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志愿军老战士70年后再忆抗美援朝 70年前,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如今,战争的硝烟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战士回忆烽火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战争年代,孙景坤征战沙场,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只是吃两片药顶一顶。几十年间,孙景坤都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提过其他特殊要求。 孙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儿孙美丽家。他们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老人岁数大不扛冻,夏天有时还需要穿棉袄,但他常说:"和当年在坑道里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理说,父亲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我在生产队干活,队里见我勤快,把我的工分从4分涨到了7分。他知道后,专门开会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来。"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 多年来,孙景坤主要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养家,除了政府每年发放的优待抚恤金,他一分钱也不向国家多要。 村里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带回一身伤疤,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太吃亏了。"孙景坤回答:"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没想过什么叫好处,什么叫吃亏。"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湖南人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在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下,在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将帅高超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强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湖南人以生命和鲜血,以责任和担当,奋勇杀敌,不胜不归,在抗美援朝这场正义之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一段历史航程都有雄才大略的领航先锋和催人奋进的仁人志士。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曾相继担任或代理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令人称奇和骄傲的是,他们均为三湘子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这场伟大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在短短的80天内,彭德怀指挥志愿军连续发动3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由1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外,扭转了朝鲜战局。随后,彭德怀又相继组织第四、第五次战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对于彭德怀的高超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说:"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1952年4月12日,彭德怀奉命回北京治病,由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不久,中央调陈赓回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令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赴朝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0年11月1日,陈赓从越南高平启程回国,他来不及治疗严重的关节炎,就向中央请缨求战。毛泽东诙谐地说他"刚听说跟美帝打,你就有了精神,病也好了一半"。1952年4月至7月,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6月奉调回国。 1952年7月,邓华由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改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委。邓华非常重视部队实战经验,并及时总结出来,迅速在全军推广。1952年10月14日,邓华亲自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9月至10月,邓华正式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邓华1954年10月回国后,杨得志接任志愿军司令员至1955年4月。杨得志是朝鲜战场"地道战"的首倡者,上甘岭坑道防御作战很好地检验了这一战术成果,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 抗美援朝70周年,这门课为何讲了69年? ——"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走进这本书、读懂这本书,是担当起能打仗、打胜仗强军重任的一门‘必修课’" 1951年6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落下帷幕,敌我双方进入艰难的阵地战相持阶段。 那时候,一大批从前线轮战归来的战将走上位于紫金山下的军事学院的讲台,为学员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见闻、体验和制胜之道。 他们的授课,带着抗美援朝前线对敌作战的最新实践。自此,抗美援朝战史成为军事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从军委机关讲到院校、部队、大众媒体,从国内讲到国外,33年来,接过前辈"接力棒"的徐焰已记不清多少次讲授这门课。只要站上讲台,他的授课就如初登讲台之时,饱含着激情的火焰与理性的思考。 在他条分缕析的讲述下,70年前的激情岁月和战火硝烟,如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战争活剧,深刻而鲜活地展现在学员们眼前: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是我军制胜强敌、打出军威的立国之战。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从"小米加步枪"迈向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为什么要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走进这本书、读懂这本书,是担当起能打仗、打胜仗强军重任的一门‘必修课’。"徐焰教授这样说。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思想""根据作战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徐焰教授认为,这些军事和教学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抗大时期,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光大。 革命忠诚精神 抗美援朝纪念馆战争厅里放置着一块墓碑,它的主人是杨根思。 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首位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29日拂晓,美军向他负责镇守的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发动攻势。守住小高岭就能卡住美军南逃的咽喉。中午,敌人发起第9次进攻时,阵地上的弹药已打光,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紧要关头,杨根思抱起仅剩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和鲜血守住了小高岭。 杨根思牺牲后,遗骸被运回国内,安葬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不久迁葬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碑则留在了原陵园,后被作为文物收藏于抗美援朝纪念馆,成为弘扬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忠诚精神的生动教材。 杨根思、黄继光、杨春增、伍先华、邱少云、孙占元、胡修道、杨连第、许家朋、杨育才、李家发……这些英雄的名字,和这场战争一起,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的三面墙上,满满镌刻着英烈们的名字,英名历历,英魂耿耿。入口处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艺术装置,接受着观众们的军礼、少先队队礼、注目礼。 "这么多年,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96岁的孙景坤,向战友们致以庄严的军礼。 孙景坤日前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1947年,孙景坤入伍,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194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三次奔赴朝鲜战场,九死一生,荣立一等战功。1955年复员时,他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 他带领乡亲们栽树修坝,拦河造田,却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提及。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就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今天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那么这些内容小编也不知道是否会对大家起到帮助,如果大家对于本站点有建设性的建议的话,欢迎大家留言哦,本站点也会不断的改进,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环球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