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证券(广东证券去哪了) 作为金融子行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具体到券业并购上,双方业务整合其实并不是问题症结所在,真正的症结是业务整合过程中引发的人事调整和重新安排。 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目前已进入证监会审核环节。尽管监管正式批复还未出来,但双方业务整合其实已悄然展开。广州证券分支机构的裁撤早已开始,已裁撤或正在裁撤的网点多达19家,裁撤网点的营业部员工可就近到其他营业部上班。投行条线大多广州证券投行员工已"以交流学习的名义"到中信证券上班。 广州证券裁撤多个分支机构 5月底,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进入证监会审核的流程。6月3日,证监会已经要求中信证券补正材料。收购尚未尘埃落定,但广州证券已经动作频频。 今年以来广州证券开启了全国裁撤分支机构的模式,且在近期动作有所加快。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各地证监局信息发现,今年来广州证券预计裁撤分支机构已达19家,涉及17个省市。而囿于各地证监局披露信息限制,其实际裁撤数量可能更多。 据各地证监局公示信息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广州证券至少已有10家分支机构获批裁撤,其中二季度以来共有7家获批。在裁撤分支机构中,有青岛、宁波、苏州3家分公司,其余均为各地营业部。 此外,根据各地证监局行政许可受理公示信息,广州证券至少还有9家分支机构的撤销申请已获受理,正在等待监管批复。其中包括北京、福建、天津、陕西4家分公司,以及南京、呼和浩特、太原、乌鲁木齐、南宁等地的营业部。 此前,中信证券此前回复监管问询时表示,广州证券未来将定位为中信证券在华南地区从事特定业务的子公司,业务区域将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深圳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进一步巩固其在华南地区的业务竞争力。 从广州证券申请撤销的分支机构来看,其在北方的网点布局明显回撤,北京、天津、陕西、青岛等地分公司均遭到裁撤。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广西、云南、贵州等中信证券希冀广州证券未来主要发展布局的区域,也有营业部遭到裁撤。 到底裁撤标准是什么呢?有券商人士向记者分析到,从公司经营层面来看,哪些营业部应该裁撤,最直接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赚钱,一直亏损的营业部可能需要撤销,能够盈利的营业部就有存在的价值。 广州证券营业部尚未大规模裁员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证券此次大规模撤销的分支机构大多设立于2016年。那一年,营业部新设开闸不久,不少券商纷纷以跑马圈地方式扩充网点,包括兴业证券、长江证券和银河证券等在内获批新设分支机构数量均超60家。 2016年,广州证券新增分公司数量23家,新增营业部80家。此前,广州证券仅有分公司4家,营业部53家。 "这些新开设的分支机构大多是亏损的,当时招聘的管理人员,此前也没什么管理经验。"上述广州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接近广州证券的人士处了解到,虽然广州证券在陆续撤销营业部,但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据我了解,所裁撤营业部的员工都在其他营业部上班。不过,这些营业部合同到期的员工,并没有续签合同。"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券商合并的整合带来的人事变动问题,是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合并的难点所在。今年初,中信证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就对整合中的人员安排问题进行了回复。 截至2018年末,广州证券共有2745名员工。中信证券在今年初回复上交所问询时就表示,鉴于本次交易相关的业务整合涉及业务和客户及员工数量众多,部分员工可能存在因不能适应新的企业文化或管理制度而发生工作变动,或者不能在整合期与客户保持有效沟通,从而可能引发部分客户流失和员工劳工纠纷的风险。 中信证券表示,未来,广州证券主要开展业务的五省区内,证券经纪业务人员劳动关系拟保持不变,上述区域外的证券经纪业务人员在履行必要程序后,可选择进入中信证券体系内继续从事所在区域内的证券经纪业务。 广州证券投行部分员工已到中信上班 除了经纪业务条线正在撤销营业部,记者了解到,广州证券投行员工已到中信证券上班。其中,广州证券原分管投行的总裁助理、投行事业部总经理王继东,已经到中信证券去任职。 "大多投行员工是以交流学习的名义在中信证券上班,劳动关系还在广州证券。"有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据他所知,目前只有投行条线人员公布了初步方案,其他条线人员安排方案尚未出炉。 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按照流程,中信证券对广州证券的整合应该是等证监会批复完毕,中信证券发行新股票换取广州证券之后,双方才能真正开始整合。 中信证券此前表示,广州证券除证券经纪业务外的其他人员和业务将统一纳入中信证券相应各业务线进行统一管理。未来将逐步要求广州证券在业务标准及管理模式方面与中信证券保持协调或统一。 原本是广州证券员工,现在要头顶中信证券这块金字招牌,面临合并的员工作何感受?"比较分化吧,有些人会觉得要抓住难得的机遇,但有些人也会觉得中信证券业务标准太高,对中信的管理不太适应。"上述相关人士表示。 整合引发的人事调整才是券商并购难点 很多时候,局外人看券业并购案例,只关心并购决议敲定的瞬间;但其实,这仅是券商整合的开端,两个并购主体在后续是否能够顺利融合,才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7年,中金公司完成了对中投证券的收购。两年过去了,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的整合还在进行中。虽然整合程序非常严谨审慎,但双方在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合并中还是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再往前翻,2012年西南证券并购国都证券,所有的业务整合方案双方都没异议,但最后却无疾而终,问题就出在人事安排上。引发国都证券一大批中层干部各种抗议和反对,最后两家公司合并以失败收场。 中信证券一直以来都采用"逆周期收购,顺周期融资"的资本补充模式,从2004年起,陆续成功并购整合万通证券、华夏证券、金通证券、里昂证券,依靠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对组织架构和人员的整合调整早已驾轻就熟,并对各种风险有所预估。 今年初,在对上交所问询函中,中信证券对此次并购可能导致的客户流失、员工劳工纠纷等风险进行回复到,鉴于本次交易相关的业务整合涉及业务和客户及员工数量众多,部分员工可能存在因不能适应新的企业文化或管理制度而发生工作变动,或者不能在整合期与客户保持有效沟通,从而可能引发部分客户流失和员工劳工纠纷的风险。 百万用户都在看 深夜重磅!习近平18日应约与特朗普通电话!全球风险资产"涨声一片"迎欢腾时刻,都在等A股开盘 中国平安百亿回购行动!2.82亿购入350万股,距离回购价格上限还有24%上涨空间 沉迷炒股!这位副市长隐瞒他人代持巨额股票,还多次串供!炒股成高官贪腐高危区,年内已有4位"股神"副省长受审 重磅!券商分类评价自评进行时!新增支持民企加分项,反洗钱也是重点,分数怎么加,怎么扣?看要点 深水炸弹!投保香港保险一夜归零,数百投资人、数亿投资打水漂,还倒欠管理费!香港保险神话被打破? 涉万亿地下钱庄大案惊心!不必真金白银兑换,只需境内外转移资金"对敲",直接就赚汇率差价和手续费 "我要报汕大"刷屏!汕头大学未来4届4年制本科生学费全免!还包括这些5年制专业,李嘉诚又出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