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王雨松+张杨+孙俊丽 摘要:在我国有关儿童性侵害的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调查各位家长对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态度及做法,我们对十堰市区及周边县市的家长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性教育;儿童性侵害 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近3年公开报道的儿童被性侵案件均大幅高于2013年,体现了儿童被性侵现状的形势严峻。同时,由于案件特殊性、社会认知、传播规律等因素影响,仅有极少量的案件被曝光,社会各方对这一严峻形势关注度仍不够。遭遇性侵的女童人数超九成,性侵男童案件同样需重视。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同时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1]。在性侵性别中,施害人绝大多数为男性。7-14岁受害者居多,农村地区儿童防性侵教育程度远低于城镇。志愿者在深入山区、乡村地区学校讲课及和相关领域专家广泛座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巨大,由于家庭监护缺失的情况广泛存在,学校及社区的自我保护教育及基础生理教育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孩子不了解如何分辨性侵害、不知如何应对。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认知误区: 1、性骚扰和性侵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需要防范。实际上更多的儿童在青春期遭受到性侵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很小,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再加上父母疏于防范。此时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 2、儿童性侵犯的对象都是女孩,男孩不会受到性侵犯。因为有些人存在性取向问题或者存在变态性心理,如恋童癖。因此男童也会成为性侵犯的对象。这也提醒社会各界,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这一方面反映出家长的防范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缺乏必要的防范知识,不知道如何教孩子防性侵[2]。 对于没有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的原因,37.98%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34.30%的家长想教育但不知该如何进行;12.40%的家长认为学校会教育;9.82%的家长怕防性侵教育"教坏孩子";还有5.51%的家长因为害羞。 一、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学校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 调查显示,97.25%的家长希望学校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84.70%的家长支持公益组织进校园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这两项数据与往年基本持平。对于如果不支持公益组织进校园的原因,48.53%的家长担心教育方式不当;33.70%的家长担心影响孩子正常学习;14.76%的人选择了不信任。而"女童保护"对儿童的调查显示,在接受防性侵教育的途径上,36.24%的孩子希望通过学校的相关教育途径;31.94%的孩子希望通过家长来教;20.49%的孩子希望通过书籍、画册、网络等学习;7.84%的孩子希望通过同伴来交流学习;3.50%的孩子希望通过其他途径[3]。 二、家长、学校针对儿童防性侵教育存在缺失 家长三缄其口,不能让孩子通过公开的、正确的渠道了解性知识,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对性一无所知,也导致了我国性教育的落后。家长希望孩子知道得越少越好,大人们扮清纯造成了孩子对性的无知和羞耻感,最后的结果是方便了侵害者。再者,在学校教育上,不少学校根本没有对女学生开展防范性侵犯的教育。有的学校把性教育直接变成了守贞教育,有的敷衍塞责,把性教育简化成生理课程,而不谈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有些性教育的教材稍微直白一些,便会引来巨大的争议,觉得这些不应该给孩子看,不应该教坏孩子。 1、熟人犯罪占较大比例。实际上更多的儿童性侵发生在熟人身上,如亲戚、朋友、邻居、师长等。因为彼此熟悉他们更有机会接近孩子,因为熟悉他们也更不易引起家长、孩子的警惕和防范。父应告诉孩子们,面对熟人的不当要求和行为,不管他是亲人、老师还是邻居,你都有大胆说"不"的权力。父母们也要提高警惕,帮助孩子及时发现和认清身边熟人里暗藏的危险。 2、儿童遭受性侵,走司法途径存在难题。儿童侵案往往更难取证,一是孩子因年龄小、缺乏相关知识和培训,容易对案发过程陈述不清;二是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懂得保留证据,他们的监护人也往往忽略了证据保存;三是监护人缺乏相关常识,不能及时发现孩子被性侵,而孩子有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续事情被知晓后有些证据已经没有了。此外,对未成年人的专业问询司法人才队伍不足,相关机制也不够完善,相关设备环境也不齐全,客观上也为取证完成一定困难。在法律上,司法适用标准、法律条文实施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多个领域专家呼吁要有一个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性侵领域的法律,但目前还举步维艰。而社会舆论、媒体不当报道,也常常会给受害儿童和家庭带来二次伤害;性教育、防性侵安全教育的普及,虽然有了改善,但空白依然巨大[4]。 三、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从根本上完善性教育,家长、学校共同传递正确的性知识。对于学校而言,性教育在教学上属于边缘课题,往往被忽略。有的学校开了这门课程,但在讲解性知识时,老师和学生也都较为尴尬。而且对于学校要不要开设性教育这门课程,家长们也各执己见。因此,学校也处于两难境地,即使对学生們进行了性教育,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及作用。若能从根本上完善性教育,克服落后观念的阻碍,将正确的性观念传递给父母和孩子,那将会给无数家庭减去那些"性"相关的尴尬与矛盾,给予受到性侵害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勇于面对的力量,同时也为他们增添了一层保护伞[5]。 2、专门针对儿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同时加强受害儿童救助力度。在发现孩子被性侵的境况下,84.74%的家长会选择报警;3.39%的家长会选择私了;0.45%的家长选择默默忍受;11.42%的家长选择用其他方式解决。许多研究表明,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症状,比如:恐惧、焦虑、抑郁、暴食或厌食、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异样感、低自尊、行为退缩、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药物滥用、自杀或企图自杀。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成年后多会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难以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有人还会多次受害。由此可见,性侵害对儿童心身健康有长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庄忠进.儿童性侵案件侦审问题与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52-59. [2] 儿童性侵[J].中国社会工作,2013(15):7-7. [3] 张雪梅.法眼解析儿童性侵背后的家庭问题[J].中华家教(上半月),2013(8):12-13. [4] 陈章栩.案件交接问题初探[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42-45. [5] 江毅,黄庆余,郑英.涉林案件频发的诱因[J].中国审计,2007(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