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驱动 IC 是显示屏成像系统的主要部分。主要是负责驱动显示器和控制驱动电流的功能。 近年来国内面板产业链日益成熟,而驱动IC作为面板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国内配套依然处于起步的阶段,无论是LCD的TDDI还是OLED驱动IC国内企业占比依然较低。 也正是由于国产慌的缘故,华为海思才会入局,其 自研的首款OLED驱动芯片已进入试产阶段,之前有消息人士透露,华为海思OLED驱动IC将于明年上半年量产,产能约20-30万颗/月。 当然了,这个市场也是相当大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需求量达80.7亿颗(包含 TDDI+DDIC),而2021年终端应用增长依然强劲,同时由于电视面板的高分辨率趋势确立,2021 年显示驱动芯片总需求将增长至84亿颗。 在去年开始的“芯片荒”浪潮下,显示驱动 IC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根据TrendForce数据,目前已经有部分显示IC涨价30%。 之前,集微网报道称, 华为海思自研的首款 OLED驱动芯片已于2020年完成流片,目前进入到了试产阶段,很快可以正式向供应商交付,华为自家旗下的产品也有望采用。 对此,业内人士求证得知,“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将在中国大陆某家代工厂40nm产线投产,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产能约20-30万颗/月”。这也侧面证实了试产这一说法。 对于OLED 驱动IC投产是否会受美国方面的限制,上述人士称“目前没有限制”,而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听说已经得到美国的允许”。 “华为产能较小主要晶圆代工厂 40nm产能释放太少。”上述人士补充道,目前只有三星、台积电、联电几家公司代工,且OLED驱动芯片主要采用40nm/28nm工艺,在晶圆产能紧缺的背景下,OLED驱动IC产能也受到限制。 “除了产能紧张之外,还主要是华为这个客户不确定性太强。”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华为不仅面临产能问题,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问题。即使能够成功量产,其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 不过,其也认为,华为切入OLED驱动IC领域,则有望打破国际厂商的垄断,加速驱动芯片国产化,有利于保障供应链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华为、中颖电子、集创北方等厂商走自研这条路外,我国其他企业也正在通过收购的方式,力争打破我国在OLED驱动IC领域的劣势。 OLED驱动IC作为OLED屏的“中枢神经”,其对电流的控制能力显著影响成像质量,其所能支持的像素分辨率、接口类型和其他性能指标也决定了OLE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 【来源:快科技】【作者: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