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那么落后(为什么说以后的印度会崛起)
印度,一个志大才无、眼高手没的国家。
时至今日,世界人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遥远的东方,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人口达数亿的大国,经过数十年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深深鼓舞了广大第三世界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
没错,这个东方大国就是印度。
虽然印度的独立进程,远不如同是东方大国的新中国波澜壮阔,但印度却在时间上捷足先登,而这种"先入为主"的壮举最容易被世人所铭记。
只不过,连印度人可能也不会想到,印度的横空出世,是这个大国迄今为止最耀眼的一幕。后来的日子里,尽管印度拿出了"十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班加点地自强不息,但印度的大国崛起始终崎岖坎坷。尽管今天的印度GDP早已"赶法超英",军事实力更是"雄踞"世界第四,但印度的成绩远不能和其身份相比。
因为印度是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
虽然在印度独立前,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为即将诞生的印度制定了"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不接受二流国家设定"的目标,但印度的壮志雄心始终跑在实力的前面,还未成为发达国家,印度就直奔超级大国的目标而去,直接对标美利坚。
而在领土问题上,印度更是打破了以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为己任的目标,情不自禁地抛出了"大印度联邦"的宏伟蓝图,甚至将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也纳入麾下。
只是,和印度的远大志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而且至今没有成功踏出过南亚半步。
而这个咄咄逼人的国家之所以如此不紧不慢,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真的无能为力,毕竟除了锡金和不丹,印度至今没有成功搞定过一个邻国,而做不到对邻国的佛挡杀佛,印度冲出南亚,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就永远是天方夜谭。
时至今日,印度非但没能冲出南亚,在国际社会凸显印度的大国影响力,在南亚内部更是被掐头去尾,上下包夹,怎一个憋屈了得?
而印度的大国崛起之所以如此坎坷和尴尬,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秀色可餐"的历史以及英国人"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搅屎棍操作。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历史尤其令人垂涎三尺。由于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挡住了西来入侵者东去的道路,所以向南征服印度一直是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征服者喜闻乐见的扩张方式,窄窄的开伯尔山口更是成为"打印"的绿色通道,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中被压成了五彩斑斓的千层饼。
等到英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来"打印"时,看到的是莫卧儿帝国治下依然一盘散沙的尴尬局面。
为了统治南亚,英国在打败葡萄牙、尼德兰及法国等同行后,拉拢了各方土邦领主共治天下,英属印度开始一片和谐,并成为英国的模范殖民地,外号"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鉴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惊世界且工业革命傲视群雄,所以英属印度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近代文明,印度精英在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在1885年建立了国大党与英国抗衡,所以可以说英国给了现代印度灵魂。
今天的印度,有100000个理由对英国感恩戴德,毕竟英国不仅给了印度298万平方公里的"躯体",以及流淌着西方民主气息的"灵魂",更给印度留下了无数的近代化遗产,尤其是长度超过6万公里的铁路,这让印度有了一个"准王者"的开局。
但尼赫鲁却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因为英国为了不让印度"忘本",在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斤咖喱的同时,毅然留下了一堆麻烦,确保印度能时刻想起自己的主子,而且一想起来就咬牙切齿。
尽管蒙巴顿一再呼吁英属印度囫囵独立,但反感英国的国大党和反感国大党的全印穆斯林联盟都很反感英国的提议,于是"印巴分治"横空出世。
虽然以宗教为分野依据,印度体量远大于巴基斯坦,再加上多吃多占的印度加班加点夺走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保留了所谓的棉纺和麻纺基地,但根据"印巴分治"的精神,巴基斯坦依然向西占据了印度河流域,向东则拿下了恒河入海口。
对于印度来说,巴基斯坦西部占据印度河流域没啥,毕竟作为征服者的穆斯林本就自西北来。但恒河入海口这个事,印度就有点儿痛不欲生了。
因为首先,东巴基斯坦几乎占据了整个恒河入海口,印度第一大河面临着借港出海的尴尬局面;其次,东巴基斯坦几乎割断了印度本土和东北六邦的联系,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虽然从地形上看,西里古里走廊并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毕竟走廊内外分属不同的政治实体,印度和东北六邦的联系始终细若游丝。而且一旦某个邻国自北向南来上一下,印度瞬间就会体会到骨肉分离的痛苦。
当然,最尴尬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东西巴基斯坦的千里相会,让印度体会到了掐头去尾的憋屈感。
而英国作为驰名世界的搅屎棍,当然不会让印度活得太轻松,于是将印巴两国的"座次"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又把克什米尔问题摆下了台面,交给了上帝。于是,刚刚自立门户的印巴两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并最终将克什米尔一分为二。
所以,虽然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英属印度的亲儿子,但巴基斯坦明显也不是外人。印度想要大国崛起,首先必须给巴基斯坦一个结果,就是把巴基斯坦给结果了。
巴基斯坦很慌,毕竟虽然和印度出自一个娘胎,战斗力五五开,但印度块头大,而且特别能忍耐,毕竟"非暴力不合作"至今仍是印度名扬世界的传说,如果硬耗,巴基斯坦一定先倒。
关键时刻,北方邻国的大手伸了过来。
因为"印巴分治"完全回避战争或革命,所以完全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印度初生象犊不怕龙。当然,因为没有革命或战争的洗礼,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无力改变一盘散沙局面的印度也习惯性地通过对外挑衅的方式掩盖国内矛盾。
而美国和苏联,为了将印度发展为经典棋子,拉拢起来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苏联,早已成为印度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时至今日印度万国牌武器中,俄制武器占到了70%以上。
美苏的争相拉拢,给了尼赫鲁更加目空一切的信心,于是在掐了巴基斯坦十多年后,印度再接再厉,终于将矛头指向了北方邻国。
事实证明,尼赫鲁比几乎所有西方精英都更"优秀"和"勇敢",毕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志愿军打得满地找牙之后,他们再也不敢轻视这个可怕的对手,但尼赫鲁从来都不屑一顾,除了比英国更嚣张地坚持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还妄图将解放军从印度占领的邻国领土上清除出去,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毛主席终于忍无可忍,下定了自卫反击的决心。
战争是一边倒的,结果是大跌眼镜的,蓄谋已久的印军精锐在邻国二线军队的打击下一触即溃,不仅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还让世界人民在南亚看到了非洲角马迁徙的壮观场面。
战后,尼赫鲁郁郁而终,印度掉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宝座。而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国家则深受鼓舞。尤其是巴基斯坦,在多次被盟友美国出卖,又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被北方邻国救了一命后,巴基斯坦终于认识到:民族希望在北方,于是北方邻国影响力向南投射,中巴关系情比金坚,"双面打印"局面逐渐形成。
而中印战争也重新定义了两国边界,使印度被居高临下全方位压制。面对越发尴尬的局面,印度瞅准机会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推动东巴基斯坦自立门户,于是孟加拉国独立,印度终于摆脱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尴尬态势。
但印度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孟加拉国虽然穷,但很能生,在"多生孩子少种树"思想的指引下,孟加拉国人口不仅满足了本国需要,还大量向印度尤其是东北六邦输送。
对于一个穆斯林人口早已超过2亿的国家而言,再多出1.6亿绝对是灾难,所以印度非但吃不下孟加拉国,反而被孟加拉国折腾得焦头烂额。
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当年东巴基斯坦本身就是沉重包袱,失去反而能轻装上阵,而且孟加拉国因为常年被印度围堵,反而和巴基斯坦化干戈为玉帛,印度等于忙了个寂寞。
眼看巴基斯坦要"成精",印度决定使出杀手锏,说什么也要上马研制核武器,在1974年进行了第1次核试验后,印度在1998年突然宣布成为拥核国家。
印度的突然爆炸,深深鼓舞了巴基斯坦,然后"近墨者赤"的巴基斯坦在各大国的眼皮子底下突然开挂,仅用15天时间就实现了核武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猛烈蜕变。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巴基斯坦还出版了中文说明书,为下一步向中国推销做足了准备。
鉴于核武器毁天灭地的巨大杀伤力,所以巴基斯坦的成功拥核瞬间拉平了印巴两国的差距,彻底断送了印度想要消灭巴基斯坦并一统南亚的梦想,印度是真正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然,虽然对中巴双面打印无可奈何,但印度对中印之间的邻国还是颇有心得的,于是在印度的努力下,南亚次大陆最终促成了"3D打印"局面的成型。
一直以来,因为印度不由分说地将自己定义为南亚一哥,所以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一直是人在喜马拉雅山下不得不低头。但当印度不讲武德地生吞活剥了锡金后,尼泊尔和不丹则开始以邻为壑,只不过,势单力薄的不丹只能继续装孙子,而尼泊尔则在北方邻国不断复兴的大背景下找回了昔日将英国佬按在地上使劲摩擦的感觉。
所以,印度越嚣张,周边尤其是陆上的敌人就越强。
鉴于这样的有声有色实在太过窝囊,所以善于剑走偏锋的印度将目光转向海洋,并成为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有着比摩托车更丰富的航母驾驶经验。志存高远的印度也望文生义,将印度洋定义为"印度之洋",誓要建立一支称霸印度洋的海军。
面对盟友的迫切需求,俄罗斯始终辗转反侧、急在心头,想想苏联解体后印度马不停蹄地来"白纸还钱"的义气,俄罗斯说什么也要将航母以一个火烧的价格"赠给"印度,只需要印度付点改装费即可。
面对"只需九块八,航母开回家"的诱惑,印度不假思索地掏了几十亿,大大缓解了俄罗斯军工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眼看买了吃亏买上当,印度坚定了自力更生的决心,然后国产航母时而爆炸时而失窃,比光辉战机及阿琼坦克还要"精耕细作"。
眼看自己实在力不从心,作为盟友的美国心疼得直哆嗦,并说什么也要替印度撑起海洋大国的梦想,对于印度想要称霸印度洋的身体力行行为进行了夹枪带棒的劝说。毕竟,美国虽然近不了蒙古海军的身,但教育印度还是有把握的。
所以,印度的大洋之梦,只能是个梦。时至今日,不管印度造多少航母,租多少潜艇,在美国综合国力还鹤立鸡群的情况下,印度只能继续做梦。
当然,以印度眼高手无的尿性,连近在咫尺的斯里兰卡都摆不平,不仅大军被揍得灰头土脸,总理拉吉夫·甘地更是被猛虎组织炸成了肉泥,可谓走到哪里哪里腥。
而今,当北方邻国也开始在印度洋谋篇布局时,印度的海洋扩张也必将成为绝唱。
概括来说,因为没有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不仅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更对国内外形势缺乏最基本的客观判断,从尼赫鲁到英吉拉·甘地,从拉吉夫·甘地再到莫迪,几乎所有印度领导人都对外表现得积极努力,但对内则始终一塌糊涂。
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热土上,孕育不出深谋远虑的战略家。再加上英国虽然给了现代印度灵魂,却并没有彻底改变印度一盘散沙且山头林立的状况。所以当印度难以通过革命或战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无法在全国推行广泛而深刻的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扫清道路,更无法彻底废除种姓制度释放巨大的人口红利,那么印度的大国崛起就根本是痴人说梦。
几十年来,印度始终坚持对外挑衅以掩盖国内矛盾,以遥不可及的梦想解决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这个被西方世界称之为最大民主国家的大国,正因为看得见的没好未来,看不见的大国崛起,所以才会被衷心喜爱,毕竟谁会拒绝一个人傻钱多的棋子呢?
所以,印度的好人缘,恰恰是其实力尴尬的最好证明,除了印度自己沾沾自喜,并拿着鸡毛当令箭,并不自量力地要求入常,其他国家则难掩忍俊不禁。
当前的印度,在陆海两域都难有作为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空中到阿富汗撞大运的设想,只不过,塔利班的子弹不长眼,印度也许能碰瓷成功,捞个"帝国"的名号自娱自乐,但绝不可能突破巴控克什米尔走出南亚迈向世界。
今天的印度,想要崛起的根本途径,不是搞好邻国关系,而是来一次彻底的革命或战争洗礼。只不过,印度不仅办不到自断双臂,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邻国也根本不会给印度脱胎换骨的历史契机。
印度,是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更是一个可笑可悲的超级奇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