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哭的声音(听海哭的声音下一句是啥)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海洋中诞生的,但是我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脱离了海洋生活,也没有在水中存活的能力。面对着占有全球面积七成的海洋,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在海上进行移动,因此发明了船只。 尽管船只的技术制造技术在不断增强,但是自古以来还是存在着不少海上事故。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自不必说,在20世纪初依然有"泰坦尼克号"事件这样的大型海难发生,令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确实是非常脆弱,光是存活下来就已经非常不易。 除了使用船只进行移动之外,我们还需要很多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平台,比如能够临时架设的浮桥,它比普通的桥更加方便建设,又有一定的强度。还有一些平台是半永久性的,用于建设一些临水的建筑。 总而言之,人类在建设自己的家园时候,需要很多新技术作为保障,在水上的一系列工具就是如此。 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这些工具和普通的船只一样,也需要注意安全规范,否则同样会发生令人难以承受的严重安全事故,造成一系列的社会悲剧。 石油在海上的开采 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时期的动物尸骸,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形成,因为其形成的要求严苛而且周期极长,一般被视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天然气、页岩油等都是石油,但我们一般在口头上描述的"石油"是指原油。 产油大国往往能够以此获得巨大的财富,比如我们熟知的海湾国家就是因为石油而变得富有起来的。 一般情况下,大家对于石油开采的印象都是陆地上的钻井,比如我国就有著名的大庆油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不光是在陆地上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占地表百分之七十面积的海洋中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地球环境在千万年来不断地变迁,海洋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人们在敬畏它的同时,也想要利用其中的各种资源来发展社会。 于是在技术的进步之下,人们掌握了开采海中石油资源的方法,并积极地进行开发,以弥补能源的短缺问题。 我国自然也一样。我国大陆上虽然也有一定量的石油,但是和那些石油资源丰富到可以长期出口的国家相比并不算是特别丰富,再加上我们本身体量庞大、需求量也大,为了不在能源方面受制于人,一直在进行着新的石油储备勘探工作。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领海,在石油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渤海海域发现了石油储备。渤海是我国的内海,相对来说深度有限,方便开发。于是,人们开始了对于这片海域海底石油的开采。 "渤海二号"的由来 不过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当时并没有完全独立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陆上石油勘探和开采尚且需要人们的不断努力,更不用说海上的石油开采了。 我们需要成熟的海上钻井平台来进行作业,自行研制显然在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也没有其他国家已经发展好的技术作为参考。 于是我国最终决定购买一些国外已经生产出的平台作为能够马上投入使用的设备。在多方参考之后,我国最终决定购买日本的海上作业平台。 日本是造船大国,并且在海上石油开采和勘探方面也是世界领先水平,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离我国更近。 于是在经过考察,也考虑到我国的技术和经济水平,我们最终选择了日本的一艘二手海上钻井平台——"富士号"。 这艘海上平台已经在日本投入使用五年,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问题。于是我国在1973年购买了它,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渤海二号",因为它主要是在我国的渤海海域进行石油开采作业。 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 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这种海上钻井平台虽然看起来和普通的船只差不多,但是自己本身是没有动力系统的,在进行作业时不需要移动,如果之后需要移动,那么就需要拖船进行牵引。"渤海二号"的这一特性,是最终发生悲剧的索引。 当然,在"渤海二号"使用的前六年,大家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这艘海上平台尽职尽责地执行着自己的本职任务,在海上进行钻井,为我国的海上石油开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79年11月24日,这原本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这一天的晚上8点左右,"渤海二号"正在拖船的带领下进行移动,但是原本看似平静的海洋却一步步走向了暴躁和汹涌。渤海虽然是相对比较平静的内海,但是这一次的风浪却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在高达11级的风力下,"渤海二号"开始逐渐被摧毁,先是从甲板上的设备开始,然后泥浆泵因为进入海水而开始短路,最后是通风筒的盖子被风浪彻底破坏。这时候"渤海二号"上的船员们才意识到,事态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 "渤海二号"的船长在发现问题之后迅速开始组织救险,但是数十名船员依旧没有办法去阻止"渤海二号"的损失,在经过了数个小时的努力之后,"渤海二号"上的救险宣告失败。 于是,"渤海二号"开始向前方的拖船"滨海282号"请求转向,希望对方能够将巨大的风浪和自己隔开,让船只化险为夷。 但是,即使是对于自身动力充沛的拖船,也无法在这样强烈的海上风暴中完成转向。最终,"渤海二号"沉入了海底,全舰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 天灾还是人祸? "渤海二号"的悲剧震惊了全国上下,人们希望找到其沉没的真相。在最初的调查结果中,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还是自然灾害,完全是一种不可抗力。 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这些牺牲的船员被追认为烈士,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也有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其实除了那个时候的自然条件确实非常恶劣以外,也是一种"人祸"。如果我们在事故发生之前的现象中进行救援,那么事故将不会这样悲惨。 在持有这一观点的专家的坚持下,我们最终对"渤海二号"的沉没事故重新展开了调查,最终得到了新的调查结果。 当时我们将"渤海二号"从残骸从子海中打捞出来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这款钻井平台本身的设计就存在着一定问题,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在当时情况下的应变措施也不够及时,各种因素相加才最终造成了这样重大的事故,其教训是值得今后每一次在海上钻井作业都需要注意的。那么,具体是什么"人祸"让渤海二号最终沉没了呢? 悲剧的起因 首先要说到的就是这艘海上钻井平台本身的设计问题。通风筒出现的事故让这艘平台最终因为船舱大量积水而最终沉没,而在之后对船只残骸的调查当中发现,通风筒本来应该有更高的基底高度,也应该附加一个密封装置,否则这样的设计一遇到大风大浪就会灌入大量的海水,从而引起泥浆泵的电路短路,无法将积水排出。 其实面对这样的可能性,还应该对泥浆泵设计一个专门的隔间进行保护,但是这一切在这艘"渤海二号"海上钻井平台都是不存在的。 出了钻井平台本身的设计问题,探勘队伍在使用这一平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平时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 比如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维修的问题,而"渤海2号"的维修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疏忽,比如在通风筒盖子的加固过程中更换了新的螺丝钉,然而这些螺丝钉和原本的型号并不相同。 此外,当时我国船员使用的救生衣也和国际标准并不相符,在落入水中之后很快就会出现失温现象,这导致很多船员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自救,尤其在事故发生的当时还处在北方的冬天中。 结语 这场悲剧提醒了我们,人类在天灾面前是多么渺小,但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不能在安全管理和保障上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很多的标准、规定在平常可能看不出有什么作用,但是到了危急时刻,就能够实实在在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而这些作用往往能够达到拯救生命的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够在任何一个环节过于随意,否则很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当然除此之外,设备本身的设计问题,也反映了当时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不足,不能够进行购买前的全方位评估。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技术落后的中国,我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早已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也能够自己制造钻井平台,在各个方面的技术上都严格把关,力求不再出现曾经"渤海2号"的悲剧,不再听见大海的哭泣声。 相信那些沉入海底的灵魂并不会被人们遗忘,而将会永远被一代代人铭记,警醒着我们注意发展和建设中的安全,树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