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黑帮影评(纽约黑帮纪实第一季)原创迷影生活2020-06-10 11:28如果说《狮子王》是"王子复仇记"的动物版本,那么《纽约黑帮》一定就是黑帮版的"王子复仇记"。 当年的奥斯卡上,《纽约黑帮》九项提名最终无一获奖,不过这并不影响马丁•斯科塞斯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传奇电影大师,而《纽约黑帮》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更加血腥的王子复仇记 故事从纽约当地两大帮派的生死械斗讲起,在这场黑帮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将会取得纽约当地的控制权。最终,战争以当地帮派领袖屠夫比尔杀死爱尔兰帮派"死兔党"首领告终。 死伤惨重的爱尔兰帮派被迫就此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由不合理分配导致的战争结局却是更加不合理的分配,可想而知,这场战争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争端,只会使原有的矛盾更加的激化。 而在未来重新点燃复仇和愤怒之火的最佳人选,莫过于被杀的死兔帮首领儿子——亲眼目睹父亲被比尔杀死的阿姆斯特朗。 面对父亲的突然逝去,他充满了痛苦与愤怒,那幼小的心灵深处,一个仇恨的种子被早早地播下,电影在开篇就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剧情早早地定下。 十六年后,长大成人的阿姆斯特朗重返幼时的家园——纽约穷人区"五点街"。 为了尽快为父亲报仇,他不惜投入了仇人屠夫比尔的麾下。凭借出色的技能和胆识,很快,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帮派成员成功成为了帮派内的核心成员,赢得了比尔的信任和赞赏,后者甚至有将其认作义子的打算。 然而就在两人关系达到顶点的时候,在情感与理智纠葛中最终选择了复仇的阿姆斯特朗依旧还是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复仇的屠刀。 故事的前半段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的悬念,一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都完美的实现了对"王子复仇记"的复刻。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中,人物的自我抉择看似是人生道路和命运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堪称"社会学家"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又怎么可能在一部片长近三个小时的黑帮电影中,只贯穿个人复仇这一条简单命令的叙事线索呢?很快,电影关于社会层面和历史发展的深入思考逐渐浮出了水面。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刺杀失败后的阿姆斯特朗本以为会面临比尔的残忍对待,然而看在阿姆斯特朗父亲当年也曾对自己手下留情的面子上,比尔最终还是对阿姆斯特朗选择了宽恕。 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当政客、上流阶级、宗教势力逐渐裹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时,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故事线索逐渐退居其次,人物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变得渺小而又微弱,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显现自己不可阻挡的推动力。 整部电影以小见大,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故事走向最终的结局。 首先要说的是林肯总统时期,改变整个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美国南北战争。随着战争的爆发,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扩大征兵,然而由于北方人口有限,有钱人家不愿意上前线,获得解放的黑奴与无数贫苦移民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炮灰不得不为了生存奔赴前线。 其次作为故事主要推动力的爱尔兰大饥荒,这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使得整个爱尔兰的人口锐减四分之一,大约有超过一百万人最终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大量涌入的爱尔兰移民一方面使新生的美国源源不断地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给美国旧有移民带来了严峻的生存压力。 原住民与爱尔兰移民之间为什么会爆发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也由此一目了然。 在比尔这样的保守派看来,爱尔兰移民的大量涌入是对规则与秩序的破坏,正如他在片中控诉的那样:"一个黑人一角钱肯做的工作,现在爱尔兰人5分钱就肯做了,而我们白人做的话,以前是应该拿2角5分的。" 下面要说的就是与上述两个事件密不可分的电影事件,这就是纽约征兵大暴动。 爱尔兰移民和原有移民,移民与政府,穷人与富人……这一系列群体之间的矛盾在电影中阴差阳错地被同时点燃。 富人可以凭借各种社会关系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免于兵役,而移民和爱尔兰人却要为免除兵役支付300美元。 巨大的差别化对待显然毫无公平和正义可言,面对长期的压迫和鄙视,这一次爱尔兰人不再沉默。 在官方正式宣布征兵的当天,遍及整个纽约的暴动开始了,长期处于压迫、冷眼以及讽刺之中的底层民众纷纷走上街头,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抗议。 而与此同时,在阿姆斯特朗的带领下爱尔兰帮派与本地帮派长期以来的纠葛和仇恨也将在新一轮的决斗中一见分晓。 南北战争时期发生的纽约征兵大暴动,长期以来由于其所带有的政治敏感性和种族主义特征而被人们选择性遗忘。 以至于到今天,除了少数注重研究的历史学家对此有深入了解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无比惨烈,同时又意义深刻的历史事件。 马丁•斯科塞斯选择这个事件作为影片的切入点,无疑具有极其特别的意味。 "这是个关于被主流拒绝的地下帮派以及底层穷人各自的小社会的故事,这些团体根本无法进入社会的权力结构。" 马丁想通过他的努力,通过这部电影向如今那些对自己脚下土地历史所知无几的民众展示当年那些为了生存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小人物们,是如何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前,竭力做着殊死抗争。 在电影的高潮,当阿姆斯特朗和比尔各自率领着帮派想要一决胜负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炮火和军队使得还未开始的战斗就已然宣告结束。 这一刻,他们终于明白了,在更加巨大的故事格局之下,他们只不过是默默无闻的棋子,终究成为了那些大人物和权贵们的牺牲品。 阿姆斯特朗的父亲、比尔、阿姆斯特朗以及帮派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竭尽所能想要摆脱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这个人生标签,然而他们的梦想不过只是将残酷的现实映照的更加清晰明了。建立在鲜血与苦难之上的国家 《纽约黑帮》为了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去布设宏大的外景地。甚至能够为了使一众演员们能够精准巧妙地说出19世纪时期的纽约发言,剧组甚至特意找来了方言教练教授演员19世纪曼哈顿方言和当时各种黑道行话。 "选择纽约作为历史背景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美国。这个海港是移民来到美国的第一站。刚下船的新移民能做什么?他们必须找个工作,但是他们并不受老移民的欢迎,有部分原因是美国社会的党同伐异,这片子正是在讲述这种状况。" 这是马丁•斯科塞斯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对于《纽约黑帮》为什么选择纽约作为故事背景地的回答。片中的纽约,包括那个混乱嘈杂的五点街所象征的无疑就是处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美国。 透过电影中充满血腥和不堪的帮派斗争,新兴移民群体的悲惨遭遇和富人们无动于衷的坐享其成。 马丁•斯科塞斯真正想要人们看到的是,在那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年代里,铸就美国辉煌的移民群体与中下层普通民众是怎样一步步在血腥和不堪中创造奇迹的。 可当回顾历史上那些背井离乡、忍受侮辱的爱尔兰移民、华工,今天美国国内对于移民浪潮的保守、排外态度与百年前那种敌对与仇视又有什么不同呢? 电影结尾的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都诞生于苦难与鲜血之中,伟大的纽约城,亦是如此"。 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群体矛盾,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被国家机器滚滚向前的车轮碾压粉碎…… 提起美国的民主,许多人会想起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制宪会议、《独立宣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很多会有人去关注掩藏在这些充满光辉的历史事件之下,另一面截然相反,充满悲剧的事实。 毋庸置疑的是,美国是建立于鲜血与苦难之上的国家,然而当年那些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普通民众却并没有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所以这种美国式的民主又有什么值得铭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