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里,一部分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它们当中有一些能够在复杂、动态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一次又一次抓住时代的契机,取得一波又一波的增长,比如阿里巴巴、乐视、腾讯、小米、滴滴出行等。 纵观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可见它们的领导者的思维是非线性、多维、跳跃性的。他们擅于捕捉市场机会,并理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规律,在不知不觉中摸索了一条新的战略发展方法,形成了一套从中国实践出发的新的管理战略思想。 我们将这种新的管理战略思想称作"连续跳跃"战略思维。它有别于我们熟知的两种主流管理战略理论——集团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又称之为企业管理战略思想的"第三条路"。 从定义上说,连续跳跃战略思维是指,企业面临新的(往往是非线性的)发展机会时,不再囿于核心竞争力所限定的范围,而是通过自身建立或外部获取来弥补能力空缺,进而抓住新的机会实现延续性的跳跃式发展。 企业在建立初始业务时,会打造一些相应的能力或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出现新的机会,而且这些机会往往以非线性的S形出现(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企业当前的能力可能未必满足新业务的需求,但面对新机会,企业必须做出抉择。 有的企业会选择跳跃,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对于不成功的企业,需要以动态思维继续审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的空缺,以期未来的发展与跳跃。而有的企业可能选择不跳,因其尚不具备跳跃所需的能力体系,亦或在自身业务的时空范围内尚有发展的潜力,它们往往选择在自己领域内继续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决定都取决于企业领导和班子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判断,以及对弥补自身能力空缺进而实现跳跃的信心。 企业在跳跃之余,必须尽快弥补原有的能力空缺。企业可以在内部通过人才的培养、组织的重塑、流程的梳理等建立所需能力,也可以从外部来获取,包括并购其他企业,或建立联盟和合作关系,即构建生态系统。 构建生态系统是近年来中国商业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的一个主要思想。从外部来看,当今环境变化多维、剧烈且快速,这意味着企业把握新机会的时间窗口远比传统时代要短;从内部来看,企业实现跳跃发展所需的能力体系空缺很大,通过自身发展来填补,难度较大且需要较长过程。因此,生态系统的构建越发重要。 当然,企业要实施连续跳跃战略,也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有些企业被逼跳跃。对于它们而言,万一误判契机而跳空,可能一去不返,同时对本身的核心业务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选择跳跃之前,企业是否应该考虑好后路? 第二,跳跃是要在旧有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动态能力体系,意识到机会的时机和突破点。跳还是不跳,跳不过怎么办,这些都关系到跳跃的机会成本。而跳跃后所造成的能力空缺也会带来不稳定性,企业要把握跳跃的节奏并及时填补能力空缺,避免风险。 第三,与内部组织有关。在跳跃过程中,如何与中低管理层和员工沟通,传播跳跃战略思维,树立共同愿景,达到言行一致。最后,在跳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弹性而非故步自封。 连续跳跃战略思维是集团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之外的第三条路。这条路如果走得太快,就容易变为集团多元化经营而不受控制;反之,若停滞不前,就可能局限于核心竞争力的范围。 归根结底,这体现了一种跳跃式思维,更考验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如果看不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大趋势,只是简单囿于西方管理战略理论,最终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失去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