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由来(中国是谁命名的) 一个中国人,却不知道中国为什么叫中国,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国这个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刻有长达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重要历史事件,以洛邑为天下之中,故称其中国。全文如下: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西周何尊铭文"中国" 宅,居住的意思。这段话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今洛阳)之事。这里的"中国"指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实际上指的是京师。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注释:"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驷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从这段铭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字写成了"或",是国的繁体字"國"中的部分。"国"的本意是用戈来守卫城池。 这个"中国"又逐渐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的代称,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是与四夷相对的一个概念。 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有了东南西北,当中的那个中,自然就是中国。就好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王重阳力压这四绝,所以是中神通,是最厉害的。 中神通王重阳 1995年出土了一件汉代的文物震惊了整个中国,甚至被神秘主义者视为2000多年前古代的神奇预言。 那一年的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进行例行考古挖掘,几个月后,他们在尼雅遗址上挖开了一座古墓。这是一个两人合葬墓。合葬的两人身上穿着许多衣物,最显眼的是,其中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织锦。织锦色彩绚烂,文字激扬,纹样诡秘。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字出自《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五星"指的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即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五星聚合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据天文学家推测,下一次五星再聚首于东方,要等到2040年9月9日。然而,汉高祖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这在《天官书》《汉书》《汉纪》均有记载。 《汉书·高帝纪》:"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这一年,沛公刘邦的军队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朝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零47天。所以在司马迁、班固以及这块织锦的制作者看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这里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 另外,与"五星"织锦制品同时还出土了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是从与"五星"锦相同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显示,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正如之前所述,此时的中国是与四夷相对的概念,因为有南羌这样的蛮夷,才有中央王朝正统的中国。 在商代和西周初期,中国,是商王或周王能够实际控制的京师、王畿,到之后指代为中原地区,都不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概念。 《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清朝政府和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在这份条约中,汉文用"中国",《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1767年,乾隆本人又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清高宗实录》卷784),这是"中国"从一个约定俗成的区域概念上升为国家概念的重要规定,同时,对于满清来说,这个"中国"的概念就不同于之前汉族统治地区的概念,包括了满族统治的东北地区、蒙古、新疆以及其它边远少数民族占人口多数的地区,只要进入了清朝的版图,统称为"中国",这当然有利于中国内部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如果从正统的蛮夷观念来看,不要说蒙古、满族这样的"北狄"不可能进入"中国",就是江南地区的"南蛮"成为"中国人"也是衣冠南渡之后的事。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其实质是要以自己为正统,贬低对方为蛮夷非法政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这个国家和地理概念,是有历史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注意区分。 在中国古代,与国家相对应的,则是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所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形成之前,即使乾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对外宣称"中国",在乾隆的心中,中国与天下恐怕还是要划等号的。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台湾地区有个歌手叫周治平,治国平天下就叫周治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注意,是"天下兴亡",不是"国家兴亡"。对顾炎武来说,他没有现代国家的概念,他认同的是天下。甚至到了孙中山,他还要借用《礼记》的"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革命理想,可见中国人"天下观"的根深蒂固。 天下的中心,是中国,这个曾经让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为之痴迷自豪的观念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成为了破碎的梦。天下作为一个遥远的过去存在于典籍之中,而一个现代的中国却凤凰涅槃火中重生,一个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不再是天下的中心,却成为了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世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