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汪姓起源来源详解


  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分享汪姓起源来源详解,汪姓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也许还有许多的朋友不知道汪姓的来源,亲们不要着急,以下由为您排忧解难!
  汪姓起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悠久源长,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
  汪姓的来源之迁徒分布
  历史上汪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汪姓最初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区。两汉至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If、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汪姓大约有近4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排在第三十二位。汪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汪姓总人口的53%。汪姓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77%。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又集中了13%的汪姓人口。全国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的汪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汪姓大约有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7%,为明朝第二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汪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75.7%。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这两省的汪姓又集中了11%的汪姓人口。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5%。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汪姓人群主要向江南和西部迁移。全国仍保留以安徽为中心的皖、浙、赣汪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汪姓分布与图谱
  当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汪姓人口由62万增到456万,增长了7倍多,汪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汪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两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江西、云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29%的汪姓人口。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人口的30%。全国形成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向四周逐步递减的汪姓分布特征。在600年期间,汪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尤其突出的是向西部四川的迁移。汪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皖浙苏沪、湖北大部、河南东南、湘赣闽北部、川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端、陕西南端和西段、甘肃南部、黑龙江东部,汪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9%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8%,居住了大约65%的汪姓人群。在湘赣闽南部、粤琼台、广西大部、贵州东南、云南大部、青海东部、陕甘中部、宁夏、豫鲁大部、辽吉、黑龙江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新疆西北,汪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3%--0.3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上面积的40%,居住了大约31.2%的汪姓人群。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 《台湾通志·人民志》关于台湾开发的一节中提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载,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也曾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澎湖(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代,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起家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是年中举人。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当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4、户居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多少排列,居第74位。在分县统计资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城市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香港太平协和集团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汪世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太平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集团股份。1979年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协和公司,经营液晶体显示表及手表元件贸易。后又到深圳设厂,其生产的天霸表、海霸表曾在大陆十分畅销。另外,还经营零售百华、物业发展和电讯服务,其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目前,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商场,估计资产约3亿美元。
  徒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内战不断,水旱频仍,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开发,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Z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汪姓起源之郡望堂号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汪姓的家谱
  家乘即家谱,又称家传、氏谱、宗谱、族谱等,是专门为记录历代家族成员及其血
  缘关系编写的书册,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家族内部子孙的繁衍,一个家族会不断发生分化,分出不同的世代和支系。这种同一血缘的延续与分化,最初是靠口头记忆和传承的,从文字产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文字记载族系的繁衍·传承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明清以后,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门第,强调血缘关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兴起,不但官方专设谱局编修各姓族谱,而且民间也广修家谱,此时的汪·姓家谱亦不在少数。隋唐开科取士,旧士族纷纷衰败,许多族谱在乱世中散失。到了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谱又风行,民间撰修有大量家谱,几乎每家每户都修家谱,并且每隔几年还要重修,但由于兵燹水火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下来的族谱并不是很多,且多为清以后的。《中国家谱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199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收录现存全国各地图书、档案部门的汪姓家谱259种,《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的汪氏族谱131种,其中明代编修的有50种之多,这在全国所有姓氏族谱中是少有的。
  汪姓起源之男孩起名
  汪力逌 汪明婕 汪华飞 汪其立 汪斡轺 汪锦澄 汪志力 汪梓浩
  汪博雅 汪梓欣 汪锡亭 汪博文 汪星辰 汪浩博 汪君昊 汪曜文
  汪运辰 汪运晨 汪星晨 汪仕文 汪昊宇 汪梓暄 汪皓轩 汪凡淳
  汪淼淼 汪中海 汪鹤轩 汪道圣 汪钻骅 汪文龙 汪泊君 汪羽墨
  汪文昊 汪慢慢 汪云宇 汪胤祥 汪庆胜 汪庆彬 汪得巧 汪向东
  汪向阳 汪艺博 汪星瑞 汪文瑄 汪文铎 汪敬之 汪裕涵 汪静萱
  汪梓灿 汪琳哲 汪煜城 汪知懿 汪芝懿 汪婉婷 汪婷婷 汪雅琳
  汪睿汪 汪小伟 汪国安 汪恒溢 汪美连 汪易阳 汪惠麟 汪凤麟
  汪慧麟 汪麟霞 汪玉麟 汪丽娟 汪隆瑞 汪泊熙 汪帛熙 汪保春
  汪子淳 汪博翰 汪宇诺 汪思凡 汪鑫宇 汪艾涵 汪蜇邵 汪子灵
  汪姓起源之女孩起名
  汪军艳 汪嫣妮 汪慈媛 汪雅媛 汪杨媛 汪淑琳 汪维莹 汪雅芬
  汪钰瑶 汪杰文 汪娅妃 汪卓娅 汪琳曜 汪琳姚 汪琳瑶 汪代玲
  汪子娅 汪娅莹 汪娅娅 汪学瑶 汪时英 汪华玲 汪萍霞 汪瑶瑶
  汪育文 汪幼梅 汪彩红 汪以玉 汪宝玲 汪芝琴 汪岂玉 汪秀岑
  汪晓娥 汪小娥 汪靖媛 汪生芬 汪祖媛 汪忻怡 汪晶红 汪月萍
  汪美婷 汪婧夷 汪筱玉 汪歆悦 汪悦蓉 汪越蓉 汪月蓉 汪鑫蓉
  汪苏莹 汪悦彤 汪酥莹 汪学洁 汪玲方 汪宗文 汪宇瑶 汪天花
  汪倩怩 汪吕玲 汪梓文 汪悦竹 汪椤文 汪琴森 汪琴柠 汪辛媛
  汪之媛 汪小娅 汪佩芬 汪跃文 汪惠婷 汪亚文 汪贞娜 汪飞霞
  汪霞霞 汪梦婵 汪霞江 汪昱莉 汪昱丽 汪琴艾 汪敏燕 汪伟玲
  汪琴纬 汪琴懿 汪蕴洁 汪莉荔 汪莉丽 汪莉利 汪仁芳 汪喜妹
  汪吉蓉 汪欣蓉 汪沛蓉 汪霈琳 汪尤文 汪泓琳 汪萱妍 汪兴妍
  汪嘉莹 汪思美 汪源琳 汪浩洁 汪黎琼 汪以娜 汪鑫玉 汪慧文
  汪迪文 汪秋丽 汪银娜 汪久妹 汪六梅 汪琅婷 汪秋怡 汪娅男
  汪良玉 汪麟娅 汪焕玲 汪雨玲 汪艾玲 汪芬玲 汪名红 汪雯婧
  汪琬婷 汪倩艺 汪雯霞 汪英英 汪妙红 汪蓉可 汪颐芳 汪宜婷
  汪莉茗 汪端娥 汪忠红 汪怡帆 汪娅卓 汪娅妮 汪铭雪 汪曼琳
  汪金莹 汪献红 汪蔫颖 汪琴雨 汪芊琴 汪怡芊 汪懿玉 汪蓦雪
网站目录投稿:靖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