有的文字可能很美,感性十足,充满情趣,有的可能思想想强,带有极强的个性,这些我也都喜欢。但周国平不同,他是用哲人的头脑和散文的笔调在写文章。在欣赏其优美的语言之时,你更会被其理性的思考触动,进而进入个人的思考之中。
  化用周国平的几本书的名字来谈我读其文字的感受,就是,引领我们亲近文字,亲近经典,亲近自然,关注宇宙,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更关注内心,与时代潮流保持一个守望的距离,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善良丰富而高贵的人。
  读周国平的文字,有时你会惊叹:怎会有这么理解你,懂你的人,简直比你自己还要懂你自己。他能把你内心想表达而未能表达的却表达得那样确切,那样细腻,那样淋漓尽致。高山流水觅知音,他就是你的真正知音。甚至有时因为他的懂你,你会恨他,会有李白登上黄鹤楼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遗恨之感。
  读周国平的文字,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之中,你的文学鉴赏水平提高了很多。你会慢慢形成一种直觉,能一眼看出什么是高雅文学,什么是经典文字,而什么是庸俗的次品。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亲近经典,拒绝庸俗的能力。
  读周国平的文字,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之中,你的头脑开始思考以前不曾思考的问题,你开始学会用一种新的眼光、新的方式方法、新的态度关注宇宙,关注人生,你发现你与你自己从不曾有过的亲近,你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生活,你开始发现有一个新的你站在高空,时刻俯视你的物质生活,你的精神生活也因此而充实丰富起来。你会有一种蜕变的欣喜,甚至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喜悦。你会发现,以前高不可攀的所谓哲学,其实就在你身边,就在你生活中,甚至,你就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哲学家。这种哲学家,不一定拥有高深的理论,不一定拥有渊博的知识,但他能引领你走向智慧、走进灵魂,让你发现自己存在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周国平的文字很安静,很平淡,但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只有用心去体会,你才会从安静中领悟到他难以按耐的生命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情,才会从平淡中品到充满着真性情的韵味,才会在他的引领之下逐渐进入你个人的思考,进入你个人的内心生活。读过他的文字之后,忽然间明白;为什么在百家讲坛上他不像其他大家那样张扬。文如其人,平平淡淡才是他的真品性,如果张扬,反而显得做作,那就不是周国平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周国平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怎么才是真正的作文之道、做人之道和生活之道。
  读过周国平的文字之后,我发现自己理性了很多,心境平和了很多,视野开阔了很多。我学会了感受,学会了思考。当我躁动不安、心情难以平复之时,他的文字就像夏日一股清凉的风,立即让人神清气爽;当我感到迷失之时,他的文字,就像暗夜海上的灯塔,指引我前行的方向。也许读周国平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影响就是:学会从经典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感谢周国平!
网站目录投稿: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