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大机构作背景、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仅仅靠精致的制作、一丝不苟的品质管理、独特的推广文案,就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这两年来,以"古法工艺、良心制作、文艺风范"为特色的传统食品卖家逐渐增多,甚至在网上形成一个食物流派——素人出品。这些"素人"(非专业人士)不但丰富了人们的口味,而且引发话题热议。 故乡食材引发创业构想 登录"南食召"的网店,诸如"道隐与寻常,犹百味藏于五谷,故知五谷者则知道"等雅致的古文与食物的美图扑面而来,制作的各种细节比如和面甚至是田野里晒面的大照片都贴在相关食物的介绍下面,处处体现出卖家的细致与品位。打开首页,货架上一共只有10件宝贝:纱面、姜酒、红糖、紫菜、虾皮,以及诸如花菜干、万年青干等5种菜干。精挑细选来的食物,设计独特的包装更是让不少人发出感叹—"食材竟然可以显得如此质朴而华丽"。 店主之一杜克负责文案、店铺设计、微博推广和策划,他的女朋友康锐负责平面设计和货品上架。另有一位朋友帮忙负责打包和仓储,另一位负责客服和财务。后来再请了专门的客服和打包人员,一共才6个人。 "之前一直在外地生活,读大学加上工作,大概有12年吧,在饮食上却一直难以习惯,始终觉得还是家里的食物好吃。起初会以为是烹饪方法的问题。但后来回老家后,越发觉得食材本身的重要性。"谈起开南食召的初衷,杜克显露出对于研究食物的执著,后来他辞职回到老家,为了糊口先是开起一家陶瓷网店。一次两个外地朋友来瑞安玩,杜克带着他们大吃了一圈儿,朋友们立马都被瑞安的食物"深深震撼"了,建议他在网上开卖瑞安食材。杜克决定"小试一下水"——在原本的陶瓷网店附带出售些菜干,没想到反响出乎意料的好。再后来,他觉得在陶瓷店卖食材终究有点不靠谱,琢磨着干脆开—个专门的食材店。于是,在去年年底,淘宝上的"南食召"正式上线。 古法工艺遭遇"爆仓"尴尬 记者上周登录南食召网店,首页醒目位置标出这样一行字:"连日绵雨,纱面无法晾晒,所以纱面不定期上架,数量均不多。" 南食召这样做不是第—次。就在今年3月,南食召因为来不及处理大量的订单,临时将所有货物都下架了三天,其实店里每天的订单量平均在80一100件之间,按大多数淘宝店的运营能力,这显然算不上大数字,至少不会到临时下架的地步,之所以遭遇"爆仓"正是因为南食召是小本营生。 南食召是个卖南方家乡食材的网店。店里的东西暂时不多,但确实是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一起去找,再精挑细选的,杜克告诉记者,现有的食材都是向固定农户收购的,做生不如做熟。所有的货品都强调了手工制作,还特别做出提示"货品供应量不大,制作周期长,会被天气因素左右"。只能限量供应,卖完就下架。别无他法,总不至于拿次货来搪塞。"更多的食材经我们挑选后还会陆续上线。" "古法手工纱面"是这家小网店卖得最好的宝贝,在近30天内卖出2878件。在这个传统工艺举步维艰、讲究精确和数量的年代里,传统的手工美食让怀念从前的买家们大呼"惊艳",出现率最高的评价是"口感不错"、"包装精美"、"有怀旧的感觉"。 "小而美"的生存之道 食材可以精挑细选,文字可以尽情优雅,配图也能做到不失文艺,但做买卖这件事却总逃不掉商业化的追考。 "我们所有食材的价格都是综合成本、人工后,由四人核定的。开店当然要有利润,虽然不多。"南食召算得上人气爆棚,但并没有杜克想象中那么赚钱,"卖了确实不少,现在每天的销量是120单左右吧,基本上是人手的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纱面是南食召利润最低的—个产品,每出售—份400克重、售价为14.6元的纱面,毛利大约是3元左右。而那个地处深山的南山村中最擅长制作纱面的行家——林师傅,则是康锐和杜克遍寻而来:别人搓一遍面,林师傅搓三遍,面的口感因此更细腻柔韧。同纱面类似,南食召出售的食材种类都非常有限。他告诉记者,眼下南食召经营上遇到的"难题"包括—是断货,由于因手工制作,货源不足,往往供不应求,再加上天气原因,有时根本没办法制作;二就是订单太多,造成发货拖延;还有被抄袭和盗图等。 对于口碑相传,杜克显得相当有自信,"到目前为止,南食召还没投过任何形式的广告。微博是唯一的宣传渠道,我们的消费群应该是以对自己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年轻群体为主,愿意动手为自己或家人制作美食。来买过的,基本上都成回头客了,但毕竟南食召创办时间还很短,刚知道的很多,还没足够时间形成庞大的回头客群,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