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百岁老人突破3000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上海百岁老人突破3000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上海百岁老人突破3000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上海百岁老人突破3000 10月25日是重阳佳节,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了2020年上海百岁寿星榜,公布上海百岁寿星最新数据信息。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上海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3009人,男性占比26.02%、女性占比73.98%。从年龄构成看,100-105岁占97.3%、106-110岁占2.6%、111岁及以上占0.1%。另外,2000年到2019年,上海男性百岁老人平均增长率高于女性,但绝对人数低于女性。 百岁老人榜中首次出现四对百岁夫妻,99岁"准百岁寿星"为1949人。 百岁寿星们的长寿秘诀包括:生活规律、早起早睡、饮食健康、保持运动、看"未病"(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要马上注意,不要等到最后再去看病),还有老人提到了平时多喝点儿醋。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2019年末,上海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18.12万人,占其户籍总人口的35.2%。同时,上海也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 上海市民政局自2008年起,连续13年发布百岁寿星榜。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数据,上海百岁老人数量为: 上海1953年仅有一名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数量2011年首次突破1000人;2017年首次突破2000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0人。 自1953年起,上海百岁老人数量从1人到1000人,用时58年;从1000人到2000人,用时六年;从2000人到3000人,用时仅三年。 北京百岁老人数量首次破千 10月18日,北京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百岁老年人首次突破千人,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31岁。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3.1万,相比上年增加4.7万人;百岁老年人共计1046人,比2018年增加了118人。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31岁。 从男女比例来看,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都高于男性。截至2019年年底,在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中,男性174.8万人,占47.5%,女性192.9万人,占52.5%;性别比为90.6。 此外,老年抚养系数持续上升。2019年年底,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为44.3%,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北京市每2.3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俗话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步,如今,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见。 10月18日,北京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百岁老年人首次突破千人,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31岁。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3.1万,相比上年增加4.7万人;百岁老年人共计1046人,比2018年增加了118人。 2020中国百岁老人数量 截止到2020年10月,全国健在百岁老人已达到40592人,约占世界百岁老人总数的11.94%。 各地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第一,海南省为13.61/10万; 第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7.04/10万; 第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5.68/10万。 2009年中国十大寿星平均年龄117.6岁。十大寿星男性6名,女性4名。蝉联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榜首的是新疆喀什的老寿星萨迪克·萨伍提,维吾尔族,生于1887年8月9日,今年122岁,现住喀什市泽普县。 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古今中外有许多长寿老人,例如大圣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道家老子活了101岁、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现代的长寿老人更是不胜枚举。世界上也有许多长寿区、长寿村。专家们为了揭开人类长寿的秘密,对长寿老人进行了许多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特点如下: 一是少愁多乐。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达的乐天派。知足长乐、助人为乐、心理平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二是少车多步。他们都有爱好体力活动的习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常上山采药,许多长寿村也多分布在山区,出门就走路,常走多动,血液流通,有益于延缓衰老。 三是少食多嚼。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是吃得少,不暴食,吃饭时对食物多咀嚼。每吃一口饭,要在口腔内咀嚼多次才咽下。多嚼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使食物慢慢吸收,有利于达到饱腹感,避免吃得过多。 四是少肥多菜。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都是拒绝肥甘厚腻的,吃青菜多,吃大鱼大肉少,因此他们多是"老来瘦"身材。 五是少盐多醋。长寿老人饮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数喜吃醋。这种习惯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而长期适量吃醋,有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直到老死前还在行医采药。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据史书记载,孙氏70高龄时,唐高宗召见他,见他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步履稳健,就问他健身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我的秘诀就是每天上山采药,四处奔走行医,这样长期磨炼,身体就结实了,自然也就很少生病。 他不但本人健康长寿,还在养生长寿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简要明了的见解和易懂易行的做法:在饮食方面他说"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觉肚空,须索食,不得忍饥"。指出"厨膳勿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还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在运动方面孙氏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养生者,不但饵药……其生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避年。"在精神养生方面他主张:"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情情怀念恨……则得长生也。" 他这三方面看法,非常符合现代医学养生的观点: 老年人胃肠虚弱,消化能力降低,饮食一定不要过饱,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量要少,不妨多吃几次,这样既易使食物消化又营养丰富。不要忍着饥饿,饿了就吃一点,既中和胃酸,又保护了胃黏膜。要少吃荤,不要天天大鱼大肉,多吃素,这更是现代均衡饮食的内容。餐后揉腹,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有助消化,更是懂得养生的老年人常用的方法,对身体大有好处。 人到了老年,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对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大有益处的。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都有坚持劳动、多活动这一特点。 精神养生方面,和现代医学的心理保健内容是一样的。他认为老年人忧思、发怒、悲愁、嫉恨等情绪的变化,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他还认为善于养生者,必须避免世俗的名利欲望、色欲,保持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这样才能延年益寿,获得长生。 今天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那么这些内容小编也不知道是否会对大家起到帮助,如果大家对于本站点有建设性的建议的话,欢迎大家留言哦,本站点也会不断的改进,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环球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