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文知识,在我们的印象中几乎就与西方的知识划上等号。 但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也有着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这篇文章将与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中太阳系最著名的七颗行星。 《幼学琼林》有言:"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古人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称之为七政,又称为"七曜",将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五纬"。 在古代七政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尚书.舜典》中记载:正月上日,舜帝在文祖庙祭祀完毕后,登基掌管权利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珠玉所饰的混天仪观察七政的运行。如此可见,七政的地位之高,连天子都重视非常。 古人对五纬的称谓有着别样的称呼,他们将金星称为太白、木星称为岁星、水星称为辰星、土星称为镇星、火星称为荧惑。 岁星 古代将木星称为岁星,又称为摄提、重华、应星、经星、纪星。 岁星是七政之中最大的行星,古人用岁星来计时纪年,岁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大约十二年,所以被称为岁星。 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一颗极为重要的星星,古人不仅用它来纪年,而且其本身也就代表着一颗吉祥的星。 哪个国家的上空出现岁星,那么这个国家将来就会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在《左传》中有记载:"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意思是,越国的上空出现了岁星,如果吴国去讨伐他的话,就必遭其凶。 当然也有人定胜天的案例,按《史记天官书》记载:周武王想要讨伐纣王,然而岁星在殷人的头上。当时武王不相信大臣们的劝谏非要去伐纣,结果灭纣而归,即所谓人定胜天。 古人认为年成的好坏是有循环规律的,在每十二年中,有大丰年两年,丰年四年,饥年四年,旱年一年,大旱年一年。 太白 金星在古代又称太白金星或明星,它介于水星和地球之间,是近日的第二行星。在地球上观测金星,其亮度之强可与烛火媲美,并且其光芒银白,所以被称为太白金星或明星。 太白金星在黎明之前见于东方,所以被称为启明星。又因为其黄昏见于西方,所以被称为长庚星。 关于太白金星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例如《诗经》中《国风.郑.鸡鸣》写道: 女曰:"鸡鸣!"士日:"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鸡鸣、昧旦:古代 计时名词,昧旦晚于鸡鸣。 兴:起,起床。 视夜:看看夜空。 明星:金星,启明星。 烂:灿烂。 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这里比喻打猎时的迅速跑。 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可以翻译为: 妻子说:"鸡鸣的时候到了。" 丈夫说:"岂止是鸡鸣,已经是昧旦了。" "那么你起床看看天空啊。" "启明星已经灿烂了。" "快翱翔打猎去吧。" 荧惑 火星被称为荧惑,中国古代火星被看做是一个不吉祥的星,"荧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了不祥的寓意。荧,微弱的光亮;惑,迷惑。 在古代天文学家的认知中,荧惑星在"天官"中是执法之官。当天下无道之时,哪个国家的星空之上出现荧惑星,那么这个国家就将会有灾祸降临。 辰星 水星被称为辰星,而它的别称也有不少,比如能星、小正、钩星、细极、兔星、安周星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的古籍中谈到天象中的"水",有时并不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中的室宿。 镇星 土星被称为镇星,别称填星、地侯。 镇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为二十八年,每一年恰好填上二十八星宿中的一宿,所以镇星又被称为"填星"。 古人认为镇星与岁星一样是一颗吉祥的星星,因为古语有言:"镇星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