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至,然而,在曲靖这片热土上,仍没有一丝萧瑟感,风景反而因为人文的滋养而更加灿烂,有温度。兴许,这正是魅力之城的迷人之处。 探访胜境奇关 当印度洋的暖空气与太平洋的冷空气在云贵高原相遇,便形成黔雨晴滇的景象。雨师好黔,风伯喜滇,在富源当地,这种景象被流传称是那"胜境关"的杰作。 胜境关是古代出入云南和驻军的主要古道关隘。战国庄乔入滇,西汉郭昌三次征滇,蜀汉李恢、马忠都行军经过此地;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和大理国行军出入滇黔也多从此道,所以又被称为"南诏锁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盘江源流时曾云游至此,旷杨奇才杨升庵和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都曾在此登临挥毫…… 昔时牌坊上挂有一联叹赏曰:"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到了胜境关,便可看到镶嵌着"滇南胜境"四个镏金大字的牌坊下两对石狮子的颜色截然不同,面向西边云南的一对石狮子身覆干燥的红土,朝着东边贵州的一对石狮子身披潮湿的青苔;作为楹柱柱础和摆放4个石狮子的6块长方形石头上的景观更是奇妙,6块石头中央缝隙两边青红分明。除了风雨判云贵,还有以土色和草丛为界的自然奇观。 牌坊东面1500米处的胜境关古关隘两侧的土壤颜色也最分明,东面贵州省的土色为黑赭色,西边云南省的土色为赤褐色。两侧各异的土色,成为云、贵两天然"地界奇景"的神奇景观,这种以"地"为界的奇特地理景象令人称奇叫绝。此处还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溪,将云、贵两省的地界分开,可说小溪两边是泾渭分明。还有使人观后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此处地上的草丛也分别倒向云南和贵州两省各自的一边,见此自然奇景怪异现象,人们便将此地命名为"分草岭"。清代人管灏见此奇景写诗曰:"路入滇南第一关,岭峰登陡息辛艰;茅从宣岭分昆海,地辟滇溪拱玉山"。此诗是该山岭自然奇景异象的真实写照。 再次造访胜境关,依旧令人唏嘘! 走进古敢乡 "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压邪",古敢龙王如是说,遂摇身变成一"吞口",从此成为古敢的守护神。 进入古敢乡,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有一个口中含剑的图腾,首次见到觉得甚是诡异,獠牙咧嘴、凸眼宽鼻,似人头,却又有一对狗耳朵,充满了浓厚的巫术和原始宗教色彩,然而这样一个凶神恶煞的图腾却是水族人敬畏和崇拜的神灵。 在古老时期,由于森林茂盛,山冈上堆积的枯枝败叶,牲畜的粪便在烈日的炙烤下易蒸发"瘴气",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无疑造成疟疾肆行,水族村寨人丁锐减,因此吉祥安康成为水族人的信仰,而吞口的降临给水族带来福音,并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下守护着这片土壤。水族除了将吞口视为神物悬挂于门梁上,每逢"三月三"对歌节或其他大型的水族歌舞活动,还融合进"吞口舞"表演,极尽展现了水族的特色民族风情。 "古敢"在水语中便意为"菁林中有水",村寨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民居建筑特点是"人住楼上,牛羊豖犬栖下"。水流侵蚀形成天然的岩溶峰林、溶洞洼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最难得的是林间天然的温泉,在阳光乍泄的角落泡一泡澡,如沐春光。还有一条常年蜿蜒流淌的小河盘踞在村寨间,河水清沏见底,倒映着两岸斑驳的古树,穿着素清淡雅的水族姑娘在河边洗衣对歌,清风徐来,银铃般的歌声在林间飘远。……如今的古敢乡已然是一派民泰安康、小桥流水、古树清风的景象。 追忆繁华古城 古时,如果顺利进入矿冶业,便能在会泽城中结识到来自天南地北的富豪,一起洽谈生意,一起在古戏楼里喝茶听戏……只是,若真要生在了古代,能逃得了在深闺中刺绣抚琴?望着这曾经鼎盛一时的"万里京运第一城",我为自己的春秋大梦而暗自发笑。 会泽,便是那秦汉时的古夜郎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唐置唐兴县,明置东川府,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明朝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再到清乾、嘉年间盛况空前的京运,这些繁华的篇章锻造成了会泽精彩的历史,世人惯称会泽为"钱王之乡"。 用现代化的话语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不无道理。会泽由于矿冶业的兴旺,铜钱货币的推行,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地商贾云集,为行食宿之便、同乡同业聚会,或是商人议事与存货之功用,会馆便渐渐在当地林立起来。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融各省之长又结合会泽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透出了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至今留下的各省会馆、寺庙100余座,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再看到古城络绎不绝的人流时,另一番繁华的景象迷人眼,不禁感念兴怀,少了戏楼绝唱,这里便不再是当年千里赶车行的故里。 眷念念湖 念湖就那样静静地待着,平静得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温度,只等那黑颈鹤来,便才惹起一丝丝的涟漪,兴许过客无缘,只有常年来久久陪伴左右的黑颈鹤才能撩起她内心的波澜。 第一次听说念湖,是在一个冬季,会泽下雪,念湖冰封,而黑颈鹤不见踪影。朋友传来一张照片,"看啊,这是念湖,美吧!",事实上渺白的世界里除了几棵树的倒影,其他的几乎靠想象。然而内心却为之着迷,兴许是从她的名字里体会到什么动人的情节。 秋季的念湖天高水阔,红土地炽烈的颜色与夕阳的余辉相映成趣,为宁静的湖面平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湖中漫溯的水草、渐黄的树枝和透蓝的天空倒映在水中,拉近天地的距离。偶有几只浮动的水鸟,悠悠然滑向湖中央,将水上粼粼的波光驱散开来。枝丫上蹲踞的黑颈鹤远眺着行人,偶有几只钻进湖中打个咕噜,风一来,便成群结对滑向远方去了。听当地人说,这里的黑颈鹤从不失约于念湖,每年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前来守候这片故土,我想,这一份眷念之情,便是"念湖"的由来吧! 结语:当人文故事寓于风景之中,所有景致都得到了升华,仿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知吾之悲喜,知吾之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