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炒股净赚36万!",这种事并不是发生在经验丰富的老股民身上,而是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个真实案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于孩子的投入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子女上大学后,为了孩子不至于在学校里受委屈,每个月的生活费尽量满足。有些孩子比较节俭,将剩余的生活费积攒起来,或对投资感兴趣,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股票投资。现如今,在炒股大军中,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整个宿舍,整个班级集体炒股的现象。 提起小林,南京财经大学很多学生都知道,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炒股王",小林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四学生,因为炒股短短一年间,它的资金就从七万元涨到了36万元。 "启动资金只有3000块钱,还是我的压岁钱",小林告诉记者,也就是这3000元让他挖到了第一桶金,---7012.8元,加上之前的3000元,小林摇身一变成了学生中的万元户。 初尝甜头,小林开始觉得一万元炒股根本不过瘾,2005年底,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借钱给他,但必须写借条,以后必须归还。就这样,小林将借来的6万元一起投进了股市,2006年一月份,他就以6.7元每股的价格全仓吃进了中金岭南(000060),到了二月份,这只股票已经涨到了10多元,一下子他就赚到了3万多元。 后来,小林开始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紧紧盯住了另一只股票,江苏阳光(600220),2006年5月8日,他在2.55元每股的价位上全仓吃进江苏阳光,仅仅过了九个交易日,股价就翻番了,涨到了5.8元,小林果断离场,资产从十万元涨到了20多万元,再后来又碰上了2006年下半年的大牛行情,小林的资产一下子增加到了36万元。 炒股能赚大钱,有这样的成功案例,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炒股大军,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开放发达的地区,财经类高校这一现象更为普遍。 对大学生炒股一事,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现在是商业社会,炒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投资能力,学会理财,否则,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位大学生股民家长甚至认为,亏点钱也许是对孩子更好,年轻人嘛,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的太顺,未必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也有落,这是对他们的额外历练。 但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大学生炒股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必然影响学习大学生炒股,可能会养成他们不顾后果,扭曲人生的心态,而忘记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 小编认为,对大学生炒股现象不能简单的判断对与错,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趋利避害,对于确需将真金白银投资于股市的大学生,一是必须明确,炒股是为了锻炼能力而非赚钱,二是不应巨额投资,尤其不应负债透支炒股,更不可孤注一掷,将基本生活费都用于炒股,三是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辨分析,叛变分析判断做一个理性高明的投资者,四是要有风险意识,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不要被一时的小有斩获,冲婚头脑,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投资与学业的关系,以学为主,来日方长。 有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您的就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