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卖扣子的(按扣哪里有卖) 少射洪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一件新衣服, 总要打过几次补丁,换过几回拉链, 才能算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新衣服随时都能买了, 缝补衣服越来越少, 但如果衣服掉粒纽扣, 却连买的地方都可能找不到。 还好,在射洪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纽扣店。一间小小的门面,蜷缩在子昂城水西门右边城门洞里,由于采光不好,总给人一种昏暗的感觉。 然而,就是这间不起眼的小屋,不仅吸引了周围居民的光顾,就连郊区、外地都有人来着这儿购买纽扣。 /01/ "便宜" "我们做生意三十多年了,当时两个娃儿还小,要读书,要用钱,朋友就介绍做点小生意。最早我们在前面巷子里人家屋檐下摆地摊,投资很少,就卖点扣子、针线、拉链,那时候的人很少买新衣服,家家屋里都有针线盒,穿破了就自己补,我们卖的东西算是生活必需品,生意也还可以。"老板娘杜亭会说。 随着生意渐渐做上手,杜大姐发现拉链是自家东西里卖得最好的,就和家里人商量,开始加大拉链的进货量,在零售的同时也做小批发。慢慢地,当时射洪的好多缝纫店都知道水西门有家卖纽扣拉链的在做批发,种类多、价格低。 "本来这些东西就很便宜,缝纫店补衣服的老板利润也薄,他们在我这儿进货能便宜一两分钱,自己就能多挣这几分钱,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缝纫店就都到我这儿来买东西,我也不断增加纽扣样式,各种大小,各种颜色,我这儿都有。" 纽扣种类越来越多,拉链数量也不断地增加,地摊开始摆放不下了。杜大姐决定,还是要有一个固定的店铺。 子昂城修好之后,杜大姐在水西门城门洞下租了一个门面。 "这边的租金比较便宜,原来是几千,现在是一万多。虽说门面比较小,但把店开在这儿,是最合适的。" 水西门位于涌金门后,早年间,这里几乎整条街都在做布匹生意,射洪卖布的,做衣服的,都聚集在这条街上。对于那时候的射洪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布料库,不管男女老少,总有一件衣服是来自于水西门的某一家店铺。 /02/ "原来"和"现在" 物质基础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开始追求花样与新潮。 纽扣店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账本上的收入数值一点点增加,杜大姐开始往其他小物件上投资。纽扣拉链照样批发零售,各种配饰开始摆上货架,各色的花边,各式的丝带,还有梳子、胶水、松紧、四合扣,纽扣店越摆越满,东西也越来越齐全。 △不同样式的纽扣 △其它部分商品 几平米的门面逐渐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小物件了,但想要换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东西堆放不到了,我们就自己在上面搭了一个小木楼,特别矮,平时用来放置一些库存和用不上的东西。" "原来我们店的顾客主要是中年人和做缝纫的,周末的时候还会有父母带着小朋友来买纽扣。那时候的小孩子就有自己的审美和主见了,要自己挑选喜欢的扣子,有时候相中的扣子没货了,还要赖在店门口难过好一会。"杜大姐一边回忆,一边笑着给我们讲述道。 "现在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我们也慢慢老了。但来店里的年轻人还是不少,经常会有年轻人到我们店里来买那种立体感强、有个性的扣子,一买就是六七颗,这种情况,基本上就都是拆了新衣服的扣子,买自己喜欢的扣子拿回去改。" /03/ "不调换" 中午十二点,忙完生意的老板许中志坐在柜台边,开始玩手机。 "我是吃完午饭过来的,换你杜大姐回家吃饭。" 聊到吃,许大哥滔滔不绝起来。 "我一直都习惯自己在家做饭吃,自己做饭更合口味。就算有时候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我也要自己调味,不管啥子菜,只要一闻,我就晓得差哪些味道!" 对饮食讲究的杜大哥,做起生意,也绝不含糊。 "我们店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调换,差不多从开店起,我们就一直不做调换生意。" 门口的红色大字随着年月的更替已经褪色,脱落的标签纸在白墙上留下了淡黄的印记,"不调换"三个字,已经渗透进小小门面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我们这儿的纽扣都不贵,便宜点的一两毛,稍微贵点的一两块。原来会有顾客要求调换,换过一两次,就开始有三四次,这样来来回回总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后来我们就直接声明不调换了,最开始会有顾客不安逸,也会发生一些争吵,但总的来说大家都理解,也都很配合。" "做我们这个生意需要和顾客交涉,有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但我们自始至终还是坚持这个原则,可能没办法达到每个人都满意,但是我们还是有自己的坚持。" /04/ "洪城扣子大师" 老顾客杨姐带着朋友到店里买线,今天上午只有许大哥在。 "他这个店里各种线都有,不同粗细,各种颜色,几十种!拉链、扣子齐全得很,这些小物件只有在这儿才买得到!"杨姐一边给朋友介绍,一边顺手拿起一卷黑色细线。 "他现在是洪城扣子大师哦,洋得很!""哪有你洋哦,你姓杨还够不洋啊!"说笑过后,许大哥严肃起来,认真给杨姐找零。 "原来射洪有三家专卖纽扣的,北门有一家,新市场有一家,但这个生意的确不好做,现在北门那家已经关门了,据我了解,新市场火灾过后,里面那家纽扣店也没有开了。" "我们最初开店只是为了生计,没有想过要把这个店做多大、做多久。虽说利润薄,但那时候也够维持生活了。不知不觉三十多年就过去了,这是我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对于很多老射洪人来说,当初为了生存而选择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初心。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他们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 "之前有顾客给我们提过,希望纽扣店一直开下去,说要是我们不做了,大家买粒扣子、买根拉链什么的都不方便。我们也一直是这样打算的,即便是没有顾客的期盼,我们也会把这家店一直开下去。" 对于夫妻俩,这家纽扣店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对于射洪人,这间小门面是我们城市的记忆。 一粒小纽扣,扣上我们的衣襟, 也扣紧了我们与射洪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