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现场,均龄75岁的上海校友艺术团合唱《同一首歌》和《少年》,惊艳四座,瞬间走红网络。 网友纷纷留言,看完热泪盈眶,这才是风华正茂。 康辉说: "青春是什么呢?它当然可以是年华、岁月,但也可以是心境。 因为有的人可能生下来就老了,但有的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89岁了,但当他们亮起歌喉的那一刻,完全没有违和感,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少年的歌声。 为什么,岁月虽然在他们的脸上、身上留下了苍老的痕迹,却从未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01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杨绛曾写下: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不是狭隘的,不是为了学历、升官、发财,不是酸文假醋,不是清高寡淡,是塑造我们的精神长相,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以更好的视角来诠释这个世界。" 我国著名书画家丰子恺,出生于一个"诗书礼仪之家",他从小就爱读书,作画。 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他想要读更多的书,增长自己的见识。 17岁时,丰子恺离开家乡,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后来又师从夏丏尊,学习国文。 23岁时感觉自身能力不足,前往日本留学。留学的时候,丰子恺最喜欢逛的就是图书馆。 他还特别喜欢逛旧书店和旧书摊,看到自己心仪的书就省钱买下来带回国。 留学期间的苦读、乐读,让丰子恺对西洋文艺有了充分的了解。 回国后,在读书的引导下,他着手翻译工作。截止到1937年,他竟然翻译了十几本著作。 丰子恺曾说: "独有非正式求学时代的读书,十年来一直伴随着我,慰藉着我的寂寥,扶持着我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丰子恺,充实着他的精神世界。 很多人认为一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便不用学习了。 50岁的丰子恺依然在学习俄文,他想用更精确的汉字来翻译苏联的美术、音乐、教育等书籍。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读书、写字、作画。 古稀之年的丰子恺,依然没有停止读书的脚步。 他和女儿一起翻译了很多著作,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西洋美术辞典》、《源术物语》等。 这些都是字数很多的书,读起来都费劲,丰子恺竟然把他们全部翻译下来,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丰富了一个人的视野,开拓了一个人的眼界,提升了一个人的气质。 02 热爱生活,诗意地栖居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各有各的美丽。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许渊冲,93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他是"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在生活中,他是老顽童一个。 夜晚,月光如水,97岁的老教授,本来想去游泳,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不能。 许渊冲也没有生气,既然不能游泳,就伴着皎洁的月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老人只顾欣赏夜的美,不小心摔了一跤,由于年龄大了,当场就骨折了。 有一次记者问到这件事,老人笑嘻嘻地说: "月光如水,从某个意义上说摔得还蛮美的。" 如果换成我们大多数人,肯定大呼倒霉,以后出门走路会加倍小心。 而许渊冲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只记得那晚月色的美,还自我调侃摔得值。 钱钟书笑言,许渊冲必定是李白的知己。同样的浪漫,同样的潇洒,同样的爱月成痴。 在每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无论多大年纪,都会变回那个诗意的少年吧! 而这群清华学子合唱团又有什么事迹呢? 去年,央视专门为这群清华学霸拍了一个记录片——《往事如歌》。 刘西拉是这个合唱团的团长,也是清华110周年校庆中领唱的那个人。 79岁的刘西拉,89岁的程不时,都曾是学校的小提琴乐手,兜兜转转,因为音乐相聚在一起。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退休之年,因为对生活充满热爱,他们从四面八方,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只为这一次音乐和歌声的相聚。 他们满头银发,双眼放光,对生活充满赤诚和热爱。 他们好像又回到了在清华求学的日子。他们一起交谈,一起唱歌,他们青春洋溢,朝气蓬勃。 生活不只是忙忙碌碌,也有诗情画意。 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欣赏自然界中的美,保持心灵的纯洁善良,过诗一样的生活。 03 人生起伏,坦然面对 杨绛在她的百岁感言中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的一生是令人惊叹的一生,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始终以坦然的心态面对。 1966年,杨绛被污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大小姐的她被罚清扫厕所,还要时不时地接受批斗。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被剃"阴阳头",头发剃去一半留一半。这让注重形象的杨绛如何出门? 钱钟书急得不得了,杨绛却还安慰他。最后,杨绛真的想到了办法。 把女儿剪下的两条旧发辫编成一顶假发,戴在头上,还笑着说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不用再羡慕弟弟的光头了,自己也可同时洗脸洗头。 1970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烧砖建房、打水种地,这样繁重的工作让她苦不堪言,没多久就病了,养了好久才康复。 但她从未抱怨,而是坚持下来。 杨绛的女婿,在这期间被迫自杀。杨绛知道后并未吐露半分,一直隐忍着。 自己的遭遇如此不幸,境遇如此艰难,杨绛还想着帮助别人。 老王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孤寡老人,杨绛夫妇怜悯他同情他,总是照顾他的生意。 女儿钱媛听说他得了眼盲症,还给他送鱼肝油。 1996年,钱媛被查出患有癌症,那个时候钱钟书的身体也不好。 他问起女儿如何,杨绛笑着安慰他说女儿好好的。不久,钱媛因病去世。 1997年,钱钟书临死前,迟迟不肯闭上眼睛,杨绛对他说: "放心,有我在。" 两年内先后失去两位至亲,这对于86岁的老人来说,该是多大的痛苦。 但杨绛却忍着悲痛,说: "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我国著名翻译家叶廷芳称杨绛是"世纪的奇女子"。夏丏尊也说: "世人只服钱钟书,我只服杨绛。" 面对人生凌辱、至亲先后离世的痛苦,杨绛淡定从容,她把人生的苦变为精神的享受。 这位世纪老人历经沧桑,坦然面对人生磨难,实在难能可贵。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有平坦之路,也有颠簸之路,坦然面对,从容以待,走过去,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总结 再姣好的容颜,随着时光的流逝,会急速消退。但脸上的荣光,言行举止间所显露的气质轻易不会更改! 坚持读书,热爱生活,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这些过往的人生体验,都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淡定从容,让我们永葆年轻。 但愿千帆过尽,你我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