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盛行围观的年代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想象力


  前几天,网友@岁月—好在微博上发帖说: "9岁的儿子突然写起诗来,不知道这些字怎么钻到他脑子里去的,这算是诗吗?"她附上了儿子写的四首小诗。微博发布后,立即引发大量关注。记者蜂拥而至,把写诗的小孩子堵在家里采访。小孩发狠说:"我再也不写诗了。"他抛下满客厅的记者,跑去看花盆里的蚂蚁,拒绝回答任何和诗歌有关的问题。(5月19日北京晚报)
  一个9岁的孩子写出像模像样的诗歌,这确实是新鲜事。记者为了如实报道此事,实地采访,很正常。但是,从报道提供的信息看,记者蜂拥而至,恐怕就有问题了。而且,关键问题还不在蜂拥而至的记者,而是家长。
  首先,最早发布消息的人是这位孩子的家长,而不是记者。记者只是在看到家长所发的消息后才前往采访。采访的记者不只来自一家媒体,而是多家媒体。这种围堵式采访势必会给被采访的孩子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说记者采访有问题,也就是围堵采访的问题,没有给被采访者带来快乐和自豪,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和压力,让被采访者感到厌烦,不再理会记者。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家长不懂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估了网络舆论的破坏性。家长不明白孩子写的这些句子算不算诗,正如其发布的微博所说,"9岁的儿子突然写起诗来,不知道这些字怎么钻到他脑子里去的,这算是诗吗?"于是她附上了儿子写的四首小诗,让网友判断。之后,多家媒体记者联系采访时,肯定得到了家长的同意,否则,记者何以蜂拥而至?如此看来,家长才是引发问题的导火索,才是问题的关键——不该让多家媒体记者都来采访,不该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该低估网络舆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该忘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符合保护孩子想象力和成长的需要?我认为,家长自己无法判断孩子所写算不算诗时,可请教老师或同事,也可上网查查资料;在不能确认算不算诗之前,不要轻易发微博征求意见。现在是网络社会,围观者众多,言论嘈杂,媒体闻风而动,很容易伤害孩子,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情境。
  除了家长,社会群众和媒体也都有保护少年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义务,不要因为好奇、起哄而破坏它。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生长吧!
网站目录投稿: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