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事(女人心事陶晶莹) 女性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热搜。 家暴、月经贫困、生育、性别偏见……这些词几乎没有间隔地出现在你的手机弹窗、阅读列表及各类APP首页。当越来越多的议题被讨论,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女性在讨论这些议题时,她们想讨论的,究竟是什么? 当男女在讨论同一个议题时,他们所关注的角度是否不同,而这种不同的视角,是否妨碍了两性的理解和交流? 简单心理联合果壳旗下数据可视化团队Datamuse,通过大规模取样,统计了男女用户在热议话题下最常使用的词语以及它们的性别偏差值(男性和女性使用某个词语频率的差值)。 我们想要通过数据可视化,帮助大家看到女性真正关心的、以及藏在话语背后没说出口的困扰。 离婚:不只是关系的结束 在讨论离婚时,女性会更多提到「出轨」和「渣」,这两个词条的性别偏差值分别达到了25%和23%。同时,「男人」「自由」「暴力」等词汇也被女性频繁使用。离婚对女性而言不仅是一种关系的断裂,更是一种创伤性体验。 相较而言,男性对离婚的态度可能显得更为现实,「证据」成为男性在讨论离婚话题时最常使用的词条,性别偏差值为28%,类似的「法院」「民法典」「夫妻」「婚姻」等词,也是男性使用的高频词汇。 有调查显示,离婚后男性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孤独",而女性是"心理上的退缩感"。其实,不管对于男性还是女性而言,离婚都是一种创伤。克服创伤的时间,取决于以下这3个因素: 婚姻的长度(婚姻越久,悲伤的时间就越长); 个体的恢复力和向前迈进的愿望(情绪脆弱的人会有更长的悲伤期);为什么这段关系会结束,或怎样结束(如果是因为「出轨」而结束,创伤可能会持续更久)。 婚姻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密关系之一,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曾将"离婚"列为"人生第二位不幸"(第一位是配偶/孩子的死亡)。面对这种巨大的丧失,我们或许需要多一些时间,也需要多一些支持和帮助。 图 /「离婚」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序。(从上到下为女性使用高频词到男性使用高频词) 育儿:没有100分的妈妈,也没有100分的爸爸 当下的家庭环境,负责孩子饮食起居的更多还是妈妈。女性和男性提到「带娃」这个词条的性别偏差值高达48%。女性在育儿过程中,更注重「陪」孩子「长大」,这两个词条的性别偏差分别达到了37%和38%,当然,琐碎的生活细节和照料压力也会让妈妈感到「累」和疲惫。 而男性在育儿话题中提到的高频词条包括:「学区房」「择校」「教育」,这三个关键词的性别偏差值均达到了44%以上,可以看出,男性在育儿问题上会更多思考孩子的教育,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也更容易产生经济相关的压力。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听到"丧偶式育儿",很多妈妈抱怨:为什么只有自己照顾孩子,丈夫可以坦然地在一旁工作甚至打游戏?为什么只要丈夫带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女性成为孩子的照顾者,男性负责赚钱养家,这个"潜规则"依然深植于很多家庭的心理和行为中。许多家庭轻易地默认了随大流的安排,却没有认真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愿望、需求和能力。 那么,如何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心理咨询师认为,最重要的是"信任"。爸爸和妈妈需要建立"信任的同盟",这个同盟之间的配合越默契,孩子的发展越健康。 男性和女性在这个同盟中彼此尊重,并达成一致意见,将成为养育好孩子非常重要的前提。 这个世界上没有100分的妈妈,也没有100分的爸爸,育儿的责任从来不该被放在单个人、单个性别身上,我们本不必单打独斗。 图 /「育儿」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序。(从上到下为女性使用高频词到男性使用高频词) 比起"月经",女性还是更喜欢叫它"大姨妈" 从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女性会使用「大姨妈」「例假」这样的词来代指月经,其中暗含的对于月经的羞耻感不言而喻。月经的存在,会给女性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时也会带来「肚子疼」等身体状况方面的困扰。 很多人会顾忌女性的月经影响工作,事实上,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在几天内请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6%,但长期来看,男女的请假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月经羞耻在全球都很普遍,针对全美1500名女性和500名男性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 58%的女性仅仅因为自己正处于月经期而感到尴尬,42%的女性经历过"假装自己没来月经",有五分之一的女性由于男性朋友的评论而对自己的月经有羞耻感。 但好在,这种情况正在转变。 研究显示65%的女性可以要求伴侣为她们购买卫生巾或卫生棉条,将近四分之三的男人会执行任务(然而也有17%的人表示"不")。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这次的调查中,男性在谈论月经时,出现了「散装卫生巾」这一词条,且性别偏差高达47%。 可见去年电商平台售卖散装卫生巾事件,让更多的男性开始关注中国女性的"月经贫困"问题,关注女性现实的生活状况。 图 /「月经」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序。(从上到下为女性使用高频词到男性使用高频词) 孕产:女性的身体,和新生儿一样值得关注 女性在怀孕中会经历种种身体的变化,例如外形变化、激素变化等等,在讨论怀孕时,女性提到「吸奶」「泵奶」「坐月子」「喂奶」等词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性别偏差值均在27%以上,怀孕哺乳的过程和身体细节,是女性关注的焦点。 而男性作为"陪跑选手",则更多关注场所及外部环境。调查显示,「母婴室」「月子中心」等词是男性在讨论怀孕话题时的高频词,同时他们也会较多提到孕妇周围的角色,如「婆婆」「老婆」以及自己。 有多个研究表明,怀孕和生育过程会使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会持续一生: 自尊水平变化(在怀孕期间降低,生产后6个月持续升高,但在6个月后便会经历持续的下降); 改变的大脑结构(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灰质有所增加,它们会提升女性的母性本能、保护欲及担忧); 牙齿问题(女性生育子女越多,就越容易有牙齿问题); 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女性每哺育婴儿12个月,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降低4%); 基因细胞改变(女性怀孕时,婴儿的基因细胞会进入母亲体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细胞对母亲产生帮助,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它们可能有害); 脱发(女性在怀孕后期和产后,可能会持续脱发12至18个月)。 由于生理原因,男性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女性怀孕时的身体和情绪变化,但是,男性依然有许多可以做的事:尊重伴侣的感受,了解女性在怀孕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和痛苦,照顾好孕产期的女性,并尽力承担育儿的重任,等等等等。 图 /「孕产」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序。(从上到下为女性使用高频词到男性使用高频词) 女性独立:不应该成为单纯的女性话题 过去一年,无论是Me too运动,还是现象级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又或是最近贾玲与张小斐的神仙友谊,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讨论「独立」。 独立对女性而言,首先意味着「快乐」:"女孩的头等大事不是嫁人,而是先去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女性……这样的人生别提有多快乐。"「快乐」这个词条,也是女性与男性在"女性独立"话题下性别偏差值最高(40%)的词。 独立这个话题与女性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她们聊到「工作」「结婚」和「朋友」,可以看出,独立的观念影响到了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来看,男性在这个话题上,讨论更多的是「张桂梅」「网友」「娱乐」「综艺」。他们与这个话题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心理距离。他们更常是从社交媒体上关注到女性独立的话题,并就此发表言论。 女性独立从来都不是女性一个性别的事,也不是男女关系的对立。 研究表明,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一些方面的女性成分和男性成分,只是程度有不同差异而已。 就像在这个测试里,你可能会发现有些话题你的直觉与大部分男性不谋而合,有些话题里你的思考又与大部分女性心有灵犀。 一个人有46条染色体,难道要因为其中一条,就被强行套入某一个人格框架中,而忽视其他45条提供的参差多态吗? 因此女性独立,也不是单纯的女性话题。或许只有当这个话题不再局限于"女性"的讨论,性别平权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图 /「女性独立」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序。(从上到下为女性使用高频词到男性使用高频词) 因为数据量和时间限制,我们只调研了一部分"关键词",这只是展示了女性和男性用词的一个小小的侧面。 语言习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女性和男性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不仅体现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两性差异,而且反映了女性话语背后隐秘的情感困境。 当女性在讨论离婚时,她们表达的可能是: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失去。 当女性在讨论月经时,她们表达的可能是:我希望说出月经两个字,并且没有羞耻感。 互联网放大了女性的声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真正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并不意味着,女性获得了表达自由的权力。 可是这些逐渐响亮的声音难道没有意义吗?当然有。因为它正在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