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安置(最新军人退役安置政策) 自从新年伊始,大家一直关注着"船票"的事情,截止5.1,终于告一段落了。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员基本上满足了愿望。想留的,也留了下来,想走的,大部分也都如愿了。 那么今年的退役工作和相关要求有什么新特点呢? 兵友君分析了一下,整体来说,有"四个特点、四个新常态和四个从容应对",总之,12个最新安置须知,请大家收藏,或转发。 话不多说,直接上"硬菜"。 一、四个特点 1.退役名额减少。 与往年相比,今年整体的名额可以说是骤减,与去年相比,数量上减少了将近二分之一。从整体情况来看:国防动员和后勤保障单位多于作战单位; 从区域情况来看,内地单位多于边疆一线;从任务类型来看,非任务部队多于任务部队。 2.退役流程压缩。 由于今年是军官职业化开启的元年,虽说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整体来说,配套政策还不是十分完善。 比如说:新退役安置条例和逐月退役金发放标准等退役政策还没有出台,导致退役时间与往年相比,推迟了将近3个月,但安置的节奏却没有明显变化。 因此,也只有压缩退役流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安置工作正常展开。 再比如说:往年退役批复,从上报到最终下达退役命令,有可能需要2个月;但对于今年而言,有可能用不了1个月的时间,退役命令就下来了。 3.向基层一线聚焦。 在今年的重点保留对象上,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一:主要是区分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两个方面进行表述。 变化二:主要向一线聚焦,比如说:重点保留作战单位旅团主官,担任营主官不满2年的,执行一线重大任务的人员。 这些都与军官职业化的发展路径和成长规律不谋而合,无论是作战单位的营级主官还是旅团级主官,都是指挥军官的重要力量。从发展路径方面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线作战指挥员的基本素质。 从培养角度方面而言,培养一个"中高级"人才是不容易的,而且生成周期较慢,让这些专业人员保留在部队,为部队服务,也是军官职业化设计的初衷之一。 4.允许更改转业方式。 今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在政策还未下发的情况下,部分人员有可能选择逐月安置。 对于这一点,从政策角度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于须退出现役的人员,且在具备选择逐月的条件下,可以先选择转业安置。待逐月政策出台后,且安置计划还未下达前,可以允许其更改退役方式。当然了,如果逐月政策未出台或安置计划已经下发,就不再允许其更改退役方式了。 另一方面作就是:对于不是必须退役的,且又想选择逐月的群体,此次,不安排其退役。 也就是说,给其一个政策缓冲的选择时间。 二、四个新常态 5. 全年退役成为新新常态。全年退役的概念,应该在"十四章经"出台后,已经初步形成共识了。 每个季度都会办理达龄退役人员退出现役。除非,达龄人员是单位特别需要的专项人才,要不然,只要年龄和年限到扛,必须在到扛的当季退出现役。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季度都有干部进行晋升也将成为新常态。进一步突出了干部退役晋升的灵活性。 6. 必须满足"6+3"门槛成为新常态。对于这个话题,大家在前期已经讨论的比较多了,但讨论还有所偏差。 在今年的退役工作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退役方式上来说,除了复员和退休,如果选择逐月和转业安置,都必须满足"6+3"的条件。从退役形式上来说,除了达龄退役和强制退役,调控退役和自愿退役,也必须满足"6+3"的条件。总结一句话就是:除了复员和退休,不管是个人想走的,还是组织让你走的,都必须满足"6+3"这个门槛。 7. "优胜劣汰"成为新常态。今年一个重要的退役导向就是:职业化全程突出"优胜劣汰"。 以前,我们经常会说 "脱下征战衣,非为劣汰故"这句话,放在以前,也许不是十分合适。放在以后,对于部分人员有可能就比较合适了。比如说:今年重点退役对象当中,除了法规明确的原则和对象之外,大部分都是与"被处理"的有关。受到党纪严重警告、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重点安排退役;受到党纪严重警告、行政严重警告处分的,且日常表现一般的,重点安排退役;年度考核结果不称职且不宜调整任的,重点安排退役。这些信号,都树立起了一切向战斗力聚焦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这也必将贯穿职业化全过程。 8. 按军衔退役成为新常态。在以往分配退役名额时,都是按照职务来进行划分,比如说副团有几个,正营职有几个等等。 今年在分配退役名额时,都是按照军衔来进行划分,比如说上尉名额几个,少校名额几个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在今年的退役安置时,在确定其转业待遇时,是否也会按照军衔来进行定岗定位呢,说实话,笔者对此,也是充满期待的。 三、四个从容应对 9. 从容应对"前慢后快中间稳"的职业发展。从退役名额上来说,退役名额的压减,导致晋升空间也会相应压减,晋升的速度也会相应降低,这与职业化发展设计的"前慢后快中间稳"的发展路径是相一致的。 因此,对于个人的进步发展,每个人都需要提前调整心态,从容应对。以前三年或四年普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迎之而来就是在具备基本门槛的情况下,优中选优。 10. 从容应对"复员"的问题。对于"复员"的问题,由后台逐步走向前台,由以往的"羞羞答答"转变为现在的"从容应对",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进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管理角度的自信。 有些年轻军官也许想着,不想干了,大不了复员。没有那么简单,还是那句话,部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不是你想来就来,你想走就走的。需要复员时,需要层层把关,需要反复"交锋",你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才是上策。 11. 从容应对"团职不想退、位置空不出"的职业现状。今年对于想走的年轻军官来说,在符合退役的前提下,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退役机会。 以前不敢想的中尉退役、上尉退役,在今年,却成了退役的主体。今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部分中校和上校军官,都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除了个别的达龄退役外,其它的大部分都没有想走的想法。就拿笔者原单位的分区而言,20个武装部主官,每年都需要走5至6名,但今年却只走了1个,且是本人达龄退休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正确对待: 从表象上分析,对于中校和上校层面的群体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还未到退休标准,加之逐月的标准还不明朗,因此他们不想贸然的离开部队,以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这些"中间"群体不退役,势必会造成"基层群体"晋升方面的压力,笔者预测一下,这样的情况也许就会在近两年才会出现,因为"中间"群体,如果常年这样,是不利于基层群体的晋升就会造成挤压,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下一步,对"中间"群体的调控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12. 从容应对"逐月"退役方式对退役安置带来的影响。对于逐月的退役标准问题,截止目前,还没有官方的任何报道,只有等正式文件下发后,才能评估其"好"与"不好"。 但无论是对于面临选择的群体而言,还是对于组织而言,都要从容面对。对于决策层来说,如何平衡逐月标准和让其成为退役方式主体的导向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说直白一点,就是退役金如何确定的问题。定的多了,国家财政有负担;定的少了,又没有多少人去选择,反而失去了设计之初的本意。不过有一点,笔者是深信的,就是这个"平衡"问题,决策层一定会处理的十分好。 大家都静候佳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