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普及,使摄影进入千家万户,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风光摄影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漫谈风光摄影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旅游,旅行途中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格各异的建筑,都会吸引我们的眼球,并被摄入镜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拍万张照片,记录下美好的景色,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难以忘怀的记忆。但是要拍好值得留念的照片,还需要下点儿功夫。 在拍摄风光照片之前,我们需要事先设定数码相机的一些基本参数。 数码相机的图像一般有jpeg和RAW两种文件格式。设置为RAW格式,便于后期图像处理,可获得高质量图像,jpeg图像文件便于观看和传输。也可设为jpeg+RAW文件格式。图像文件的大小与图像的输出尺寸有关,如用于展览、大尺寸输出,就必须设定最大文件即最高像素。 感光度即对光线的敏感度,用ISO表示。感光度数值低,画质细腻,感光度数值高,图像可能出现噪点。感光度数值设置得越高,噪点会明显增加,图像质量会下降。一般数码相机给的最高感光度,只是相机的性能指标,并不保证图像质量。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感光度设定为ISO100为好,只有在现场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防止握机不稳,可将感光度设定为ISO400或再高一些,以便提高快门速度。 白平衡的设定与图像色调有关。如果图像中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白平衡功能是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颜色纠正功能。如要准确还原色彩,就必须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使设定的色温与现场光线色温一致。 色温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调,色温用K来表示。色温数值低,色调呈橙红色。比如,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3000K。色温数值高,色调呈蓝色。比如,阴天、阴影下约为7000~8000K。日光色温数值约为5500K。光源的色温由低到高,色调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的变化。一般低色温的橙红色调给人"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调;而高色温的蓝色调给人"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调。拍摄风光照片时,我们利用不同的白平衡设置来获得令人愉悦的色彩。 色温低,偏橙红;色温高,偏蓝。这是指环境光色温值与相机设定的色温值的比较,我们可以将相机的色温值设定比环境光源色温低,以便获得蓝色调,或将相机的色温值设定比环境光源色温高,以便获得橙红色调。比如,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将相机的色温设定为日光(5500K),就可拍到橙红色调十分丰富的暖调照片。 数码相机有多种曝光模式,拍摄风光一般选用光圈优先模式即A档,我们可以方便调节光圈f值(光圈光孔的大小),来控制景深。光圈越小,画面景深 (清晰距离)越大。光圈越大,画面景深(清晰距离)越小。当光线较暗时,要保证此时的快门速度还可以手持握机拍摄,如若快门速度太低,要调用较大光圈以提高快门速度。 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即M档,此时要及时根据相机的测光参数,相应调节光圈f值和快门速度,需对相机十分熟悉,对操作非常熟练,当拍摄环境变化时,要及时调节,但对抓拍不大方便。 使用程序曝光模式即P档,由相机控制光圈f值和快门速度,相机给的曝光量能满足基本需求。 使用曝光补偿。有时候,对自动曝光模式拍出的图像效果不十分满意,希望相机所拍的图像亮一些,调整为正补偿。希望相机所拍的图像暗一些,调整为负补偿。大多数相机的曝光补偿都设在机身上,非常方便调节曝光补偿,来增减曝光量,以获得曝光满意的图像。如果要拍摄蓝天时,最好调整为负补偿,即减少一点儿曝光,天空呈蓝色。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拍摄内容调整补偿量。一般拍摄风光时做负补偿,风光色彩浓郁;拍摄人像时做正补偿,即增加一点儿曝光,人物光彩靓丽。 测光模式选用分区测光(矩阵测光)模式可满足基本拍摄,如选择点测光模式,一定要对画面主体测光,并锁定曝光量拍摄。 选择拍摄主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坚忍不拔,水勇往直前,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喜好之中。爱山,爱水,爱花,爱草,根据题材选择拍摄主体,只有在照片中突出了主体,才能获得醒目的效果。 如何突出主体。一般应该使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具有一定的面积,如果环境很大主体较小,往往使主体失去表现意义,拍摄距离的变化可明显地改变主体与环境在画面中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拍摄距离近,主体所占面积大,环境范围小;拍摄距离远,主体所占面积小,环境范围大。拍摄点至被摄对象的距离如何掌握呢?一般来讲,在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拍摄距离,会产生画面所包容的景物范围大小的变化。根据创作意图,我们在拍摄时可以远一点儿或近一点儿取景,此时画面的景物构成将出现变化,当然也可以变动焦距来改变取景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焦距的拍摄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运用虚实、影调、色彩对比,对突出主体也很有效果。 远景取其势,近景取其质。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表现创作意图。摄影是受空间环境限制的,运用不同焦距的广角与长焦、全景与微距镜头,就可以适应各种拍摄环境。拍摄风光使用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可获得空间感很大,体现整体全貌的画面,用线条、色彩、影调等元素表现气势雄伟。使用远摄镜头(长焦距镜头)可获得主体很大或微观特写的画面,用质感、影调等元素表现其细腻。通过观察景物的形态和精心构思,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实现创作意图的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拍摄位置是摄影构图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因为摄影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拍摄位置。在拍摄前,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围绕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不同的拍摄方向和高低,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形象,如:正面拍摄的画面显得呆板,侧面拍摄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俯拍可以表现空间,仰拍可以使对象高大。根据具体的被摄对象和主题表现的要求而变化,运用得当,就会获得满意的画面。 选景要奇是风光摄影的关键。如果画面被表现得平平淡淡,就不能感染读者。在拍摄风光之前,要仔细观察被摄景物,如能触景生情,以情去写景,就有利于构思出景美、意新、形式新颖的风光片。取景要精,指对风景的取舍,留其精粹,舍弃繁杂。景物的精粹是风光摄影的精灵,要抓住所拍摄的风光特点,选取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部分。拍摄风光片也要抓住瞬间。季节、光线的变化可以改变画面中的色调;风云突起、瞬间云消雾散等自然现象,能够改变画面的空间表现,影响着光线照射角度,改变画面中线条结构和影调结构,需把握好精彩瞬间。风光摄影画面表现的形式美,首先是自然的整体美,犹如主旋律,其次是追求光、影、色、形的细部美。而情景交融意境美的画面是每位摄影者所期盼的。只有将人的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之中,凝结于画面之上,才能创作出寓意深邃的风光摄影作品。 浅析风光摄影的特点 风光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已不再是机械地记录自然景观,而是成为人和自然的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艺术地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它强调摄影的艺术性,有更多的唯美的内容,突出的是"意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创作。 一幅优秀的内涵丰富的风光摄影作品,是一幅画、一首诗,应该让人们从中听到音乐,看到诗情和画意。因为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诗画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风光摄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不断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是每一个风光摄影人的责任。 一、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类别。其拍摄范围十分广泛,就季节而言,包括春、夏、秋、冬,就拍摄对象而言,包活山、水、花、草,日、月、星、辰,风、雪、雾、霜、雨、夜,等等。它大到名山大川、天际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草一木,都可以入境。 从广义上讲,风光摄影还包括城市风光、建筑风光、工业风光、农业风光、文化遗产风光等。 二、风光摄影的特点 1.风光摄影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境界中的最高峰,是作品艺术性的最高体现。具有意境的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对客观景物的感受通过摄影的手段表现出来,再传达、影响并感叹读者,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风光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意境的风光摄影作品是作者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创作出来的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它离不开物对心的撞激和心对物的感应。 2.风光摄影重在寻找和发现。在这个并不缺少美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最为重要。即便是在同―个拍摄点拍摄同一个景物,你也要能从中发观不一样的美景,把握住最佳的拍摄时机。 寻找和发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到宏观,小到微观。可以是具体的形状,也可以是粗壮的线条;可以是绚丽的色彩,也可以是欢快的节奏;可以是空间透视,也可以是趣味中心。 寻找是一种过程,发现是一种创造。寻找和发现是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并不缺少美,更不应该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风光摄影贵在创新和突破。摄影创作不仅仅是提倡与众不同,更应该有所创新。 风光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规则的,而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但规则首先应该遵循和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变革。才可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学好技术、掌握技能是创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创新和突破则是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良好结果。 4.风光摄影要寻天时、求地利、谋人和。"天时、地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人和"则是主观努力。在风光摄影中有句不成文的行话,叫做"三分拍摄、七分运气"。 寻天时是指天气、光线的选择,例如我们需要拍摄阳光明媚的景物,但是这时的大气偏偏阴沉或下雨,并不是说天气阴沉或下雨时不能拍摄,而是不能拍出阳光明媚的效果。例如张家界、黄山景点,只有下雨或下雪后才最容易出现云雾和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进而选择拍摄的时间。 求地利是指拍摄点的选择。古人说"山形步步移",同一座山,远近高低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拍摄同一景点,我们常常需要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做出最佳选择。 5.风光摄影需要耐心和等待。耐心是风光摄影的基本功,没有耐心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风光摄影家。因为理想的光线是"等"出来的,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当然不排除偶然性)。等待就特别需要耐心。我们所说的耐心是指,当你发视或认为某一景物值得拍摄,而拍摄条件又不理想时,这时你必须耐心地去等待,直到合适的拍摄时机到来。这个等待可能是几个小时,也可能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例如我国著名摄影家袁毅平先生拍摄的《东方红》,从发现、等待到拍摄成功,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这幅作品早已成为摄影名作而载入摄影史册。 风光摄影题材是很广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胜古迹外,城市风光、工矿场景、夜景、农村面貌、湖滨公园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属于风光的范围。拍摄风光照片与其他内容一样,在拍摄前,首先要确定拍摄景物的主题,然后再考虑怎样表现主题。这样,在照片上才有中心内容,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任何一张没有中心内容的照片,即使这张照片的光线怎样好,构图怎样美,层次怎样多,色彩怎样鲜,也终于是失败的。 选择每一类风光摄影的题材,事先必须对景物作充分的了解,并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类特点和情况。例如拍摄城市风光,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哪些是新建的,哪一些是有历史意义的古代建筑,哪个公园最优美,哪条马路最宽阔,哪一段高楼大厦林立较多,什么时候最热闹,以及什么时候照射得最适宜等等。这一切都要经过详细地观察了解后,才能选择出较好的题材作为我们拍摄的主题,才能确定每个景点应用的光线和采取的镜头角度。 风光摄影好帮手 偏振镜是摄影师拍摄中常用的滤镜之一,尤其对于风光摄影爱好者来说,偏振镜几乎是拍摄的必需品。偏振镜的作用是只允许极化方向与偏振镜相同的光线通过,过滤掉其他各个方向的自然光。普通摄影者无需弄清楚偏振镜的原理只需要知道偏振镜的用法就可以了。偏振镜的典型用法有几种:首先是用于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使透明体恢复透明、或使被摄物的色彩显得更加饱和。其次是偏振镜可以过滤掉天空中的部分自然光成分,只允许偏振光通过。可以使天空显得更蓝,色彩更深。 从偏振方式上说偏振镜分为两种:线形偏振镜(简称线偏,PL)和环形偏振镜(简称圆偏,CPL)。 线偏(PL)曾经广泛应用于机械相机时代。但是在现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上,自动对焦单反相机使用一个半透反光板(即主反光镜的中心区域)+一块副反光板,透射(和反射)部分可见光到自动对焦模块(和测光模块),线偏会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导致部分可见光线在某些角度被过滤掉,造成对焦和测光失败。 圆偏(CPL)采用一片线偏振镜与一片1/4波片胶合而成。1/4波光轴与线偏振镜极化方向成45度角,光线通过线偏振镜和1/4波片后即成为环形偏振光。根据线偏振镜之偏振方向与四分之一拨片光轴成45°夹角时的相对方位不同,可产生右旋环形偏振光或左旋环形偏振光。环形偏振光不会影响相机自动对焦和测光。这里我们试用的柯勒Kleartec SLIM MC CPL就是一款环形偏振镜。 和之前的柯勒Kleartec SLIM MC UV一样,Kleartec SLIM MC CPL也采用了金属盒包装。相比UV镜的金属包装仅仅是美观和防止跌落摔坏滤镜之外,不透光的金属盒对于CPL的意义还在于保护偏振膜,长期暴晒于紫外线下可能使某些CPL的偏振膜作用减弱,不用的时候将CPL取下放入金属盒子有助于延长CPL寿命。 厚度一直是滤镜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实就UV来说,超薄不超薄关系不大,UV本身就一层镜片可以做得很薄。但对于CPL,因为需要二层玻璃和中间的偏振膜,1/4波片以及连接这两层玻璃的转动机构都是比较复杂的,因此CPL一般要比其他滤镜都厚。滤镜过厚会使广角镜头产生暗角。Kleartec SLIM MC CPL采用十分精巧的工艺制作滤镜压圈让整个滤镜边框和普通UV镜类似,只有普通CPL厚度的2/3,可以有效降低广角暗角现象的发生。 此外Kleartec SLIM MC CPL使用了和同品牌UV镜一样的含憎水涂层的多层镀膜技术,在保持画面色彩降低眩光的同时具备了不沾染油污和水渍的特性。对于经常在户外拍摄的风光摄影师,镜头上溅落一些水滴是很常见的事情。传统滤镜镀膜沾水后水滴会摊开,擦拭后容易留下水渍。而具有憎水涂层的滤镜,不会让水滴浸润滤镜表面,只需轻甩就可将水滴甩走。 实际使用中,Kleartec SLIM MC CPL在晴朗的白天可以有效地压暗蓝天突出白云。这里有个使用技巧:CPL不是在所有角度都可以压暗蓝天,CPL发挥最大效果的角度是以摄影者和太阳两点为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的方向(类似于侧逆光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CPL可以把蓝天压得很暗。因为压暗蓝天有区域性这个特点,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时要格外注意,CPL使用不当会将天空部分压暗而其他部分没有影响,造成蓝天深浅不均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