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又到了出游的好季节。但深圳的王女士最近却很上火。 6000多元机票竟收9000多元退票费,网友:买的起退不起 据人民网消息,今年2月,王女士在携程预订了一个价值48422元的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由于朋友突然生病,在下订单不到20分钟后,王女士就打电话给携程,希望能够取消这一订单,但航空公司标注每张机票6415元,携程要收取每张9262元的退票费,相当于多收42%的票价。 此外,据深圳市场和质量监管公号介绍,在此期间,王女士一直积极与携程沟通,但携程客服和投诉专员不但不解决问题,且态度傲慢恶劣,直接挂断电话。王女士称,携程客服在推荐产品时未解释过任何合约条款,也没有主动说明不能退票或退产品的风险。 看罢,小财女也觉得心痛,这票买得起竟然退不起…… 3月8日,深圳市消委会联合福田区消委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向携程深圳公司发出监督函并进行了约谈,携程按时回函。 3月19日,在监督函回函中,携程公司坚称"我司不存在相关问题"。 可以说,携程的这波公关做的很不走心。众所周知,好的公关首先要发自内心感谢用户帮忙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拿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真诚态度去仔细调查,最后无论调查结果如何,都要让事态平息,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携程的危机公关,几乎称得上是公关界的反面教材之一:不仅没能让事态得以平息,反而一步步放大事情的负面效应。如此强硬的态度加上反击性极强的字眼,不但不能让事态平息,反而制造了更大的新闻话题。 3月22日,深圳市消委会召开多方讨论会。会上,深圳市消委会律师团律师吴伟称,携程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应当按照发改委的规定,在机票退改签费用上与航空公司保持一致,携程在部分个案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携程没有尽到合理提示的义务,存在一定过失,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受到了侵害。 今天,深圳市市场和监督管理委员会称,通过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携程公司提出"严肃的批评,并将督促携程公司对信息不透明、催促引诱消费等不良营商手法进行全面整改,对退票价格高于买票价格等不可理解、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进行纠正。"此外,市消委会还表示对于这类问题一定要管到底,并同相关行政机关就是否开展行政执法行动进行磋商。 随后,尽管携程公司公共事务高级经理郭先生给出了因政策或者是技术的原因,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体验的解释,但网上还是再次掀起了一股对携程的声讨浪潮。 舆论就是这样,如洪水猛兽,你不善待,必然会泛滥成灾,以前的种种也被扒出来…… 为此,小财女采访了携程的相关工作人员,据其介绍,在第三方平台上预定机票时,出票时间有45分钟,2小时不等,但最迟会在航班起飞前72小时内出票。此时订单状态显示出票过程当中,如果顾客在出票过程中想退改签,可以点击取消订单,一般系统会在10分钟内显示结果,一种是取消成功,另一种是未取消成功。如果取消成功,那么顾客不需要支付费用,如果未取消成功,那么顾客则需要支付相应的退改签费用(退改签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今日深圳飞突尼斯的机票6733元为例,如果退订,那么需要支付1200元手续费,退还用户金额为5533元。 关于出票时间,小财女随后致电了南方航空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如果是在南航官网上订票,一般下单成功就会出票,而如果是在第三方平台(携程、去哪儿等)出票时间则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情况而定。 所以有网友对此表示:订票还是要看清楚,契约精神也是很重要,如果订单规则中明确写有写有不退改或者其他情况的,也不全是携程的责任。 那啥?小财女坚决支持这位网友的看法,但是要知道:人们生气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发生后携程那傲慢的处理态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媒体人在朋友圈发文:对于危机公关从业者来说,携程绝对是一个"毁"人不倦的公司! 携程,你要经历多少次危机才能学会公关? 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篇题为《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稿件让携程深陷负面泥潭。该文指出,在携程预订机票、火车票,消费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携程加入一些默认的费用。文章作者估算,携程一年大约会坑掉消费者100亿元,如果按照10%的提成比例计算,携程从中将得到10亿元的收入。 随后,携程官方新闻渠道发布说明回应称:文章内容抄袭旧闻,内容并不属实,存在诽谤嫌疑。100亿纯属造谣诽谤,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客观来说,这100亿是作者估算而来,难免有夸大之嫌,携程追究责任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携程追究的是"这些公众号的的法律责任"。其结果,上至知名微博大v,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在用实际行动向携程证明: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10月9日晚间,知名艺人,微博大v韩雪在个人微博上向携程的捆绑销售及其他服务问题发起"控诉",并要求携程:坦诚面对问题,向公众致歉。同时,呼吁消费者: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一时间,携程被推到风口浪尖,但携程当初的危机公关还是一点脑子也没有。彼时,携程的机票客服还在下面回复: 看到此回复,网上骂声一片。 尽管随后,携程方面对机票产品紧急整改,推出了"普通预订"窗口,客户可随时勾选取消,但是携程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 反观这两次事件,携程都成功的把一个消费者投诉的事情,变成行业潜规则大事,变成了娱乐圈的大事,变成了科技互联网的热点,更是变成了财经界的大事(主要体现在携程美股市场表现)。危机公关做到这一步,简直是绝了。 "水逆"的携程系在线旅游市场份额仍过半 其实,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携程日子一直不太平,除了机票捆绑销售之外,去年11月闹得沸沸扬扬的"亲子园虐童事件"更是让携程深陷泥潭。 基于此,携程给出的业绩展望——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仅约为9%-11%。与之类比,携程在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60%,2017年第一季度的增速为48%。 可见,携程品牌和流量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来以为这一影响将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末期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如今看来,算上这次的消费者投诉事宜,影响很有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第二季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在线旅游市场深耕多年的携程系,行业内头部地位早难以撼动。 据比达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去哪儿和艺龙在内的携程系,共占据整体在线旅游市场份额的43.6%,位列第二的途牛为22.7%,飞猪为13.4%,同程为11.1%。2017年12月29日,同程旅游集团旗下的同程网络和艺龙旅行宣布合并成为一家新公司"同程艺龙。"二者合并后,显然携程系在在线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已过半。 3月15日,携程公布了2017全年财报,净营收268亿,同比增长39%,交易总额达5600亿元。其中,交通票务营收122亿元,全年国际机票收入增长约40%,纯国际机票已占国际机票的30%。 机票业务异常抢眼,但从来,产品是最好的公关,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消费者信任的携程,究竟还能走多远?小财女也在线等…… 本文源自财经女记者部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