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FPGA芯片的窘境
两个月前,国产FPGA厂商安路科技成功于科创板上市。在其招股书中称:“根据Frost&Sullivan 数据,以出货量口径统计,2019 年,公司FPGA芯片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四,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那么这个被一些人称作“国产FPGA第一股”的安路科技究竟怎么样呢?
本文将从FPGA行业的发展、国产FPGA的发展情况以及安路科技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FPGAоƬ
安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FPGA芯片设计领域的企业,主营业务就是FPGA芯片。
注:技术服务主要包括软件模块开发服务、定制应用方案设计服务等。
那什么是FPGA芯片呢?
FPGA全称为: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基于通用逻辑电路阵列的集成电路芯片,其最大的特点是芯片的具体功能是在制造完成以后由用户配置决定,因此得名“现场可编程”。
通俗点说:FPGA可以随时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去改变功能的芯片。
对于稍微了解相关技术的人来说,FPGA有两个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一下:
第一、门阵列:FPGA芯片是由大量的逻辑门阵列组成的,而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那么FPGA只要控制好这些门阵列,理论上就可以实现任意的数字电路功能。这也是FPGA芯片被称为万能芯片的原因。
第二、“可编程”:工程师可以通过硬件描述语言(例如VHDL和Veriglog)控制FPGA芯片上的逻辑门阵列,这里的“编程”和一般我们在电脑上做的软件编程并不是一个概念。
举个例子来说,软件上的编程就像我们在电脑上装了一个新软件,实现了一些新功能。但是装完软件的电脑还是那台电脑。但像FPGA这种就属于“硬件上的编程”,这是可以改变硬件结构的。就像一个FPGA芯片之前被“编程”为了网卡,我们可以重新“编程”,让它变成一个声卡。
对于初学者来说,反熔丝型FPGA也许是一个最好解释“硬件编程”的例子,反熔丝型FPGA的一些节点在未编程时处于高阻态,是一种近乎断开的状态。而在编程后,通过一定的电压加在反熔丝点,断开的点就短接上了。也就是说反熔丝技术在物理层面上改变了电路的通断,进而改变电路的功能。而如果是软件的编程,编程如果让CPU内部发生断开或者短接,那CPU一定是烧坏了。
就是因为FPGA这样的特点,FPGA可以算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芯片了,基本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它的影子。FPGA虽然应用范围广,但在每个领域的用量其实很少,如同蜻蜓点水。这样的结果就是每年的市场规模缺显得少得可怜,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2020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约为60.8亿美元,而同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546亿美元。
造成FPGA芯片市场规模较小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市场上有MCU和ASIC这两位“老大哥”芯片的存在。
夹缝中的FPGA
目前FPGA芯片在市场上处于被低成本的MCU芯片和高性能的ASIC芯片夹击的局面。
低成本的MCU芯片 :MCU芯片也叫单片机,是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于一体的芯片。我们可以将单片机理解为一个微型电脑,工程师可以根据需要编写一些程序,然后将这些程序烧录到单片机这个微型电脑上运行。简单来说,单片机的本质就是在“微型电脑”上跑软件。
单片机的特点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三种:
第一、单片机的效率和性能方面是远远弱于FPGA与ASIC芯片。(软件实现方案不如硬件)
第二、因为属于软件编程,可以自定义软件,单片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第三、无论是从芯片采购的成本还是从开发的成本看,都很便宜。
在电子产品中,很多控制器的开发需求就是:能定制功能、性能够用,最重要的要控制成本。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开发一个遥控器的控制芯片,这个遥控器有定制功能,所以不能用市面上的通用遥控器芯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单片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满足这种需求的单片机芯片一般也就几块钱一个,加上其它各种费用,最后这个遥控器的单个成本可以控制在十几块,而且整个开发周期会非常短。如果用FPGA方案,开发成本和芯片成本都会大幅提高。如果选择设计ASIC芯片,那费用就更贵了,流片的成本对于很多小公司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就在这种需求场景下,单片机、FPGA与ASIC的性能差异基本体现不出来。一个遥控器按下开关后,是0.1秒还是0.01秒的响应时间对于用户来说是区别不大的。但一个遥控器卖15元还是150元,这个区别真的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身边能接触到的很多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都使用了单片机芯片,比如:冰箱、洗衣机、智能汽车、电脑、电源、键盘、手机、相机。(注:在一些复杂的电子产品上往往是单片机与其它方案的控制器共同控制)
单片机芯片虽然单价便宜,但就是凭着这种“走量”的发展思路,其市场规模比FPGA还大。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MCU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207亿美元。(2020年FPGA全球市场规模约为60.8亿美元)
高性能的ASIC芯片 :ASIC全称为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即专用集成电路,是一种可以完全定制的芯片。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FPGA是一种可以改变的芯片,为了可以改变,FPGA有独特的电路结构实现“改变”的功能。而对于ASIC来说,它在流片之后不需要改变,所以这部分“为了改变而生”的电路结构就可以省掉了。也因此,在同等情况下ASIC性能比FPGA更强,功耗也可以做到更低。同样一个产品,从FPGA方案转换到相近工艺的ASIC方案,大约可获得5-25倍的性能提升。(5-25倍为调查少量实际案例的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在成本方面,FPGA的单个成本基本固定。而ASIC入门成本高,边际成本低。一次流片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随着产量的增大,单片成本又可以降到很低。举个例子来说FPGA就像手工制作,而ASIC更像流水线生产。手工制作需要的工具成本低,但生产单个产品的成本固定。而流水线搭建费用高,但只要搭建起来,每个产品的成本可以非常低。
有钱ASIC、没钱单片机成为两大主流选择 :对于想控制成本的小公司或者大公司的小项目,他们会直接选择单片机进行开发。如果对于芯片的性能有要求,或者说想做生态想“走量”的大公司来说,ASIC成了合适选择。
以5G基站为例,在早期相关芯片的用量少,而且技术标准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演进,FPGA在此时就是非常好的选择。而在之后,技术标准逐渐确立,5G基站的数量需求大幅增加,部分原有的FPGA芯片会替换成ASIC芯片。ASIC芯片规模经济效应就会在此时显现出来。
打不过就加入 “融合型FPGA”是未来
对于 ASIC芯片相比FPGA芯片性能更强的现状 ,FPGA厂商的解决办法是:ASIC芯片性能更强是吧?让它们加入“FPGA”这个大家庭就好了。将CPU、GPU这些ASIC芯片和传统FPGA芯片进行组合,成为“融合型FPGA”。这样整个产品的性能也有了,FPGA的相关优势也保留下来了。
Zynq-7000
比如可以将FPGA和CPU之类的融合在一起卖,像赛灵思(Xilinx)的Zynq系列就是将FPGA与ARM CPU整合到一起。而英特尔的至强金牌6138P处理器则是将FPGA与X86 CPU整合到一起。
又或者是像Xilinx的ACAP,将标量处理单元(例如 CPU)、矢量处理单元(例如 DSP、GPU)、可编程逻辑(例如 FPGA)整合到了一起。
但是朝着“融合型FPGA”发展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加速FPGA的边缘化和附庸化。在上述这些融合型FPGA产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整个产品还算FPGA产品,但产品中的“纯FPGA”占比越来越低。CPU、GPU、DSP等非FPGA的成分占比越来越高了。
另一方面,在FPGA行业可以算得上是“龙头”的企业主要是两家,Altera和Xilinx,这两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常年处在80%-90%。其中Altera已经在2015被英特尔收购,成为了英特尔FPGA。在收购之后推出的类似至强金牌6138P处理器这类产品中,FPGA的占比已经非常低了。在这类产品中FPGA已经基本处于一个“附庸”的地位,相当于CPU附带了FPGA功能。而另一家龙头Xilinx正走在被AMD收购的路上,在收购之后AMD也有可能推出类似的产品与英特尔抗衡。而这种FPGA成为CPU(或者GPU等其它ASIC芯片)的附属芯片则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国产FPGA生态问题难以破局
在全球市场方面,除了Altera(英特尔 FPGA)和Xilinx以外,还有Lattice(莱迪思)及Microsemi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FPGA市场以销售额统计,2019 年,Xilinx、Intel(Altera)、Lattice 及Microsemi 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7%、33.7%、5.0%及4.0%,这四家美国公司合计占有94.4%的市场份额。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市场,形势则更加严峻。
根据Frost&Sullivan 统计,2019 年,Xilinx、Intel(Altera)和Lattice这三家美国公司合计占据了96.3%的市场份额。即使剩下的市场份额仅占3.7%,我们也不能认为这3.7%全是国产的份额。
在乐观者看来,FPGA国产化率低,未来的国产替代空间大。但是长期以来FPGA行业国产化率低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行业壁垒非常高。
对于FPGA行业来说,做FPGA芯片是需要做整个开发生态的,不是只把FPGA芯片流片出来就行的。
以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软件为例,对于比较了解这个行业的朋友可能会知道,EDA软件的开发成本并不低。而在使用FPGA芯片的时候就必须用到配套的EDA工具。比如Xilinx的Vivado、英特尔的QuartusII、Lattice的Diamond、紫光同创的PDS,这些都是配套各家FPGA芯片的EDA工具。
FPGA厂商在卖FPGA芯片的时候顺便提供一个配套的EDA工具就像卖手机送充电器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苹果除外)
但从研发成本的角度来看,虽然EDA基本是送的,但EDA的开发是需要真金白银砸钱研发的。对于业界已经形成规模的大公司来说,他们的EDA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相对完善,即使每年不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也能保持领先的地位。而新进FPGA企业即使在每年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也很难做到和大公司一个水平。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大厂的EDA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咨询客服等方式快速解决。而国产FPGA一般都因为使用人群较少,相关资料在互联网上也非常稀少,很多问题需要较长的反馈周期才能解决。
从使用FPGA芯片的公司角度来说,国产FPGA芯片开发环境的稳定性是有待验证的,因此不会轻易更换国产芯片。FPGA芯片整个开发过程(此处指拿到FPGA芯片后对芯片功能进行的开发)是十分复杂的,每个地方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为了项目成功率更高一些,这些公司更青睐于使用经历了市场考验的大厂FPGA芯片。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他在大学期间熟练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的电脑,但单位配发的是搭载Mac系统的苹果电脑。因为不习惯用Mac系统,其工作效率就会受到影响,不过好在Mac系统使用的人群也很多,遇到问题可以上网查询。
但如果单位配发的电脑搭载的是一种小众的自研系统,那对于毕业生来说麻烦就很大了。相关资料查不到,只能联系开发商,结果就是效率极低。
对于用习惯Windows电脑的人,如果想劝他用苹果就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还要劝他用小众的自研系统。这就是现在国产FPGA推广很难的原因。
总体来说,由于国内大多数的FPGA工程师(使用者)都习惯于使用Xilinx或是英特尔的FPGA产品,如果要从Xilinx的 FPGA 转换为国产FPGA 会具有一定的转换成本。因此国产FPGA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是十分困难的。
安路科技是国产第一?龙头企业?
在一些分析文章和报告中将安路科技称为龙头企业,并指出安路科技在国产FPGA厂商中排名第一。那么安路科技真的是国产第一以及龙头企业吗?
安路科技在其招股书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数据,2019年在中国市场以出货量口径统计,安路科技出货量第四,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以销售额口径统计,安路科技的销售额排名第四,占据了0.9%的市场份额。
从统计的结果上看,排名前三的都是美国企业,所以安路科技是国产第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前三家,剩下的市场份额仅有3.7%,而安路科技占了0.9%,排名第一。所以放眼整个市场,安路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另外对于FPGA产品,在目前市场上产品跨度过大的情况下,其实不应该用出货量来进行评估。毕竟卖出一块55nm的芯片和卖出一块7nm的芯片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以出货量进行评估的话对于技术不太先进的企业是有明显优势的。
以安路科技为例,其FPGA产品覆盖28nm-55nm的工艺制程,而与之对标的国际大厂产品大多发布于10年前。比如英特尔的Stratix V系列FPGA芯片采用28nm工艺,发布于2010年。安路科技如果以出货量进行评估,则其市场份额就能从0.9%(以销售额统计)提高到6%。
同样,排名第三的Lattice虽然其高端型号FPGA仍停留在28nm工艺制程,但如果以出货量进行评估,其市场份额就能从5.2%(以销售额统计)提高到23.2%。这种更换统计方式获得的市场份额提升的确是立竿见影的。
关于是不是龙头企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相关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具体到FPGA这个行业来说,我们可以看FPGA工程师的招聘需求。
截取自安路科技官网
在安路科技官网上,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只要是与FPGA有关的岗位都有这样一条要求:“熟悉Xilinx或者Altera等公司器件,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基本IP”其中Xilinx市场占有率第一,Altera(英特尔 FPGA)市场占有率第二。那么至少在安路科技自己看来,国内市场上FPGA行业的龙头是Xilinx与英特尔这两家。
当然除了市占率和产品市场认可度,我们还可以从技术水平和净利润去分析安路科技。
技术水平与国际大厂相比尚有差距
目前安路科技最高端的FPGA芯片为PHOENIX1,采用28nm工艺,于2021年开始批量供货。
安路科技在其招股书中将该系列芯片与Xilinx的28nm芯片Artix-7 XC7A100T进行对比,纸面数据的对比结果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或者小胜一筹。
但在查询Xilinx相关文档后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此次参与对比的Artix-7 XC7A100T发布于2012年(甚至更早之前)。
第二、此次参与对比的Xilinx Artix-7系列芯片定位为低价格、低功耗。其官网上的宣传视频将其称为“低端器件中性能最佳的收发器”,也就是说该系列产品属于低端定位。而与之对比的则是安路科技的最新的旗舰芯片。
注:以上仅为Xilinx 28nm产品线的部分型号(更为先进的20nm、16nm、7nm工艺产品不在其中)
第三、即使真的要去“偷袭”Xilinx 9年前的老产品中的低端系列芯片,他在招股书中对比的也只是这个低端型号中的第二名XC7A100T。在上面的文档中我们可以发现,在9年前发布相关产品时,该系列的最强芯片型号为XC7A200T,如果用这个型号的芯片与安路科技现在的旗舰芯片对比的话,结果如下:
也就是说,如果将安路科技现在的旗舰芯片与Xilinx 9年前低端系列中的第一对比,相关指标大致为对方的一半。
在招股书中,安路科技将PHOENIX系列芯片定位为面向高性能可编程逻辑市场。那么我们不妨从将这款芯片与Xilinx 9年前的高端芯片进行一下对比,本次我们选择的对手是XC7VX1140T,同样是发布于2012年(甚至更早之前),同样是28nm。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XC7VX1140T的等效LUT数量大约为安路科技PH1A100的8.9倍,DSP 数量大约为后者的15.85倍,User IO 数量大约为后者的3.53倍。由此可见,安路科技目前的FPGA产品与9年前国际大厂的产品之间尚有差距。
与国产厂家对比
在FPGA市场上,与安路科技竞争的主要厂商为复旦微电和紫光同创。
数据来自网络
在很多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对比。这类对比采用工艺制程和门级规模来比较不同FPGA厂商间的技术实力。在这样的对比下,复旦微电和紫光同创的FPGA产品看似比安路科技先进了很多。但采用门级规模进行对比,严谨性其实很差。
门级数量其实是ASIC芯片的容量指标。在FPGA芯片发展早期,部分FPGA厂商为更好的进行推广宣传,让客户更加了解FPGA芯片的性能,为客户提供等效逻辑门数指标方便与ASIC芯片进行对比。但FPGA芯片的LUT单元如何等效转换为逻辑门,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
在Xilinx关于XC5000系列产品的技术文档中,有着这样的换算方法:
一个4输入LUT可以等效成1-9个门
一个寄存器可以等效成7-12个门
一个logic cell(包含一个4输入LUT和一个寄存器)可以等效成8-21个门,典型值是12个门。
当我们假设一个符合该标准的FPGA芯片,它有500万个logic cell,那么这时候我们我们可以算出,它的等效门数量为4000万-1.05亿。也就是说厂商在宣传这个产品的时候,可以将这个FPGA芯片称为千万门级FPGA(4000万),也可以称为亿门级FPGA(1.05亿),而且这两种说法都有相关技术文档的支持。
另外这还只是讨论同一厂商同一系列器件的差距,不同厂商之间换算成门数量的差距还会更大。这就像如果对比两个人的收入,一个人是月薪3000元人民币,另一个人是月薪3000美元,然后在统计的时候两个人都算“千元级收入”,所以两个人收入大致等同。这样对比的结论肯定是不准确的。
那么现在业界有没有比较合适的横向对比方式呢?
有的,可以用LUT4,或者说是等效为LUT4的逻辑单元数量。
由于等效逻辑门数量的计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在2000年后,国际FPGA厂商开始逐渐停止提供等效逻辑门指标,只采用基于LUT的逻辑单元数量作为最基本容量指标。但由于不同FPGA芯片公司或同一公司不同系列的芯片中使用的LUT规格也不尽相同,为了具有可比性,通常都将LUT规格等效成四输入查找表,即LUT4的数量来统计。在前文中所采用的对比数据就是等效LUT数量即指等效为LUT4的逻辑单元数量,国际FPGA厂商在其数据手册中通常通过System Logic Cells、Logic Elements或Density LUTs等不同名词指代。
使用等效LUT4的逻辑单元数量来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在此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紫光同创的FPGA规模略强于安路科技,但两家处于大致一个水平上,而复旦微电的FPGA规模则明显比这两家大很多。
净利润
从宏观角度看,安路科技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而且有依赖补助的趋势。
根据招股书上的信息,利润总额为正的年度只有2019年,且当年收到的政府补助也是近几年最高的。
而导致净利润低的原因一般有两个;要不是卖得少(市场占有率低,总营收低),要不是毛利率低。而安路科技这两点都有。
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前文已经提到了,而且由于转换成本的问题,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是十分困难的。
毛利率方面,安路科技毛利率普遍在35%左右,而市面上其它FPGA企业毛利率普遍在60%左右,差距十分明显。
一些分析文章中指出安路科技高性能系列FPGA PHOENIX从2020年至2021年6月销量大涨,并据此推断PHOENIX系列FPGA产品已大获市场认可,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推断是不严谨的。
众所周知,2021年是“缺芯”的一年,很多芯片产品都在涨价,FPGA也不例外。例如安路科技的ELF系列FPGA,平均单价由12.23元涨到了13.84元。EAGLE系列的平均单价由15.56元涨到了15.96元。而其高性能系列PHOENIX平均单价由197.98元降到了157.42元,降价幅度高达20%。
安路科技这样调整售价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开拓市场。但这样做的代价也很明显,会拉低毛利率。
在2020年,PHOENIX系列的毛利率为52.39%。而在2021年,即使是在提升晶圆良率、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毛利率还是被拉低到47.58%。
展望和思考
1.FPGA最大的缺点在于不能“走量”。
由于FPGA单价固定,规模化使用并不能降低单个成本。这点和ASIC芯片有着很大的区别,ASIC芯片一旦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可以降低。举个例子来说,FPGA方案就像零售市场,而ASIC就像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不管买多少,单价都是一样的。而批发市场只要买的多,单价可以谈。但批发市场的缺点就在于需要一定的购买量,也就是“流片”这个门槛。
除了成本上的差距,性能方面的差距更要命。同样的设计,FPGA方案比起同等工艺水平的ASIC方案,性能差太多。(参考值:5-25倍)在这个追求“大算力”的时代,一个芯片产品价格贵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性能差,那就是原罪了。所以在“走量”这个场景下,FPGA相比ASIC就是价格贵而且性能还差,因此在这个场景下完全是被ASIC芯片摁着打的状态。
业界内也有着这样的经验:当一个设计如果用量足够大或者生命周期达到3年以上,就应该考虑ASIC方案。
2.FPGA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各种“试水”才是其主战场。
不管是芯片设计还是电子的产品设计,一般都不会一上来就大批量生产,而是会先出几个测试版试试水。这种“试水”的产品在业内一般叫“工程测试版”或者“工程样机”这样的名字。
以数字芯片为例,数字芯片的前端设计是使用专门的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或VHDL),对具体的电路实现进行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级别的代码描述。而FPGA用的也是Verilog或VHDL,因此数字芯片的前端设计可以放到FPGA中进行验证。这一验证方式称为原型验证,可以通俗理解为芯片设计过程中的试水。
在进行完原型验证之后,一般的ASIC厂商就会进行后端设计、流片等操作。但这里进行原型验证的FPGA已经具备了所设计的功能(虽然性能上是被阉割的),那么这个FPGA就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了。所以有些小厂商路就走到这里就结束了,毕竟没钱流片,干脆就不流片了。买FPGA芯片,刷上自己设计的功能,之后作为商品出售,这就是普通FPGA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了。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相关产品可以快速上市,开发周期相比ASIC短,而且产品上市之后还可以进行修正更新。
正因为这样的特性,FPGA也可以进行产品级的试水。比如像现在数据中心所用的IPU、DPU。在一开始可能会用FPGA方案来做,而在市场成熟、技术标准相对确立之后,ASIC方案的IPU、DPU就会崛起。如果该类产品市场不成熟,相应的FPGA资产也可以转移到其它用途上。所以用FPGA方案试水一个特定产品,一般不会太亏,而如果是ASIC方案,最后做出的产品市场不认可,流片的费用就全打水漂了。
3.新领域会给FPGA市场带来“短暂的春天”。
由于FPGA上市快、后期可修改的特点,像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领域出现时,FPGA市场会迎来短暂的火热。特别是在技术标准尚未确立的时候,各种FPGA方案的芯片会大量涌出。但在技术标准确立之后,相关芯片开始“走量”的时候,ASIC方案则会取代FPGA方案。
4.FPGA这块“蛋糕”不大,更何况国产厂商还需要“虎口夺食”。
无论是从统计数据上还是应用场景上分析,FPGA都属于“小众赛道”。而目前这“小众赛道”上的利润还都在几个美国厂商嘴里。国产FPGA厂商在技术上普遍落后于大厂10年以上。为了追赶,势必要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即使以乐观的心态假设,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后,技术上追赶上了国际大厂。那么得到的是什么呢?小众赛道的利润。行业利润不足其实才是阻碍国产FPGA发展的最大问题。
5.在未来什么算是FPGA?统计注水问题对国产厂商影响有多大?
什么算是FPGA?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统计问题。以英特尔的至强金牌6138P处理器为例,看着像CPU,实际上主要成分也是CPU。但它带了FPGA功能,所以你要硬把它算作FPGA产品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来了,当厂商卖出一块6138P时,营收到底算CPU的还是FPGA的?
当然这算一种极端情况,毕竟以6138P的实际情况来看,主体部分是由CPU构成的,所以营收应该算CPU的。但事实上,现在很多FPGA产品为了提升性能,往往都会附带一个ARM CPU。而ARM CPU显然不是FPGA。而这类产品在统计时,往往会将整个产品都算作FPGA。换言之,目前FPGA市场规模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是由像ARM CPU这种非FPGA芯片贡献的。
而且从现在FPGA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后Intel CPU + Intel FPGA或者AMD CPU + Xilinx FPGA有可能成为未来FPGA的主要形态。而在未来如果真的把这部分Intel CPU和AMD CPU都算作FPGA的营收,那么FPGA的全球市场规模无疑会大涨。
但这对于国产FPGA厂商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评估其市场规模时虚高。目前国产FPGA厂商的产品大多偏向于“纯FPGA”,而“纯FPGA”的市场规模是要小于FPGA的市场规模的。
6.对于国产替代化策略来说,FPGA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芯片。如果少了FPGA甚至会影响到其它ASIC芯片的设计和开发。但从市场规模和利润来看,FPGA明显属于芯片领域中的“小蛋糕”。国产FPGA厂商在花费了高额的研发费用后,未来能否赚到足够的利润是存疑的。
【来源:Techweb】【作者:薛定谔之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