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个恐怖故事:「2018年即将过去1/4,今年我的账户比去年更惊人——负四万多。」 以为那朋友出了什么事,赶紧小窗询问。「哎别提了」,她发了个捂脸哭表情,「月光就算了,从年前到现在,信用卡快刷崩了!」 过年倒也能理解,本来花钱就多嘛,结果花着花着刹不住车。元宵节、女神节、电商削尖脑袋营造的各种由头电商节、线下Shopping mall促销,一个没落下。 最匪夷所思的,她脑热之下抢拍到明年春节档期的欧洲VIP双人游,两万多元撒出去当晚就后悔了。 她的3张信用卡依然很贴心。通过短信、邮件、微信、APP不遗余力地告诉他:你丫快还钱啊! 叹了口气,我随手翻了翻她朋友圈。 「新年新气象,祝早日暴富。」年初的愿望尚留余温,如今却被催款信息狠狠地抽耳光。 想到最近看的简七《好好赚钱》书中说的一句话:「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径,是在适当管理日常支出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努力提高被动收入。」 映射到周围无数和钱有关的事情,均正中红心。因此我从书中满满干货中整理出自己最有感触4条,分享给你们。 1.投资的本质是认知 一聊到赚钱,所有人都眼放绿光,可你觉得啥叫好好赚钱? 买投资品?可有的人到处投资,不仅没挣着三瓜两枣,甚至本金也打水漂。 努力工作?是没错,工作是多数人的第一桶金,可太多人像我前面那位朋友一样,月薪万把块小白领,摊开现金流一地鸡毛。 本质上,投资其实是我们整体认知的财务变现,能够把我们对于政治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商业人性,甚至是对于自己的认识,投射于损益这一维度上。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工资不低,也不缺主动性和执行力,可几年「投资」下来,成绩单不忍卒视。 为什么? 大概是,太爱钱了吧。爱到还没学会走,就死命想飞,落得头栽地的下场。 明白原理,逻辑自洽,永远摆在买一堆花花绿绿的金融产品前面。 2.你的财务自由,并不寄托某个数字 港真,「财务自由」这四个字绝对是被普罗大众仰视的巨大光环。那,光环离我们究竟多远? 活在一个崇尚标准答案的世界,大家总迫不及待地用数字量化。 一线城市是2.9亿元,二线城市是1.7亿元。——这是胡润报告中给出的财务自由门槛。 这样一看心凉了大半:完蛋了,财富自由几乎与我们say byebye啊!而这类刻舟求剑式的答案,除了给自己肩膀压上重重的焦虑,别无意义。 作者分享了一个财务自由的公式: 财务自由度=投资净收益/总支出。 当它超过15%,肩上的担子仿佛轻了许多;当它超过100%,恭喜你,遥不可及的财务自由变得唾手可得。 另外一方面,坦白讲,虽然谁都嚷着渴望一夜暴富、财务自由,可他们对你的意义,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不妨扪心自问,当钱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时,你要的是什么? 是不想上班?是不愁吃穿?还是纵情剁手买买买?钱是手段,而非结果。相比之下,过程更加可口诱人:你认认真真地赚钱,始终有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你判断一下,钱够,去做,钱不够,调整后再做。 当你的注意力从眼前吊着的胡萝卜上移开,才能发现所谓「自由」的奥义。 3.与其想变富,不如避免变穷 巴菲特大爷曾说:「投资主要是在于避免做出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 这句话点明了某种逆向思维。想变得富有,不妨先用逆向思维想清楚什么会让自己变穷,然后避免这些问题。 为什么缺钱的总是你?书中给出了4个最烧钱的地方。 1、意外 2、疾病 3、无规划的支出 4、脆弱的投资系统 举个栗子。 小明(啊~小明又是你)月薪2万,追求品质的单身狗一枚。他出去旅游时不小心发生意外必须住院。没有工资+医疗支出+调用投资尚处亏损的资金,一口气损失三笔钱。 好容易出院了,打开手机一看到电商促销,画风顿时又变成「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和珅)」.jpg~ 人生苦短,喜欢就买——然而昙花一现的轻松,却不断扼杀许多积累财富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小明幡然醒悟,决心理财挣钱。 -今天看到同事炒股挣了几百,马上买入; -明天看到黄金趋势大好,立马加仓; -后天看到某(野鸡)金融平台的羊毛厚到令人发指,二话不说砸钱进去。 一来二去,小明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得只剩裤衩,傻眼了。 所以说呀,理财就是理生活,不是比谁买的投资品看起来高大上,而是每年的现金流都稳定健康地发展,足以辗轧70%的人。 4.会赚先会花:明智消费 经济学上不说了嘛:消费者就是喜欢拿钱投票。但不少人,岂止是投票,简直是拿钱买榜啊! 书里推荐的消费方法中,我觉得两个特别有意思。 第一、好东西法则 怎么判断一样东西对你的价值?很简单: 把你对它的喜欢程度从1分到5分划分标准,然后用这个分数乘以你每月使用的频率,所有低于10分的,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丢掉。 比如,一双闪钻的15cm尖头高跟。 买的时候欣喜若狂,站在专柜镜子前仿佛Prada女王!可是拎回家后,踩着上班连公交车都赶不上还差点儿扭到脚,何况,样式过于浮夸弄得像夜店女王~ 你确实喜欢,可每个月穿它的次数,从3次、2次…到最后躺着柜子里吃灰。 这种,放在法则中一衡量,果断丢! 第二、10%品质生活基金 有时买东西真心累啊,既想感受物质带来的美好,又不希望过度挥霍。如果你也经常陷入如此爱恨交织的「量子纠缠」,就赶快试试这个方法吧。 每月拿出工资的10%,买点平时下不去手的商品,用来升级生活品质。譬如,把针织衫换成羊毛的、换个好些的通勤包、买一对精致的小耳饰。 将寸积铢累的小犒赏,拼凑成持久恒温的幸福感。 当然,书中除了介绍金钱观,更贴心地列出不同金融品的横纵向对比、挑选步骤、投资比例建议、多种实用评测表等等。可以说,如同简七一如既往的风格,很「刚柔并济」了。 最后,再聊两句。 赚钱不等于存钱、省钱、买金融产品,它是我们在伫立于纷繁世界中的金钱观,是将认知内化为护城河的美好体验,更是不可多得的深刻修行。 愿你我,认真做事,好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