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荣耀发布了一款畅玩 20 手机。手机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搭载了一枚国产处理器芯片 —— 来自紫光展锐的虎贲 T610。 离开华为后,荣耀会采用谁家的芯片一直是外界讨论的话题。紫光展锐是继联发科之后的第二家。 虽然搭载于一款低端机上,但能和荣耀组 CP,展锐无疑又燃起了人们对国产芯片的期待。 所以,紫光展锐到底是怎样一家企业?虎贲 T610 以及相关产品到底怎么样?他们会成为第二个“麒麟”吗? 不急,我们一条条来说。 相信在和荣耀组 CP 之前,大家也曾听说过紫光展锐,但因为华为麒麟太风光了,对展锐并没给予太多关注。 而当麒麟在手机市场到下后,紫光展锐几乎就成了大陆手机芯片国产替代的希望。 紫光展锐,从名字就能看出是紫光集团旗下的。“展锐”意思则是“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 紫光展锐就是紫光在收购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后,将两者合并而来的 。 展讯成立于 2001 年,它的创始人之一陈大同是一名海归留学生,2000 年秋天从硅谷回国创业。 90 年代后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探索效果不理想,刚回国的陈大同对于从哪个角度切入没有什么头绪。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陈大同听到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讲述我国手机芯片当时的尴尬情况,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芯片却全要靠进口,国家组织的几年攻关迟迟没有进展。 曲维枝当时在饭桌上说:“2G 已经没办法了,如果 3G 还是如此,实在无法向国家交代!”肯定是带着不甘的心情。 陈大同由此找到了创业的切入点,后来经硅谷的老朋友了解后,立刻敲定,就做 3G 手机核心芯片! 接着陈大同就开始招兵买马,找到了当时在硅谷一家公司做研发总监的清华同学武平,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融资的过程几经波折,甚至一度停滞。后来还是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表达出兴趣,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 于是展讯通讯公司在 2001 年 4 月成立了,他们的定位是芯片设计公司,也就是只专注于芯片设计,像海思那样。 刚成立的展讯还是比较猛的。 他们先在硅谷组建设计团队,和上海本地的软件团队联动,融合两方面的技术资源,加上拼命肯干的精神,他们 6 个月就完成了 2.5G 手机芯片的设计,12 个月实现软件初步集成和通话,24 个月就开始量产芯片。 这枚芯片还是世界首颗 GSM/GPRS (2.5G)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展讯一战成名。 当时中国手机芯片市场有高通、德州仪器、飞思卡尔、ADI 等强敌环伺,刚成立的展讯没办法他们正面硬刚。 陈大同他们很灵活,从低端山寨机市场发现了机遇, 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除了芯片设计,那时展讯还把业务扩展到软件、电路板、验证测试等等环节,做“一条龙的解决方案”。随着贴牌山寨机市场快速繁荣,展讯和这个市场共生共荣,顺利完成了资本的初始积累。 这样一看,展讯的发家之路和当初投资他们的联发科很像。 事实上,在山寨机繁荣的那些年,展讯和联发科正是相爱相杀的对手。 蔡明介这波叫“养虎为患”。 一开始展讯还是被联发科压着打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不足,管理混乱,市场拓展不主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好在山寨机的时代红利太强了。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展讯在 2007 年成功飞到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上市的芯片公司。 但上市之后,展讯的问题慢慢凸显,资本市场表现也不好,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近乎倒闭。 转折点在 2009 年, 李力游接任展讯 CEO,对展讯进行了强势改革 。由此,展讯开始快速回升。之后的两年,展讯抓住 3G 牌照发放的机会,奋力逆袭。 2009 年,他们凭借特别能打的 6600L 芯片一路过关斩将,在 2010 年砍下了 GSM 市场 20% 的份额。 另一面,联发科则因为一些战略失误,接连败退。 随后展讯又在 3G 市场展开了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直到 2013 年被紫光集团以 103 亿元人民币收购。 当时展讯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 。 吞下了展讯的紫光集团,当时也刚刚从多年的昏睡中苏醒。唤醒这头雄狮的,是后来的一代牛人赵伟国。 那时赵伟国认准了集成电路行业,但自主研发太慢了,于是急欲用投资的方式实现跳跃式发展。 所以在收购展讯后,赵伟国很快又物色下一个投资目标,其中就包括锐迪科。 锐迪科成立于 2004 年 4 月,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市场。这家企业有着出色的技术研发能力,在 2005 年就研发出了国内第一课自主的 SCDMA 射频芯片。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小灵通,有 60% 都采用了他们的射频芯片组 。 2011 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之后,锐迪科还积极杀进手机基带芯片领域,成为联发科和展讯的直接对手,并在 2012 年实现了 2G 基带芯片市占率 25% 的成绩。 从各方面看,锐迪科都是紫光集团良好的收购目标。 最终在 2014 年 7 月 19 号,紫光集团用一种类似“抢亲”的手段从竞争对手手中“横刀夺爱”,完成了对锐迪科微电子的收购。 由此,当时中国手机芯片领域两家明星企业展讯和锐迪科都被紫光收入麾下。 之后,紫光集团对展讯和锐迪科进行了定位调整,并在顶层设立母公司紫光展锐。这就是紫光展锐的由来。 完成对展讯和锐迪科的收购,紫光一开始秉持的路线是“合而不并”,两家公司仍然独立运营,隶属于紫光展锐旗下。展讯负责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锐迪科仍然专注于外围物联网等芯片设计。 被紫光收购之后,展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他们在 2016 年营收达到了 125 亿元人民币,十年里翻了 6 倍,芯片出货量 6 亿套,其中 4G LTE 芯片出货量 1 亿套,当时约占全球 4G 手机市场总量的 11%。 另外,2014 年和 2015 年,展讯还先后获得了英特尔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巨额投资,获得了宝贵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还在 2017 年和苹果供应商 Dialog 达成合作。 有了钱和技术,展讯就开始慢慢向中高端市场尝试。 例如他们在 2017 年 8 月就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 SC9853 手机芯片,基于英特尔 14nm 工艺和英特尔 Airmont 处理器架构。 虽然后来证明他们押错了宝,但在当时,SC9853 基本性能、体验都还算完整、出色,更全球首次实现支持 3D 建模 Turnkey 方案、AR 应用 Turn Key 方案等。 纵向看展讯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横向看,展讯在技术、产品以及企业整体业绩表现方面相比高通甚至联发科等仍然是有明显差距的,这也不可否认。 例如在 2016 年展讯收入 120 亿元,而高通为 154.67 亿美元 ,芯片平均单价方面,展讯约为 20 元人民币,而高通则为 18.3 美元,而且搭载展讯芯片的手机大多低于 100 美元,高通则基本在 200 美元以上。 而且,那段时间展讯虽然仍在进步,但内部却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是展讯和锐迪科整合后的新展锐没有形成 1+1>2 的合力,反而因为混乱的内部管理和无序的流程体系让企业陷于低效发展的泥潭中。 当然,这背后可能也和展讯和锐迪科漫长的合并过程有关。 从 2016 年,紫光集团宣布将展讯和锐迪科进行合并,到 2008 年,两者正式合并完成,这过程中一边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一边要面对外部的竞争,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确是一个挑战。 2018 年初展讯和锐迪科合并完成后,由原来中兴终端掌门人曾学忠担任紫光展锐 CEO。而到 2018 年底,曾学忠升任紫光展锐副董事长兼 CEO,同时华为海思背景的楚庆担任联席 CEO。而 2019 年 3 月,曾学忠从紫光离职,楚庆担任 CEO 至今。 高管频繁变动往往是企业内部战略、管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后来楚庆也坦言,自己刚出任紫光展锐 CEO 的时候,确实被当时这家企业内部的情况吓到了: 各种项目冗杂混乱,与客户频发纠纷,营销与供应链系统十分落后,都是手工录入,甚至还有团队以自己创业项目冒充公司项目,以及集体骗取加班费等等…… 看到这,相信大家也就能了解,为何那时候展锐在中高端产品上表现乏力,4G 全网通也迟迟出不来,因为那时候企业内部已经腐化到存亡边缘。 楚庆上任之后,很快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之称为“救亡运动”。 楚庆首先主导摆脱与英特尔在 5G 方面的合作关系,并坚持通过研发解决 5G 问题。 同时,楚庆在企业内部砍掉了 90% 的冗余项目,树立科学决策的机制,更为展锐引入了 IPD(集成产品开发)、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 TMMi(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先进的科学管理流程。 还有,展锐在 2019 年初还开了很多客户道歉会,并且四处登门拜访,以重新挽回客户的信任。 此外,改革和涉及到公司研发体系的重新确立,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人才招揽等等,在一系列铁腕的改革措施引导下,紫光展锐的内部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并且很快就在外部表现上得到了映证。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责编: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