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雷老架一路(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 太极图典》陈正雷世家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以太极拳为物化载体,以当代观念摄影为探索,用太极的方法拍太极,用光影艺术诠释了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创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李英杰先生。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陈氏十四世祖陈长兴在家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精练归纳成为现在所流行的老架一路。其风格特点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完整一气。真正体现了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 以下太极拳动作演示者陈正雷,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人,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 太极起势,左脚下落时先上后下,此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身体继续略下蹲,左脚跨步时有探听之意,落地脚尖先着地,然后再渐渐踏平。 第一势: 金刚捣碓势,是太极拳的"母势"。在太极拳演练套路中,作为第一势动作,有平心静气、提振声势的作用。太极拳从外观看来如舞,如操,优美柔和,但其内却含坚刚,劲宜沉不宜拙,沉而不僵,轻而不浮。 第二势: 懒扎衣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明戚继光《拳经》列为所创拳势三十式中的第一式。明朝时人喜着长服并束腰,演练拳术时必须将长服揽起,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故此动作与左手撩衣塞于背部腰带相似,右拳横举向后,目视左前方,以示临适不慌、撩衣应战之意。 第三势: 六封四闭势,"六封"是通过太极拳拳法的技术,达到让对手失去判断能力,出现进攻、退守两难"六神无主"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效果就是"闭其四肢,使对方四肢被动调遣"。这就是"六封四闭"的内涵,也是太极拳拳论中"我顺人背"的技术概括。 第四势: 单鞭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太极拳经中有"双手推出拉单鞭""回身拉成单鞭势""扭颈回头拉单鞭""更拉单鞭真巧妙""回头再拉斜单鞭""转身复又拉单鞭"等句。凡对"单鞭"势动作均用拉字,说明做"单鞭"动作时,双手臂须前后伸展如拉直了的一条鞭子。 第五势: "金刚捣碓"主要是借用神话传说。金刚神名修炼之精,金刚之手持握降魔杵。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曲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此为象形取义。 第六势: 白鹅亮翅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在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 第七势: 斜行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所谓"斜行",是指上步时形成的身体上下肢之间的角度方位,相对"正行"而言,通过松腰、转体带动两臂上下绕转,并使其协调一致。 第八势: 搂膝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搂膝势两手顺缠下合时,腰劲下塌,立身中正,松肩坠肘,重心走下弧线,随手领劲移至右腿,左腿收回时,要自然放松,塌腰松胯,两掌领劲合于胸中线。 第九势: 拗步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所谓"拗步",是指手与脚的配合关系,相对"顺步"而言。拗步在独立步时要松胯屈膝,含胸内收,才能将劲合为一体,另一腿方能向上轻灵提起。 第十势: "斜行"势来说这个拳势主要练习的是四个方面:一是双手双逆转双顺缠的绞别劲,下挂上劈;二是双手上掤下插脚进身,蹬踹插套都在里面;三是下搂膝转上肩靠肘定勾手腕打;四是右手开左手合走挒劲摔法。 第十一势: 搂膝势,右髋部放松,右膝盖有外搠之意,右脚脚尖内合,屈膝松胯,塌腰泛臀,身体下沉,立身中正。搂膝完成后呼气,顶劲领起,腰劲下塌,胸内含,两膝微屈,两肘屈而合,两手竖而坐。周身内外做到六合。 第十二势: 拗步势重心前移时,身体要向下蹲,蓄而待发,之后以腰为主宰,向前挤出。歌诀道:双手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先前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第十三势: 掩手肱拳势,拳在武术中俗称为"锤",意喻拳头像铁锤一样坚硬而有力。掩手肱拳势,在技击中要以速度和力量见长,可短打、可远发,左手的掩护动作要真中有假、假里藏真。右拳要快而准,一击即中、绝不迟滞。 第十四势: 金刚捣碓势,右拳右脚下落时,周身气往下沉,含胸束肋,两臂微外开,两肩及胯松开。震脚时周身合为一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完整一气方为合格。 第十五势: 撇身捶势,是太极拳基本招势之一。撇身捶势成,目光须能透过肘尖观足尖,此谓三尖相照,如此则能做到斜中寓正。 第十六势: 青龙出水势,近身的发力动作。通过转体绕臂、左转旋臂、撩弹收拳、马步弹拳来完成。右拳发力为主,左肘后带发力为辅。发力时,扭胯,转腰,开胸出拳。左右两手逆时针方向运行。周身放松以前提,出拳似弓箭离弦。 第十七势: 双推手势,双推手势重心向右移时,含胸塌腰,沉肩坠肘,周身气往下沉,呼气的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推出时胸继续内含,背有后弓之意,方能使身体前后对拉。 第十八势: 肘底看拳势,要求往来牵动之运动过程,都要心牵意连,都要以腰为轴,保持柔中寓刚的太极拳运动特点。转腰扣脚、摆腿移步、双手平抹掤捌、穿掌下盖、握拳看捶没有丝毫含糊之处。两腿虚实分明,手足轻捷灵活,动作协调圆润,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第十九势: 倒卷肱势,动作中始终保持虚灵顶劲,立身中正。主要技法是以退为进,边守边攻。若敌方步步进逼,左右手轮番猛攻,我则边退边拍击其进击的脚或手,另一掌同时击打对方面部或胸部,或用退左步左手搂开其进击之右拳,退右步右手搂开对方的左拳,同时用另一手还击敌方胸部。 第二十势: 白鹅亮翅势,动作舒展,攻防能力相当强。当敌方双掌攻来时,我方可用两手上下分开对方双掌,瓦解其攻势;如果敌方用右手攻来,我方可以用左手擒住其右腕,右臂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横跨之力使其前扑,从而打败敌方。 第二十一势: 斜行势最后定式时,由于左钩右掌与"单鞭"拳式恰恰相对,故有拳家称其为"右单鞭",所以该式和单鞭拳式一样,也常被当作"中定"身法来单独练习。 第二十二势: 闪通背势,当被人从背后推击时,通过左右转体来化解。歌诀道:前人留下闪通背,下劈上穿大转身。脚抽回到庚辛位,周身得势胜强秦。铜牌压住背,全身贯足气。臀部猛一翻,头颅住下趁。任有千斤重,能使倒落地。 第二十三势: 掩手肱拳势,传统太极拳"七大锤"之首。"七大锤"是:掩手肱锤,庇身锤、肘底锤、击地锤、护心锤、指裆锤、撇身锤,是传统太极拳中较重的技击手法,主要用于击打对胸部,可破解对方从正面的快攻。 第二十四势: 六封四闭势。六封,其实就是暗指要封住对手的手、足、肘、膝、肩、胯的六个进攻部位。武术讲究内三合和外三合,此势就是破坏敌方外三合的典范。 第二十五势: 单鞭势以左手为主,左手上行与脐平,外往里转一小圈;右手从后往前亦转一小圈,左右一齐合住,神气呼应如两人照脸说话。然后左手从合处领起,左半身自下而上转,渐渐行至八九分时方止。当手未展手未停时,眼神随住左手。至左手停时,眼神注于左手中指,不邪视。 第二十六势: 云手势,太极拳的"母势",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非常重要。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第二十七势: 高探马势,为双开双合劲。在松胯、屈膝、继续下蹲的同时,身体右转,两手随身体右转,向两侧伸展,与肩相平,继而右手置于右肩上方。重心完全移至右脚后,身体先右转后左转,继而含胸蓄劲,身体向左转时,以身体带动左脚向后扫,同时要求两肩内扣,自然地随身体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