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习俗(中秋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明·徐有贞《中秋月》 又到中秋,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就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庭院里设下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能少,而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与《礼记》中的描述相当,在中秋之日,人们以瓜果糕点祭拜月神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出售时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高台观月,一些富贵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月饼、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东京梦华录》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描绘了大观园热闹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贾母领着众人前去赏月作乐,书中写道:"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中秋月圆而明,阖家团聚,共赏明月是中秋的传统习俗。那么,除了赏月、吃月饼这样我们普罗大众最为熟知的中秋习俗之外,还有哪些富有特色的中秋习俗呢? "中秋月饼一面镜,照甲大厅光映映,街头巷尾博月饼,厝内喊甲大细声,孙仔细汉博一秀,阿姐博无让大兄,博着对堂安妈赢,安公博着状元饼。"这是一首在闽南地区脍炙人口的童谣。童谣是用闽南语唱出来的,朋友们也许听不太懂,也看不太懂,但童谣第一句中的"中秋"、"月饼"就让我们能够知道它歌唱的是中秋佳节。没错,这首童谣所描绘的正是闽南人家欢度中秋佳节的场面。而童谣中出现的"博月饼"(博饼)又是什么活动呢?"一秀"、"对堂"、"状元饼"又是什么意思呢? 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传说由郑成功发明。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博饼以六枚骰子和一口大瓷碗为用具,将六枚骰子同时捧于手中,并同时掷下六枚骰子,骰子撞击瓷碗发出清脆的"咔啦"声,并以投掷的点数结果来安排月饼的大小。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其中,状元插金花为最大(四个四点,两个一点),以一秀(一个四点即可)为最小。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状元插金花 博饼规则参照图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闽南人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博饼不仅是居家团聚的日子,更是孩子们博取各色月饼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据《闽南文化论述》记载,在闽南地区,中秋节还必须食用芋头。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 《闽南文化论述》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因此在中秋佳节,螃蟹正肥,是家宴中必不可少的大菜。民间以吃蟹为中秋一大乐趣。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中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姚府蟹宴庆中秋"的场景。主客都落座之后,一个上面放满螃蟹的大绿盘子,被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随后便纷纷卷起袖子,准备开吃。林语堂说,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经过一阵忙乱,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有人爱吃蟹黄,有人爱吃蟹肉,有人不嫌费事爱慢慢吃螃蟹腿,就和打牌一样——各人的脾气都受到试验,有人把肉吃得很干净,也有人狼吞虎咽。莫愁就笑木兰吃螃蟹就像吃白菜豆腐那样乱吞,虽然夸张了点,但特生动。吃蟹的时候,桌子上摆着温过的酒,每人面前还有一小盘姜醋酱油调好的作料儿,这些热性的作料正好能和螃蟹的寒性互相抵消。 在丰子恺先生的《忆儿时》中,一篇名为《父亲的吃蟹》的小文也透露着民间中秋吃蟹的习俗。文中这样写道:"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父亲说:中秋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上的骨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 中秋佳节恰逢桂花飘香,因此中秋节也离不开赏桂花、品桂浆。江南一带桂花开得极好,例如,南京人在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桂花酒 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中秋佳节,不同地方有它们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在这里无法一一呈现。中秋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各地的中秋习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呢?一起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