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跳车骑手自焚网约行业为何乱象频出?
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两个美丽生命遇害的事件引起了全国关注,当时平台对司机审核、乘客安全监管问题、对用户投诉处理不力等原因,给网约车行业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后来滴滴顺丰车业务暂停进行整改,改进了包括准入门槛、行前预防、行中保护、行后处置四大模块在内的上百个安全功能和策略。直到2019年11月才在局部地区恢复上线试运营。
同年,一则名为《货拉拉约炮门前因后果,司机性骚扰上门堵截强迫单身姑娘》的帖子引爆网络,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对货拉拉纷纷用了“下一个滴滴?”的表述。
尽管此事最后货拉拉也查究道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就结束了,这件事一定程度上是给货拉拉平台以纠错的时间和空间,对货拉拉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监管的大警钟。
然而货拉拉并没有铭记,两年后的春节前夕,货拉拉发生乘客跳车死亡事件。如今女孩已逝,司机刑拘,随着当地公安局的声明发布,真相与正义才逐渐浮于表面。网友们调侃:货拉拉真的成为了当年的“滴滴”?
在滴滴事件之后,市面上大多网约车都针对乘客安全进行了整改,只有货拉拉一家例外。如果货拉拉车上有包括监控录音任意一种监管方式,女孩也不至于跳窗。那么多前车之鉴,货拉拉为何无视监管?
货拉拉为何无视安全监管?
一家估值600亿的公司,怎么会舍不得装几个录音设备呢?直到最近一条热搜出现才恍然大悟。热搜内容是:#货拉拉不开会员,司机一天只能接两单#。
货拉拉的盈利模式,除了乘客,还有司机。而且从司机身上压榨的不少,比如新司机想入驻平台,要交1000的押金,此外是会员费,一个月最高699块钱以及相关的单量抽成。如果司机没买会员,除了单量受影响,每单还要扣除15%左右的信息费。
根据货拉拉发布的2020城市货运数据报告,2020年新加入的司机就有90万,光押金就有9亿多了,再加上每月的会员费,这还不包括2020年之前已加入的司机人数,金额之大做梦都不敢想。
可以说,庞大的司机群体养着货拉拉这个平台,一个月699的稳定充值,比游戏氪金还稳定,所以对于货拉拉来说,只有最大化的吸引更多司机进来,才能让平台赚得越多。
怎样才能有最多的司机呢?关键影响之一就是降低平台审核标准与安全监管。因为平台审核标准越高、安全合规的配备越高,对司机入驻是一种门槛,只有降低门槛,才会有更多司机入驻。
如果装上录音录像设备,得罪了货拉拉的众多司机们,谁来充值?
由于平台审核标准不高,随着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司机本身的素质无法把控,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货拉拉司机的投诉三天两夜看不完。货拉拉对司机的认证标准是,只要你有证,就能成为货拉拉司机。
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货拉拉平台客服告诉记者,司机注册需满足20岁至60岁年龄条件,对驾龄、学历和是否是车主不做限制。正因如此,有部分因违反交通规则或运营规范被其他网约车平台“封号”的司机,也钻空子转战货拉拉。
另外,货拉拉平台的多位司机透漏,注册货拉拉不需要考取从业资格证,而货拉拉所谓的“线下培训”时间很短,有网友表示线下培训主要教司机如何接单,而不是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运营规范。
终于明白货拉拉为什么在“滴滴”事件后,仍然无视安全监管了。因为巨大的利益就在面前,对货拉拉来说,利益当道,在没有监管的地方,就是罪恶滋生的温床。货拉拉事件,早晚会发生。
但有了安全监管,就有备无患了吗?我们或许稍微能探嗅到一丝不对劲,在缺乏安全监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安全监管的背后是什么?
我有个朋友,就是做网约工的,以他的话来讲,“任何缺乏安全监管的网约行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货拉拉。”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网约工”这个群体。传统行业在不断发展转型过程中,将“互联网+”新业态融入其中,逐渐形成新的行业模式。除了外卖、网约车、网约代驾等我们熟知的行业,还有网约保姆、网约搬家、网约运输等。这其中,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法规对新型网约行业监管的滞后性实施犯罪。
外卖快递因一个差评被威胁的新闻不绝于耳,某些代驾甚至会趁着车主喝醉偷走车内的手机与现金,网约保姆欺负老人小孩,网约搬家坐地起价,当我们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无数的“恶”也在阴影处悄然浮现。
我们都痛恨这种行为,但很少人会过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了网约工的这种心态?安全监管的缺失,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替罪羊”,真正的原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网上搜索网约工,出来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
“饿了么骑手自焚,原因是被克扣5000元!”
“39岁农村快递员猝死街头,揭秘快递小哥的真实境遇和工资”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好生活和亿万财富,还有对底层劳动者的压迫与剥削。对于这种压迫与剥削,“互联网+行业”显然玩得更加“巧妙”。
我们以最熟悉的外卖为例,一名兼职骑手,表面上接单量随自己心情,多接多赚,少接少赚,全凭自己。然而事实上,外卖平台存在一种智能派单系统,可以分析骑手的数据特征,包括所在位置、在线时间、接单数量、配送进度、用户评价等累积记录,并进行数据模拟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订单派给最合适的骑手。
那种愿意通过超长工作时间、多接订单的骑手,往往会更受智能派单系统的“青睐”,也就是说,这一规则的存在使得骑手在休息时,还需要顾虑当前行为对后续工作的实际影响,否则,你别想接到订单,这就是在变相压榨骑手的工作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订单信息始终掌握在平台手里,所有的订单只能通过平台获取,凭借着这一数据信息垄断,平台可以单方面制定定价、派单、奖惩和评价等方面的劳动规则。超时罚款、差评扣钱,派单量多少,都是平台说了算,骑手只能遵守。所以我们常常见到骑手超速、逆行、闯红灯等等场景,其背后的根源正是超时罚款制度。
为了避免骑手因为过度压榨而质疑平台,还有另一招更绝的——顾客评分系统。
外卖平台凭借着好评差评这个机制,就将消费者纳入监督和管理体系中。这导致一旦遇到差评,骑手往往首先会将矛头指向顾客,认为是顾客“挑三拣四”,这大大降低了骑手质疑平台评价体系的可能性。
更巧妙也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原本主要存在于平台与顾客、平台与骑手之间的矛盾,在无形中转移到了骑手与顾客之间,平台反倒成了双方矛盾纠纷的“仲裁者”。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9年5月,吉林长春一位外卖骑手因不满顾客差评,送餐完成后返回顾客住处将其捅伤。其实,骑手对顾客评价的不满本身并不足以让他采取持刀行凶这样的极端手段,真正把骑手推向激进的是平台制定的不公的奖惩制度。可以说,几乎所有发生在骑手与顾客之间的矛盾甚至惨剧中,顾客实际上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网约平台都可能是下个货拉拉?
目前各大网约平台都多多少少存在相似的问题,平台信息垄断、制定奖惩制度、智能派单、客户评价系统,不管是代驾、外卖、跑腿,搬家,都是这个套路。只不过货拉拉更狠,别人是积极点就有单派,在货拉拉得充值才有。
另一方面,平台为追求服务质量,会通过催单、扣款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管理。“以罚代管”是普遍现象了。
平台之所以敢不顾一切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利益的诱惑过大,每位骑手多送几单,全国千万个骑手一起就能多赚好多钱,所以不管你闯红灯也好爬楼梯也罢,只要能多接单就行。
另一个原因,即便骑手出什么问题,平台也只需要打发打发即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网约工并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签、社会保险不缴、劳动保障不到位,这“三不”的直接影响就是骑手出事,平台也能推卸责任,顶多出于人道主义,象征性捐点钱。
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网约工”所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新华社的报道所称,“三不”问题正“影响着行业健康发展和优质服务的提供”,它还可能给社会稳定团结带来消极影响。
货拉拉事件,安全监管仅仅只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就是不把网约工当人看。平心而论,如果企业员工长期被如此压迫与剥削,也无法保证能有仅存的耐心去对待顾客。
“世人慌慌张张,只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压弯了万千脊梁”。
网约平台们最后会不会变成吸人血的机器?下一个货拉拉又是谁?货拉拉事件是否拉响了警钟?今年315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只有良好的消费新生态,才能让每个人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地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希望平台们别被消费冲昏了头脑,就将网约工“困在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