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文件。 这些文件主要针对泛电商平台领域,阿里巴巴、滴滴、美团首当其冲。 但是,中概股几乎所有平台型公司都受到波及,股价普遍腰斩,甚至更甚。 有一种舆论认为,平台型公司并没有创造多少社会价值,只是附着在实体经济表面上的"吸血鬼"。 顺着这种论调,有一些投资者担心,政策会不会真的视互联网平台经济如洪水猛兽? 笔者认为,否定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社会价值,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将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简单地二元对立,是非常短视和幼稚的。 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促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而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一个有趣的事实——你甚至可能想象不到:互联网平台或已关乎中国超3成有效就业。 下面我们整理出这些主要的互联网平台,并分别估算其影响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 1.电商平台:创造就业发动机 1.1 阿里巴巴 在中国所有新经济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创造就业的王者。 这顶王冠,并不是完全稳当的,潜在的挑战者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和京东。 但是,至少目前,阿里巴巴仍然独享王冠殊荣,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截止最新季度数据,阿里巴巴集团自有员工254702人。 阿里巴巴号称平台有超过1000万商家,但是,根据淘宝服务市场数据,目前在使用淘宝信用卡支付功能的商家只有310万,使用了淘宝旺铺功能的商家只有89.7万,其中18万天猫商家,近66万淘宝商家,还有6万商家被划为其它。但是根据阿里财报后的高管透露,天猫目前商家数在30万左右,其中2020年二季报后,天猫总裁蒋凡就表示天猫有27万商家。我们假设当下天猫商家就是24万,旺铺淘宝卖家是66万。 那么可以认为,阿里巴巴平台优质的商家,就是这24万天猫卖家 66万开通了旺铺功能的淘宝卖家,220万开通了信用卡支付但没有开通旺铺功能的卖家估计处于兼职状态,而连信用卡支付都没有开通的近700万淘宝卖家估计处于半休眠状态。 根据电商行业普遍情况,平均而言,一个天猫店铺大约有10个人的团队,包括老板、运营(有些由老板兼任)、采购、设计、客服、仓储打包人员等,那么天猫店铺吸纳的直接就业就是240万。 淘宝旺铺卖家,运营、采购、设计、客服、仓储打包五大岗位缺一不可,但是有些店铺老板一个人可以身兼运营、设计、采购、客服数职,也有些店铺光是客服就七八个人,我们假设平均每开通旺铺的淘宝店大约4个人经营,那么这72万家店铺吸纳的直接就业就是264万。 非旺铺店铺平均每个店铺算半个人经营,那么吸纳的就业就是110万。 所有店铺加起来,吸纳的直接就业人口是240 264 110=614万人 。 加上为电商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模特、摄影师、网红,差不多得有700万人直接就业。 阿里巴巴最近12个月的GMV大约是7.5万亿,这得需要多少工厂工人生产呢?中国一年也就40万亿零售,阿里巴巴独占了其中的六分之一强,也就是说中国超过六分之一的国内产能是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消化的,据统计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大约2.4亿人,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创造了大约4500万制造业间接就业人口。 根据阿里巴巴GMV数据7.5万亿,阿里巴巴平台商家总就业人口614万人,人均创造GMV 122万。这个效率在零售行业还是不错的数据。 我们还没有计算物流从业人员,因为中国的电商物流主要由社会化物流组成,这些物流不单独为阿里巴巴一家平台服务,当然他们主要服务于阿里巴巴,我们还是在电商行业部分末尾统一计算。 不计算第三方物流就业人口,阿里巴巴撬动的总就业人口大约:25.5 700 4500=5225.5万人。 1.2 京东 根据京东财报,截止2020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共有员工36万多人。 京东平台商家都是公司卖家,根据京东财报,2019年底,京东平台已经聚集了27万商家,但是这里面估计有点玩文字游戏,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京东拼购卖家,而京东拼购卖家大部分同时也是京东POP卖家,这里面有重复计算的嫌疑。实际上京东拼购卖家体量普遍非常小。我们姑且认为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数量大约20万。 京东第三方商家体量普遍小于天猫商家,假设平均一个商家吸纳6个人,那么对应的是120万直接就业人口。 加上为京东电商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模特、摄影师、网红,差不多得有150万人直接就业。 京东2020年GMV大约2.6万亿,其中第三方平台大约占一半,也就是1.3万亿,人均创造GMV大约108万,效率也还不错,不过略低于阿里巴巴平台。 同样根据阿里巴巴GMV对应制造业的计算方法,京东平台撬动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大约1600万人。 不计算第三方物流就业人口,京东撬动的总就业人口大约:36 150 1600=1786万人。 1.3 拼多多 截止2020年底,拼多多员工数7000多一点点,经过上半年社区团购业务狂飙突进,员工数估计已经逼近1万,但是在互联网大厂中,这个员工数是属于非常少的。 根据拼多多2020年财报,平台GMV达到16676亿,没有透露店铺数量。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拼多多店铺颗粒度小于阿里巴巴,店铺利润率也低于京东、阿里,直接就业人口的人均GMV料将高于京东阿里。假设拼多多平台人均创造GMV 140万,那么对应的商户就业人数就是119万。 加上为拼多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模特、摄影师、网红,差不多得有140万人左右直接就业。 同样根据阿里巴巴GMV对应制造业的计算方法,拼多多平台撬动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大约1000万人。 不计算第三方物流就业人口,拼多多撬动的总就业人口大约:1 140 1000=1141万人。 1.4 唯品会 根据财报,唯品会2020年平台GMV 1650亿元,我们没有唯品会的确切员工数量,因为全国有不少仓库,粗略估算大约1万人规模。 唯品会采用品牌特卖为主,整个平台的单人GMV效率料显著高于京东、阿里和拼多多,假设为人均年产出200万,那么对应的商家直接就业人员大约8万人。算上为这个平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模特、摄影师、网红,差不多也就10万人。 同样根据阿里巴巴GMV对应制造业的计算方法,唯品会平台撬动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大约100万人。 不计算第三方物流就业人口,唯品会撬动的总就业人口大约:1 10 100=111万人。 不计算第三方物流就业人口,四大电商平台撬动的总就业人口数大约是:5225.5 1786 1141 111=8264万人。 2021年上半年中国快递总量493亿件,全年下来保守估计在1200亿件,平均一天在3.3亿件,假设一个快递员一天平均送150单、收150单,需要220万快递员在路上跑,这还没算快递公司其它职能部门人员。 那么电商行业创造的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大约是8500万。 2.生活服务平台:就业新蓝海 2.1 美团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过去和现在创造就业的王者,美团则是最有可能挑战它的王位的公司。 简单来说,阿里巴巴代表了实物电商,美团则代表了服务电商。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最新报告,未来10年,中国的服务业消费很可能超过实物商品消费,成为整体消费支出中的最大分支,这是根据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提升而出现的自然结果。 那么,聚焦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显然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美团财报,截止2021年一季度,美团活跃商家数量增长到710万,这710万商家主要包括餐饮店、酒店、卡拉OK量贩、足浴、景点、美容店、超市、药店、宠物店等实体商家。 粗略估算,餐饮商家占据了其中的一半,也就是大约350万餐饮商家。截止2021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美团外卖GTV(平台交易额)为5600亿元,饿了么大约是美团外卖的一半,假设饿了么过去12个月GTV也是美团外卖一半,那么对应的是2800亿,两者相加是8400亿,大约是中国餐饮行业年度营业额4.7万亿的18%。 2019年,中国前50大城市拥有的餐厅数量大约500万,全国大约1000万家餐厅,其中的大约一半已经开通了外卖业务。 假设平均每家餐厅吸纳就业4人,餐饮行业就业人口4000万人,那么单单是美团外卖就创造了480万就业,饿了么大约创造了240万。人均创造GTV大约12万,这个行业确实是非常劳动密集型了。 美团到店业务中,过去12个月,酒店间夜数是4.13亿间,GTV大约700亿,酒店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人均产出比餐饮业高一些,毕竟行业毛利率也略低于餐饮行业。假设人均创造GTV为16万,那么对应的就业人数就是44万人。 过去12个月,到店业务中的非酒旅业务GTV大约1000亿元,同样参照人均12万的GTV产出,那么对应的就业人数就是83万人。 根据美团财报,过去12个月,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超过470万,不过大部分不是全职骑手,根据第三方APP统计,美团的骑手APP日活大约120万,意味着美团外卖创造了大约12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根据美团外卖和饿了么2:1的大致比例,估计饿了么骑手大约60万人。 美团目前拥有4万多员工,计划年内再招6万人,迈入10万人量级。 总体而言,目前阶段,单算美团平台创造的直接相关就业岗位,已经达到4 120 83 44 480=731万,若加上饿了么的300万,则为1031万人。 这只是最后的消费和履约端数据,如果类似电商平台那样,计算上游生产、流通环节,则数量将更加庞大。 单以美团外卖业务为例,5600亿GTV中,30%算作食材原料成本,对应的是1680亿元,这1680亿元产品价值中大约40%归属于农业种植产业,60%归属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业人均产值比较低,算3万元一年,流通环节按照12万元一年,则对应的就业人口分别是6720000/3=224万,10080000/12=84万。饿了么对应的农业就业就是112万,流通环节就业是42万。 单算美团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是1039万人,如果加上饿了么的454万,则高达1493万人。 2.2 滴滴 根据滴滴招股书,目前滴滴平台在国内拥有1000多万年度活跃司机,四轮车业务日均订单量大约2500万,假设一个全职司机日均跑25单,那么对应的就业岗位就是100万。 2.3 叮咚买菜 每日优鲜 根据招股书,叮咚买菜目前员工数约3万人,每日优鲜大约1.5万人,前者2020年度GTV113亿,后者60亿,加起来173亿,基本上都是生鲜食材,食材采购成本大约75%,对应的是130亿,多数是原产地直采模式,所以流通环节损耗很少,假设80%属于农业种植产业,20%属于流通环节,按照上文美团外卖对应的标准,那么创造的农业就业人口大约是130*0.8/3=34.7万人,创造的流通环节就业人口大约是130*0.2/12=2.2万人。每日优鲜则分别为18.4万人和1.2万人。 总体而言,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合计创造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大约61万人。 生活服务行业创造的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大约是1654万。 3.内容娱乐平台:新型就业制造者 3.1 腾讯 腾讯是中国内容娱乐平台中,创造的就业类型最广的一家,从纯文字到图文到音频到视频,腾讯都有涉猎,从文学、音乐到电视、电影,它也全都覆盖。 阅文集团是专注于原创文学、IP创作的内容平台,2021年上半年营收43.4亿元,其中内容成本20.5亿,所谓内容成本就是分给为平台作者们的支出,假设全年营收100亿元,年内内容支出大约40亿元,阅文的作者中,有的头部作者可能年入数百万(分成),有的可能只有几十几百元,假设一个人一年从阅文分成达到8万元可以当做一份全职的事业,那么它创造的就业是5万人。 企鹅号是腾讯集团针对非文学类创作的内容平台,企鹅号统一后台,分发到腾讯网、腾讯新闻、腾讯看点等各类前端平台。 2019年,腾讯企鹅号账号就突破了300万,假设其中的10%为全职,也有30万就业产生。 更庞大的就业来自于生态,这个12亿人月活的超级生态系统上,公众号超2000万个,小程序超100万个,小程序电商规模突破2万亿。 根据联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2020年,生态创造了3684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24.4%。 考虑到小程序电商2021年GMV比较超过20000亿,假设京东、拼多多、饿了么、美团等平台的小程序产生的GMV占一半,剩下的10000亿是各品牌自有的交易,按照前面阿里平台GMV对应制造业就业机会算法,这将产生600万制造业就业机会。 截止2021年Q2,腾讯共有员工94000多人,粗略算下来腾讯产生的直接 间接就业人数高达:9.4万 5万 30万 3684万 600万=4328.4万人。 3.2 快手 根据快手财报,过去一年中,25%的快手用户是平台的内容创作者,2020年快手所有应用和小程序的总月活是7.7亿,意味着有1.9亿用户在快手发布了内容,其中2400多万用户通过快手获得了收入。 先看直播业务,快手2020年直播业务收入332亿元,其中188亿元拿出来给主播作为分成,假设平均每个主播一年分成10万,这就创造了大约19万个就业机会。 2020年快手电商业务GMV3800多亿,按照单人产出100万计算,直接就业岗位就是38万,对应的制造业间接就业岗位是228万。 短视频业务,2400万获取了收入的创作者中,假设其中的20%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那么对应的就业岗位就是480万。 快手目前员工数超2万人,整体算下来,快手平台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岗位总共是:2万 19万 38万 228万 480万=767万。 3.3 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不止有抖音,还有今日头条、懂车帝等图文内容平台,以及西瓜视频的中长视频业务。 它的图文内容业务,吸纳就业人数应该远在腾讯图文内容业务之上。粗略估计直接就业人数在50万以上。 西瓜视频业务吸纳就业人数料在10万以上。 抖音则非常恐怖,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9年8月-2020年8月,抖音带动就业机会3617万个,包括了直播电商业务产生的5000亿GMV,以及由此带来的直接和制造业间接就业,也包括直播、短视频广告等带来的就业机会。截至2020年7月,超400万家企业在抖音开通企业号。 2020年,字节跳动员工人数已经突破10万,总体算下来它撬动的就业人数高达10万 10万 50万 3617万=3687万。 内容娱乐行业创造的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大约是8782.4万。 我们将以上11家公司相关的就业人口叠加,统计出来的数据是:18936.4万人,也就是大约1.9亿人。 4. 中国就业人口数量 最新的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0-14岁人口2.53亿,占比17.9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比18.70%,15-59岁青壮年人口8.94亿,占比63.35%。 我们取21-59岁为有效就业人口。 15-20岁人群出生年份是2001-2006年,这6年中国共出生9800万人,那么21-59岁年龄段人口应为大约7.96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7月份的失业率是5.1%。我不知道这个数据真实性有多高,也有调查报告认为中国城镇真实失业率高达20%。 我们假设5.1%的失业率数据真实。 截止2020年底,中国城镇化率63.89%,意味着居住在城镇的21-59岁年龄段人口理论上只有5.1亿人,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居住在城镇的比例相对更高,我们假设这个比例是75%,那么对应的总人口是5.97亿,乘以0.949的就业率,就是5.67亿。 上述11家公司创造的直接加间接就业人口高达1.9亿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达33.5%,超过三分之一。 咋一听起来很吃惊,其实也很正常。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20年底之前,中国网民9.89亿,人均上网时长每日差不多4个小时。这意味着网民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达到了睡眠外(16小时)时间的四分之一,21-60岁年龄层是上网主力人群,上网时长估计更久。 在今天,上网早已不代表娱乐冲浪,你的生活、工作都已经和互联网深度绑定。 回、钉钉,看资讯,刷短视频,看直播,随时随地购物,早已是日产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可以离开网络吗,我们会因为政策监管少用或者不用网络吗?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我们会更深度绑定到互联网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平台创造的就业和社会价值会更多。 政策的监管,肯定希望经济发展更好,没有什么比创造就业更能发展经济了。 所以,放轻松,时间站在创造者这边,保持耐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