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在爆炸,传统营销已死,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传统营销的方式在被革命,口碑时代、社群时代已经到来,社交媒体放大口碑传播的声量,品牌需要反转经营。 1为什么需要社群? 传统营销已死,信息爆炸不知道怎么吸收,你会听身边的人讲,朋友圈都在买什么,都在做什么对吗? 所以现在到了关系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被革命,口碑时代已经到来,社交媒体放大了口碑传播的声量,从原来的可知、可管到可测,其实很多人尤其是大公司不适应这个时代。 有时一个公司管理越完善,对它的未来影响越大。凯文·凯利说,如果你有1000位粉丝,你会活的很好。 培训怎么能赚钱呢?其实不是培训,而是内容。人们对于内容的尊重,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现在到了非常重要的时代,付费的社群和付费的内容时代已经来临。 李宇春有多少粉丝,几百万、上千万,对吗?铁杆粉丝算下来其实也就七八万,但是全国声势巨大,所以与其十个人知道你,不如一个人说你好。 社群时代品牌需要反转经营: 工业时代的逻辑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而移动社群时代是:忠诚度→美誉度→知名度。 为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营销行业也是个颠覆,传统的户外广告都没人看了,口碑传播越来越重要。 2什么是未来的商业模式? 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做流量入口; 社群是关系属性,沉淀流量; 商业是交易属性,变现流量价值。 比如CMO训练营有很多老师,传授内容,关系是训练营中人的组织架构,很多企业比如爱奇艺、乐视会给赞助,因为上面有很多广告主像市场总监、品牌总监、营销总监等,有一定的人群就可以变现。 创业的平台有很多,36氪、钛媒体,这些平台也都能请,到底你的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你的专业能力,你有体系化的课程。 3什么是社群? 这些哪个是社群?同学群、大妈群、周杰伦的粉丝群,对吗? 社群构成需五个要素: 同好,要有同样的爱好,有一个班氏家族拉我入群,让我发言,我说真没时间,其实班氏家族不是社群,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姓班以外,他们在干嘛,有的做美容,有的做培训,有的做教授,有什么交集呢? 结构,需要优质成员的加入,需要规范的管理,包括平等的互动; 输出,支持知识干货、咨询答疑、信息资讯、利益回报; 运营,做社群就是在做运营,每天晚上很多人跟我说,班班姐我想跟你吃饭、我想跟你打打电话聊聊天看有什么合作,实际上,做社群蛮辛苦的,你要更新微信公众号,活动后还要发布内容,它除了内容还有组织感、仪式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复制,社群是需要可复制的,比如在深圳是什么情况,在上海是什么情况,你的城市合伙人要不断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当地。 4怎么进行社群运营?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 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一个社群最佳的使命设置是我们聚集在一起,要对别人做什么、要对自己做什么? 设计社群定位、VI; 品牌人格化。 很多时候社群以变现为主,但最核心的还是要去帮助他人,如果做社群就是卖产品,我觉得不要做社群,做社群是长期的积累,千万不要把原因、结果颠倒了。 还有小而美的事业机会,很多培训平台融资其实蛮困难的。可能五六十或者一百个人,这机构活的挺好,要坚持小而美的公司,坚持小众。如果你聚焦大众,收获的可能是小众市场,但如果你定位小众,有可能耕耘到大众市场。 社群运营涉及四个纬度,你的产品是什么,究竟有多少人,这些人什么关系,然后是平台,承载内容和互动。你们的平台到底是什么,要想清楚。 当时采访小黑裙创始人王思明时,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定要简单,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 对社群分层管理很重要,这是CMO训练营,顶层是CMO和KOL,中间层是经理层,基层是希望成为CMO的人群,定期需要有一些小恩小惠。 怎样成为社群领袖?像吴晓波等,他们每天都在发朋友圈,主要以图为主,做社群领袖一定要不辞劳苦,每天不发状态你不是一个好的社群人。社群离不开灵魂人物,影响力要有输出,然后研究运营,你要对人性有一个非常好的研究。 给大家四点建议: 定期:最少1-2天发一次朋友圈; 专注:内容需要聚焦; 人性化语言:用热情感染大家,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 最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把社群真正推动起来。 社群历练有三个原则: 时刻有加粉思维; 时刻有内容创造激情; 一切拉黑你的都不是你的菜! 社群关系运营还要有四感,仪式感、组织感、参与感、归属感。把社群活动"仪式化",每次以固定的方式做类似的事情,就会逐步提高参与,并且让成员养成习惯,就像宗教一样,其实到了元旦时,给自己写封信,这也是仪式感。通过接龙、众包、线下活动等增强组织感。 如何维护社群的活跃度?群组里存在六种角色,组织者、思考者、清淡者、求教者、围观者、挑战者,要先把他们的层次分出来,然后做相应的运营。 事实上,活动是最好的内容,是受众从陌生到熟悉很重要的沟通方式,只有活动才能让每一个人成为自觉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