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陆续复工复学,中小学生将结束2个多月的居家在线学习模式。对此,内蒙古等多地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开学后"首先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诊断,开展线上教学效果综合测评"。笔者忧虑的是,学情分析、综合测评会不会一张试卷考了之。这样,不但难以摸清在线学习效果,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观念滞后,是"以考代评"的根源性因素。长期以来,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共存并生"是不争的现实。在根深蒂固且需求强大的应试教育面前,不论是教育管理部门发展素质教育的政策设计,还是基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办法,都显得乏力。这次疫情袭来,师生不得不开启居家在线学习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依然重"教"轻"育",分析、测评必然聚焦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分数是否下降等,也必然出现"以分论效"的测评局面。 方法单一,是"以考代评"的技术性因素。教育评价是一项专业技能,需要评价者掌握并熟悉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学生居家在线学习2个多月,客观上形成了较丰富的"数据资源",比如,一些教师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软件在线布置学习任务、实施学习评价,是"教、学、评"方法的创新。但这些数据资源和方法手段能否在开学后再度挖掘、深层评价,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并组织专门的评价团队研讨研究,单凭教师个体很难高质量完成。特别是在具体评价方法上,极易陷入"一卷代评"的简单操作。 环境不优,是"以考代评"的社会性因素。"停课不停学"期间,许多学校在安排常规学科学习的同时,还安排了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集体意识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纸笔和分数就能体现的,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需要整体的社会环境支撑。目前,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社会层面的认可和支持还十分有限,"以考定论"的社会大环境亟需转变。 每到春季学期开学,一些中小学的考试对学生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个别学生因害怕考试结果不理想,离校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因此,笔者认为,每一所学校的"学情分析、综合评价"都应慎之又慎,努力回归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