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话说孙权四用人篇不以好恶弃人


  有两个人孙权是很不喜欢的。一个是张昭,一个是虞翻。
  张昭性情刚硬,常常倚老卖老,当众与孙权抗争,"辞气壮厉,义形于色",使孙权下不了台。所以一段时间孙权没有要他上朝。
  虞翻自恃有才,狂放不羁,屡次对孙权无礼。孙权最后把他流放到交州。
  蜀国有使者来,当朝夸耀蜀国的功德,当时群臣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出来与他抗议争辩的。于是孙权感叹地说:"如果张公在这里,这人即使不屈服也会感到垂头丧气,哪里还能自我夸耀呢?"第二天他就派人慰问张昭,并亲自请张昭入朝。
  孙权曾派将士往辽东作战,因海风袭击,损失巨大。他很后悔这一决策,于是在命令中说:"古时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诺诺,不如周舍的有话直说。虞翻忠亮正直,善于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是我国的周舍。如果他在这里,就一定能说服我取消这次出征。"他督问交州并指示说,虞翻如果还活着,就让他坐船回都城;如果已经故世,就送丧回他家,让他的儿子为官。
  孙权虽然不喜欢这两个人,并不因此而抹杀他们的优点。在能发挥其长处的时候,他立即记起他们,并把他们放到适当的位置上。
  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常使他难堪,使他下不了台,在众人面前丢他的面子。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难于忍受的,何况处于帝王高位的孙权。
  孙权是有肚量的,能容人,不以一己之好恶而放弃人才。
  相比之下,现在许多当头头的,恐怕还达不到孙仲谋的这种雅量。
  不过当头头的也不会有什么人看我这样的书;我们暂且撤开他们不谈,谈谈我们自己。
  我们在平日与人交往中,也应该不以一己好恶而弃人。
  我们讨厌一个人,或因其品行不端,有违我们认可的道德规范;或者是触犯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冒犯了我们等等。
  道德价值是相对的。我们认为是不端的品行,他自己可能认为很好。反过来也一样。只要他不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在我们身上,就可以同他和睦相处。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是对的。道不同则白眼相向或老死不相往来,就有失厚道,是犯不着的。
  我们不喜欢甚至讨厌冒犯了我们的人,这也很正常。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人就不是好人或一无是处等等。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影响对人评价的公正。
  吕蒙年少时未读书,每陈大事,只有以口代笔。江夏太守蔡遗以此很瞧不起他,并常在孙权面前说他的坏话。等到孙权要吕蒙推荐优秀官员时,吕蒙却推荐了蔡遗。
  这是一个不以好恶或恩怨而弃人的榜样。孙权说吕蒙不是一勇之夫,而一个国士。
  不求人待我好,只求我对人公平!
网站目录投稿: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