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理解资本主义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与使用


  在人类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一词可谓耳熟能详。按照一般理解,人类社会大约从15世纪或者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随后又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相对抗的时代……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一词对中国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而"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所以就被赋予了更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意涵。曹龙虎博士的新著《中国革命语境中的"资本主义":一项概念史考察》,以"资本主义"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近代中国的生成和使用情况,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概念史研究著作中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其史料考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论述方式显示了作者的学术创新努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
  该书主体部分(中间五章)的前两章主要从词语史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概念在西方的生成情況以及在近代中国的输入和传播情况。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考辨,作者为我们完整呈现了"资本主义"概念的生成脉络和自西徂东过程。在论述"资本主义"概念在西方的生成情况时,作者除了对"资本主义"概念的词源学进行详细考证外,还对"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基本领域和这一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政治色彩特别浓厚的基本概念,"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极强的知识生产功能是这一基本概念的重要特性,主要表现为储存或者统摄其他概念和诸多的衍生概念。而在厘清"资本主义"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输入和传播情况时,作者分别梳理了"资本""资本家""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概念丛中的三个关键术语的近代语义的生成过程,分析了其中外来术语与本土语汇之间的思想碰撞、冲突和融合情况,以及日本因素的关键影响等。这部分的考察资料丰富、引证翔实,反映了作者扎实的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力。
  从第三章起,作者用三个章节的篇幅分析了"资本主义"概念在近代革命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尝试分别在民族革命语境、阶级革命语境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中讨论"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在民族革命语境中,作者认为,"资本主义"概念主要与更早传入中国的"帝国主义"概念链接在一起,以"资本帝国主义"的名目示人。"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半殖民半封建"等概念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近代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并积极反抗侵略的历史图景;而在阶级革命的语境中,"资本主义"概念则主要与官僚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由"资产阶级"派生而来的概念一起,为我们叙述了一段近代中国人民遭受阶级压迫、并推翻阶级压迫的历史故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政治道路选择过程中的选择序列和实践方式得以框定。这也突出反映了"资本主义"概念的政治特征,即近代中国对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讨论主要与中国到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关。
  概念史研究是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其直接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德国精神史、思想史研究,及至德国概念史大家科塞雷克之后,概念史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理念和范式。近年来,冯天瑜、桑兵、方维规、孙江等一大批中国学者,从译介西方概念史成果、系统梳理中国政治/社会概念等多途径入手,推动了概念史研究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曹龙虎博士较早就开始系统接受概念史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该著作修改自其博士论文,虽然也存在逻辑铺陈不够清晰、方法创新有待商榷等问题,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是一部历史资料翔实、理论分析适恰、且有一定学术创新价值的优秀作品。
网站目录投稿:水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