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辞职去创业请以投资角度去分析


  01
  我问你,你对"辞职创业"这四个字怎么看?   你的答案或许有两种:   第一,风险太高,还是谨慎。   第二,趁年轻,为梦想搏一把。   这话题放在本国电视剧里,套路基本以第2种为主旋律。主人公持之以恒,凭借一腔热血和神助攻合伙人,历经几个挫折,过程中不仅收获爱情,还得到伴侣全力支持,卖房的卖房,给钱的给钱,最终主人公名利情三收,走向创业成功的人生巅峰。   可当这事情真发生在现实中,几乎都是180°反转的尴尬局面。   我学弟创业,前阵子找大家借钱。据说资金还是不够,他眼下有把房子抵押的想法,大概能到手200万。   这是他第二次创业了,上回赔了30多万。   他曾在为微信群里提起此事,用破釜沉舟、干劲满满的架势说,自己快30岁了,还是想再搏一把。   大家先是噤若寒蝉,紧接着,所有人都在阻止他。   不是说创业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把唯一的自住房拿去抵押后创业,这恐怕就是一场大概率要失败的赌局。   尤其是卖房创业或投资,不管是情怀爆棚也好,想发大财也罢,至少我所知道的人群中,做这两件事的人结局都令人唏嘘。   他们一次次踩坑,一次次交学费,一次次失败,直到无力翻身。   02:
  作为一枚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工科狗,我周围同学和同事也多从事IT互联网行业,创业相比于其他行业,算比较多。   目力所及,真实的创业存活率没超过1/3。   对的,是存活率,指的是现金流可支撑业务继续,还远远谈不上成功(况且啥样叫"成功"还真不好定义)。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创业故事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大开大合,光芒万丈,心里很容易想:   "我挺聪明、专业能力也不错,应该有这个实力创业。"   "这辈子当个普通打工族太浪费了,我也要搏一把。"   "我这业务模式可厉害了,只要资金到位,问题不大。"   今年4月,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演讲时说,年轻人别急着买房子,买了等于把自己限定住了。你暂时买不起房子,但你回老家之后再去创业,可能回来就能成为一个买得起房子的创业者。   这愿望非常好,可惜有个Bug:   可能性太低。   英国数学家贝叶斯,在200多年前写的《机会学说中一个问题的解》这本书中提过个观点,他说,支持某项属性的事件发生得愈多,则该属性成立的可能性就愈大。   简言之,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总是做一些好事,那个人多半会是个好人。   很好理解对吧?   OK,放到投资上看。   许多人以为自己赌神附体,可要知道,自从有股票市场那天起,统计数据就无情地复制着一个结果:   "7-2-1法则"。   即7成投资者亏钱,2成持平,1成长期跑赢市场,无论熊市or牛市,这个法则从未打破。   放到创业上看。   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创业成功率虽没有官方统计,但3%-5%成功率是最常见的数字。   "先去创业,回来成为一个买得起房子的创业者"——只能说,把个案当普遍,把可能当必然。   结局怎么会轻易如你所愿呢?   你也别急着表示自己对创业有多坚定,完全两码事。   许多人由于不多想,所以才不动摇。   有时从概率角度去分析一件事,你的想法就会理性起来,就会明白那层华丽外衣下,或许是千疮百孔的真相。   03:
  肯定有人说,照你这说法,是叫大家都没必要去冒险创业了?   恰恰相反,人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宝贵的财富,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成功率低,其实是有方法可以提高胜率的,至少不会让你踩坑太惨。   首先,尽可能拥有更多资源。   很多介绍雷军创业的文章,喜欢提到这个桥段:   1987年,雷军大学读书时读到一本书,叫《硅谷之火》,讲的是乔布斯等人的创业故事。当时雷军看完后,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心情无法平复,就到操场一圈圈地走,奠定一个梦想:日后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看起来确实很燃,可老实讲,这和他未来创业的成功关系真的不大。   雷军早在大四时,就曾和两个同学创办了三色公司,原想仿制金山汉卡,结果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同类公司,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   才半年时间,三色公司就解散了。   而雷军41岁创建小米时,又是怎么样的背景呢?   他已在金山打拼多年,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手里还握有不少投资圈的人脉。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无疑将大大提高胜率。   雷军的创业经历已经算很贴近普通人的路子了。   如果你知道马化腾的父亲是上市公司盐田港集团的董事、王石的前岳父曾任广东省副省长、柳传志的父亲是人民银行和国贸委的高层……   估计会对"资源"二字更有所领悟。   其次,在可损失范围内快速试错。   包含两个重点,一是"可损失范围",二是"快速试错"。   创业的本质是高风险投资,既然成功率低,就要在可损失的范围内行动,而不是孤注一掷去抵押自住房,或是做出影响自己和家人生活的事。   一旦失败,连个退路都没有,只能雪上加霜。   顺便说句,不轻易卖房,是中年人应有的觉悟,尤其不应以个人"梦想"裹挟家人同意卖房。   你的梦想是创业,而无数人的梦想是在自己的房子里开心生活(除非是你自己的投资房,那无可厚非)。   再看"快速试错"。   我码字以来,认识了不少全职自媒体或自由职业者。几乎没有人一拍脑袋就辞职,然后风风火火地切换跑道干起来。   他们都在前期不算短的时间内,经过了一系列的沉淀和验证。该碰的壁也碰了,该走的路也走差不多了,再切换正轨。   创业同样如此。   硅谷创业家Eric Ries在《精益创业》中提到,精益创业的核心包含3个要素:   用最少的成本来试错;   看看用户的反馈;   再验证这条路是否可行。   小步快走,比大刀阔斧做完一件事再推到市场上的试错成本要低得多,船小好调头,这也是个灵活的策略。   04:
  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   这几年见过或听说过很多创业案例,我发现,多数人其实无法从心底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把他人的成功想象得过于简单,把自己的实力想象得过分强大,以为花5000块买个网站、花几万块批量收购域名倒卖,就能赚个几百万。   智商平平,野心过大,这是不少人的毛病。   做事多以投资角度去分析,多基于数据去判断,结论往往客观很多,至少能帮你扫去头顶的主角光坏。   当个普通人,不可耻。   这不是怂恿你固步自封,而是希望,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   追求财富没错,但要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   追求梦想没错,但要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追求改变没错,但要有变好的本事和资源。   你或许以为接受自己的平凡,就等于磨灭棱角,这太不酷了。   可这世界上,有什么比认清现实后依然努力向前,更酷呢?
网站目录投稿: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