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去粉刺(中医教你告别粉刺)春季湿度与温差都比较大,皮肤也变得异常敏感,过敏、湿疹等症状容易在此时发作。天气一热,皮脂腺的分泌剧增,粉刺、痘痘开始在脸上冒出来,不但拉低颜值,还会影响心情。今天,教大家中医如何"战痘"! 痤疮?粉刺?黑头? 痘痘,医学上称作"痤疮"或者"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没有年龄限制,但多见于青少年,因此也被称为"青春痘"。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 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 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 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 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 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 痤疮通常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愈合后可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或轻度凹陷性瘢痕,即我们俗称的"痘印"和"痘坑"。 为什么会长痘痘? 痤疮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与自身体质、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均有关系。而中医认为,一般由以下4大原因引起: 1肺经风热:肺主皮毛,肺经积热,加上感受外界风热,两热上冲,熏蒸肌肤而发病。 2脾胃湿热:过食油腻肥甘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循行颜面经络及胸背形成 3冲任失调:素体阴虚,虚火旺盛,加上情志不畅,肌肤疏泄失畅而致。 4血瘀痰结:病情反复不愈,气血瘀滞,或脾胃湿热,痰血瘀结。 中医治疗法 1、根据体质进行中药调理,以清热宣肺,清热化湿,调摄冲任或活血散结为治疗原则。 2、针灸调理,取大椎、合谷、太阳等穴位,辨证加减穴位。 3、外敷中药面膜,如消金方炎面膜,祛斑面膜等。 推荐食疗方 绿豆薏苡仁水 ▍材料:绿豆25克、薏苡仁25克、山楂10克。 ▍做法:把上述材料全部洗净,加清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沸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 ▍功效:适合脾胃湿热型痤疮食用,具有祛湿、清热、消食的功效。 枸杞消炎粥 ▍材料:枸杞子30克、白鸽肉、大米各100克。 ▍做法:把白鸽肉和大米一同煲粥煮熟,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每日1剂,分2次食用。 ▍功效:具有脱毒排邪、养阴润肤之功用。 山楂桃仁粥 ▍材料: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大米60克。 ▍做法:先将前三味药煮汤,去渣后入大米煮成粥,每日一次,连续15-20天。 ▍功效:适用于血瘀痰结型痤疮食用,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的作用。 做好预防措施 可用温水,硫磺皂洗脸。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类,甜食,多吃含B族维生素食物,如黄豆,豌豆,胡萝卜,紫菜、蘑菇、瘦猪肉,鸡肉等。 多饮水,避免便秘,保持心情舒畅。 不滥用化妆品,防止粉质化妆品堵塞毛孔。 禁止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