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本身要弄清楚,在培养创业者的过程中,哪些方面能够教,哪些没法教。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称"中欧")开设创业学课程是在2000年,当时从哈佛商学院过来的外方院长注意到哈佛已有很多教授开始进行创业学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哈佛商学院约有220多名老师,到目前为止涉及创业学领域的有40多个)。这门课首先在EMBA学员中间获得好评,他们当中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创始人,还有不少准备创业的人。 2001年时,中欧从西班牙某个财团获得了一笔6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专门用来支持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计划。但可惜的是,当时由于互联网泡沫刚破灭,而商学院的学生由于稀缺性就业形势颇好,没有几个人想去创业,这笔基金放了三年也无人问津,后来西班牙方面就终止了这项合作。 不过,中欧的创业学课程一直保留了下来。据副院长张维炯介绍,在课程设计上有四个特点:首先,非常注重整个创业流程当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二、包括很多创业当中决定成功的因素;第三、聘请了很多企业家到学院来,讲他们的创业感悟和成功经验;第四,学院还组织学生商业计划比赛,搭建沟通平台,把创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邀请过来,一起交流。 中欧开设创业学课程到如今已经十个年头了,目前53名全职教授中,有6位从事和创业学相关的教研工作。张维炯对《创业邦》记者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创业类课程已经成为该校最受学员青睐的课程之一。 《创业邦》:我们了解到,中欧目前兴起了一股有关创业学的浪潮,您能否具体讲一下? 张维炯: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创业学的受欢迎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们现在把它变成了必修课,相关的授课老师也在逐步增加,以满足需求。 《创业邦》: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商学院都开设了各种不同的课程,比如EMBA、EDF等等,您认为对有学习需要的创业者来说,参加什么样的项目更合适一点? 张维炯:我认为,很多课程都不错,具体应该参加什么班,要看创业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创业者对于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企业刚刚做起来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潜心学习,这时可能参加短期培训班会立竿见影。不过我希望他们能在创业之前就来学习,可能会更有帮助。因为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有90%的企业都不会成功,只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后,才能在创业过程中避免很多错误。成功者都是偶然吗?我看未必,成功的企业除了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他们很多人也系统学习了管理理念。我个人认为,系统地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再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创业邦》:您认为如今中国的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其中又有哪些是可以在商学院中习得的? 张维炯:创业者越来越多,而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有几个特点。其一、他能够发现并抓住机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大家都能看到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发展起来;其二、有能力取得自己所需的资源,有了机遇,就要调动资源来做事:其三、能够找到一起合作的团队,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要团结起来一批人,同甘苦、共患难:其四、决策力、执行力和直觉,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转折点、突发事件,你该怎么办?这需要创业者马上做出选择。 另外还有两种特质:第一,敢冒险,如果不敢冒险那就创不了业;第二,不怕失败,创业者需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绝不放弃的毅力,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 前面四个特点,我认为商学院能总结出很多方法,可以进行学习。但是后面两种特质,商学院无法教授,这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有关。所以,商学院本身要弄清楚,在培养创业者的过程中,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在挑选学生的时候就要注意。 《创业邦》:您觉得自身没有成功创业经历的老师,是否可以教授创业学? 张维炯:按惯常的思维来说,最好是由成功的企业家来授课,但实际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为企业家一般都是在某一行业、某一个阶段做得好,这不能代表他在其他行业、或者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持续做得好。相比之下,老师有个优点,能和很多企业家进行交流,就能汇集数百个企业家的创业经验,然后借助先进的工具进行总结,再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传授。 《创业邦》:您认为现在中国的整个创业环境如何? 张维炯:现在要比以前更好,有几个原因: 第一、整个社会对创业者的看法和评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创业者的社会地位相当低,现在承认企业家是整个社会当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他们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之一。 第二、很多条件都大为改善。比如原来国内有很多行业,对于民营企业是有准入门槛的,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现在基本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了。 第三、过去几年当中,由于金融创新,像风险投资或者私募基金发展得都比较快,也给很多创业者提供了融资帮助。以前的创业者想筹集资金是非常困难的,完全靠向亲戚朋友一点点凑。 《创业邦》:您认为未来中国的高成长企业会在哪些领域里产生? 张维炯:我的看法是,将来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往往是那些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的企业,还有就是那些非常顶尖的技术突破,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当然可能有企业会不断地在产品上面创新,但是我认为商业模式和顶尖技术的创新,今后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力更大。像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商学院的老师研究得就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