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仪仗队身高( 185身高能进入仪仗队吗)2月,我国外交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 21日傍晚,当飞机缓缓降落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列整齐划一的士兵长龙,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和《星条旗永不落》的奏响,371名中国仪仗队士兵,始终目光灼灼,友好且又不卑不亢的注视着他,等待检阅。 "他们高大、健壮、穿着笔挺……"而这一幕场景也永远记载在大洋彼岸尼克松总统的回忆录中。仪仗队组建历程 在中国解放军历史上最早的仪仗队出现在1945年的解放战争初期。彼时二战刚刚结束,世界各地正在逐渐恢复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境内,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国共关系再一次走入僵局。 为了"调解中国国共矛盾",美国上将马歇尔受杜鲁门总统嘱托,即将来到延安地区进行访问。 为了展示我军风采,也为了礼节需求,党中央在南泥湾驻守的团部选500名精壮有力,姿态良好的年轻兵士进行训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只仪仗队的雏形。 1946年3月4日上午,马歇尔上将在延安机场检阅了这支仪仗队。任务结束后,仪仗队迅速解散,经过几个月严密训练的解放军战士回到自己的所属部队,继续进行驻守与保卫任务。 开国大典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陆续宣布与中国建交,随后也将派遣本国外交官前往中国,正式递交国书进驻大使馆,处理相关外交事宜。 面对一众国家正式外交来往,中国方面也需要在递交国书这一历史时刻,由仪仗队护送各国大使进行国书的呈递。而此时的中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仪仗队司礼经历,而且都是随用随组,任务结束后即刻解散。 因此中央警卫团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抽调下属的警卫一连作为本次任务的临时仪仗队。经过夜以继日紧锣密鼓的训练后,仪仗队顺利完成了护送大使呈递国书任务。 但这次任务结束后,仪仗队却没有像以往一样被迅速解散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一直都对代表新中国形象的外交礼仪仪仗队的建设很是重视,只是建国初期很多礼仪形式的配备还不完善。 在此前访问苏联的经历中,毛主席就曾被苏联仪仗队深深震撼,苏联士兵在接受检阅的过程中将自己国家的风范和军事实力展露无遗。访苏归国途中,周总理也曾和毛主席一同探讨组建仪仗队的必要性——新中国已经成立,在随后的越来越频繁的国事交往中,仪仗队不能再依靠临时组建抽调了,必须要有一支健全完善,能代表中国形象的队伍,来专门担纲后续无数的司礼重任。 组建中国仪仗队相关事宜被提上日程,1953年6月29日, 中国公安部长正式签署命令:以警卫一连为基础,不局限于公安团队,面向海陆空三个领域,全面挑选身姿挺拔,专业素质过硬,符合各项标准的优秀士兵,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中国仪仗队任务、规格 中国解放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队,主要任务为迎送外国国家元首、重要外交使节与政府领导;国内外军队高级将领的迎送;重要人物纪念;国内重要庆典和国事活动;出国参与重要外交活动与交流等仪仗司礼任务。 中国仪仗队编制规模为700人左右,内部有自己的考核管理制度,在正式仪仗司礼活动中,实行内部人员竞争制度,考核达标,表现优异的士兵即可执行任务。 仪仗形式不同,使用的队伍规格就不同。 在迎接外宾方面,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仪仗队配制151人,用以迎送国外重要首脑、高级政府官员; 仪仗队配备127人,组成三军仪战队,迎接国外高级军事将领的检阅; 仪仗队配备101人,以单兵仪仗队的形式,迎送国外的单种兵高级司令官。 国内重要庆典礼仪方面,包括纪念日阅兵、重要节日忌日、纪念人民英雄献花圈以及升旗仪式等活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人员选拔配备。 2014年5月12日,在土库曼总统访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中国仪仗队首次出现了13名仪仗女兵英姿飒爽的身影。 这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刚刚成立的女兵仪仗分队,队伍内女兵的学历都在大专及以上,平均身高1.73米,第一批成员共计30名。执行这次任务前,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强化训练,达到要求后才执行了这次司礼任务。中国仪仗队迎接外宾访华记事,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 1957年9月,为了参加国庆庆典,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领导人同时定于27日来华。按照原定计划,两国领导人会先后到达南苑机场,仪仗队将在机场进行两次迎接外宾的司礼活动。 但事出突然,机舱门打开后,两国领导人竟然同时出现。原来是两国领导人临时决定乘坐一架飞机前往中囯,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外交部临时决定,随机应变将两个仪仗队合并,同时经过两位国家领导人检阅。 由于在成立初期,仪仗队在面对外交事宜上经验还不丰富,因此瞬间就慌了神,只得强打精神进行临时排练更改,好在最后成功完成任务,不管是在队形还是其他的礼仪形式上,都不失整齐严明的大国风范。 但在司礼任务期间也发生了一点小问题,由于外国领导人的称号及名字太长,又比较拗口,仪仗队队长在报完了匈牙利总理的名字后,竟然忘记了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主席菲林格的名字,只得尴尬的站在当场,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周总理及时反应了过来,引导两位国家领导人进行后续的检阅。 事后,周总理并没有批评当时的仪仗队长王立堂,而是对仪仗队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省略非必要性的称呼和名字,以职务加礼仪称号的形式,如称呼匈牙利领导为"总理先生",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为"主席阁下"等进行报告。 这种报告形式不仅降低了记忆难度,还可以应对临时忘记名字等突发情况。这次司礼任务结束后,中国仪仗队一直延续着周总理提出建议更改过的简略报告词,也再没有出现过与这次人物相似的任何差错与瑕疵。朝鲜 朝鲜与中国的渊源颇深,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一直很好,也是最早一批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军队还曾将并肩作战,抵御美国军队的侵袭。领导人金日成曾多次访华,与中国仪仗队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金日成主席出访前苏联,乘坐火车要经过中国境内。按照当时的国际通用外交礼仪,国外领导人在出境入境时,仪仗队要进行迎送仪式。因此在金日成访苏时,中国仪仗队要在入境的吉林省图们市和出境的内蒙古满洲里市分别进行两个阶段的司礼迎送任务。 5月14日下午,仪仗队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接到金日成主席出入境的迎送任务,而图们市和满洲里市距离甚远,仪仗队必须要在金日成到达两个城市前,提前到达火车站等候,因此极大的增加了难度。 但这些情况并没有让中国仪仗队灰心丧气,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内,就向空军方面申请调来三架飞机,进行160名仪仗队员的运送。当金日成主席的专列到达图们市时,中国仪仗队早已等候多时,整齐规范,步伐稳健,很有章法。 仪式结束后,中国仪仗队一刻也未休息,马不停蹄乘坐飞机前往海拉尔市,随后转乘火车到达边境口岸满洲里。一样的等候多时和整齐规范,金日成主席被在两个不同城市间辗转的同一个礼仪方阵所震撼。这样的高效行进速度和精神面貌,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对他国领导人的友谊亲善,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英国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检阅了中国仪仗队,并被仪仗队战士的风姿打动,便向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在华期间能全程得到这样的兵士作为自己的礼宾卫士。 在随后的国事活动中,一名叫做谢绿江的的中国士兵手握钢枪,身姿挺拔,长身而立,一直护卫在女王周围。当女王经过他身边时,解绿江干练迅速的行礼动作,极具美感,让女王的感触颇深。 在其中一项进行了6个小时的活动中,解绿江仿佛经过钢铁浇筑般岿然不动,又像一尊经过细节打磨的人物雕像,始终屹立。对于中国士兵的精神,女王十分感动,与随行的李先念主席,对解绿江不停的夸赞。 中国仪仗队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最早成立于1953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变迁,仪仗队的战士们换了几代,但他们的精神面貌却始终如一的延续在队伍内。 他们的任务艰巨,一旦穿上礼服,拿起礼宾枪,代表的就不在是自己,一举一动都将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和尊严。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与压力,他们从未退缩,正是这样的中国精神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英姿飒爽犹酣战,让我们为中国仪仗队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