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网红(雪梨直播) 图源网络 伯虎点睛:有人日入3亿,有人撑不过1个月,网红经济见顶了吗? "网红第一股"如涵4月22日刚流血退市,雪梨的宸帆电商就公开了1000万美元B+轮融资,时间还真巧。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雪梨和张大奕的宿怨,张大奕倒下,雪梨恨不能踩一脚。 早在张大奕与阿里蒋凡出轨绯闻传出,如涵的落败已有征兆。但从商业视角看,如涵退市,如果意味着网红变现路行不通,敲响的是网红经济的警钟,那么同样走此道的宸帆电商也好不到哪里去。 雪梨此时公开融资进展,并非意在膈应对手,而是紧张了吧? 作为雪梨的前男友,王思聪曾直言如涵三大败因:第一,大笔营销费用令人费解;第二,过于依赖头牌网红张大奕;第三,没有培养出新网红,网红营销模式没有验证成功。 可现在宸帆电商连获两轮投资又是凭的什么?雪梨难道就打破了这三大魔咒?网红经济泡沫破裂,谁又能苟活? 网红营销费为啥会这么高? 2019年,如涵上市首日破发,王思聪就发表毒评:营销费1.5亿实在费解。 直到退市前最后一组数据,如涵2020年第三季度营业费用总计为1.346亿元,依然居高不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这道题之前,伯虎财经先带大家看一下另外两则新闻。 一则是最近热传的新闻《完美日记的钱都被网红们赚走了》。2020年,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净亏损26.9亿元,主因营销费用花了34.1亿,据招商证券数据,其核心投放KOL网红超过1.5万名。由此,媒体得出一个结论:完美日记的钱都花在了KOL身上,营销简单粗暴。 另一则是不久前的春节红包大战——百度22亿,抖音20亿,拼多多28亿,快手21亿,支付宝5亿——明知增量有限,平台撒巨额红包,也要补贴用户,你说这又是为什么? 这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关联? 完美日记营销高企,是因为品牌要向各种网红买量,可是网红的粉丝从哪里来? 2011年,还在大三的雪梨拿3000块开一家淘宝店,进完货就没钱做推广了,她们瞄上了校内网和微博,前往有免费流量的地方生根发芽。后来,凭借图文分享穿搭,当然还有王思聪女友、绯闻炒作、整容小三种种的扒皮帖子,雪梨微博疯狂吸粉上百万,店铺搜索量的70%来源于此。 网红雪梨(来源:网络) 一条网红流量聚合变现的通道形成。甚至到后来,宸帆电商还与微博签订合同,挖掘和孵化红人。运营方式依然是蹭明星八卦造绯闻蹭流量。 这当然也不是偶然,其实就在同时段,阿里巴巴也在逐步增加对微博的战略投资,为淘宝引流。 可是当微博进入衰退期,雪梨和张大奕们都面临涨粉的瓶颈。像平台付费购买粉丝,自然成了不二的选择。 再后来,直播与短视频时代来临,以薇娅和李佳琦为代表的新生代主播崛起,雪梨们也随之迁徙扩张。 头部网红的崛起离不开平台流量的扶持,或者说在早期流量的分配有其窗口红利。薇娅之于淘宝直播,辛巴之于快手,罗永浩之于抖音,皆是同样的逻辑。 而平台呢? 2020年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0.8亿。平台们向春晚买下沉市场,向社区团购争线下流量,在存量市场里"内卷"。 整个互联网链条的买量成本都蹭蹭上涨了,上述三个现象并非孤立存在,一切的因,就在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即将"彻底枯竭"。 而作为流量中间环节的网红与MCN,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流量质量与转化率的提升。 网红如何复制? 唱跳练习生韩佩泉曾经也做过短视频红人。他抱怨,一个成形的短视频创意要拍摄两百多条草稿,加字幕、剪辑、配音之后,在测试出来流量最好的时间上传,日复一日。 "我太累了,我不想做了。"连续更了一个月,韩佩泉便放弃了。 不更新,就没有流量,没流量,就会过气。 从素人到名人,再进一步成为IP招牌,从业者坦言,能不能红,三个月见分晓。 一份抖音发布的2020年KOL生态研究也显示:超过80%的抖音号"火不过3个月"。 即使在单个渠道已经做到顶流,譬如李佳琦,也在积极搞全域营销:开通视频号,公众号引流、建群、设私域流量。 除了李佳琦背后的美ONE,专心只捧李佳琦一个人,其它机构都在批量生产网红,开展矩阵化运营。 如涵复制不了张大奕,规避对单个IP依赖过重的风险,张大奕给了其他网红机构的一记教训。 网红张大奕(来源:网络) 根据伯虎财经的不完全统计,雪梨掌管的宸帆签约了300多个红人,薇娅背后的谦寻签约了50多个主播。从素人主播,到大众明星,直播带货的力量甚至反噬到娱乐圈。林依轮、李湘、李静等明星皆成了电商直播红人。 网红经济想要实现更大的规模化效应,只有此道可行? 打开宸帆的官网,展示窗中的人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少有差异化定位的痕迹。 事实上,除了入局速度,定位人设准,内容也要有特色,从茫茫网红中杀出一条血路,对于MCN机构来说也是要付出不少精力的。 一个视频号运营者曾向伯虎财经透露,网红机构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很高,更尴尬的还在于培养起来之后,解约的风险也很大。"就跟明星经纪一个样,大明星当祖宗供着,小咔咔费力养着,他还一成名了翅膀硬了就单飞。" 网红究竟如何复制?也许能够绑定的是利益。 宸帆在网红矩阵后面,开启了网红+品牌IP的模式,从平台打捞数据经得起考验的网红主播,在发展积累到一定粉丝之后,再为这些主播打造消费品牌。 据了解,谦寻和明星合作时,只收一个很小的利润点,其实并不能覆盖十几人的服务团队成本。 在伯虎财经看来,所谓的明星网红矩阵,MCN机构其实没法指望从他们身上赚钱,所图的无非是造势,填充流水,抬高估值。 此前还有一文热传,称腰部主播开始受宠,品牌商格外青睐。这从数据上就不成立,直播领域,别说二八效应,真正赚钱的连10%都不到。 大部分主播,只是播了个寂寞。 网红MCN走向末路? 三家机构走出了三条路径。 美ONE是经纪公司玩法,专捧李佳琦,再以他为中心,打造品牌+7,甚至围绕他的宠物Never打造综艺节目。 李佳琦和never(来源:网络) 谦寻是流量池玩法,薇娅也搭建起红人矩阵,用团队运营+供应链赋能的方式给主播服务。 宸帆则像是二者的杂交:既有矩阵,也有个人品牌延申。 尽管如此,现阶段,孵化运营网红的MCN在业界看来都不是什么好生意: 其一,对红人的把控力始终很弱。 MCN机构为显示自身具备可持续性、可规模化盈利的能力,往往更强调粘性更强的自孵化模式。但实际呢?需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人力和运营成本不说,红人也根本不是可以复制的标准产品。 其二,对内容的把控力也很弱。 尤其在全渠道运营之后,行业竞争陷入白热化,平台、用户对于内容质量的要求会逐步提升,这势必会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模仿成风,内容同质化严重,品牌商对KOL的流量价值认可度也逐渐下降。 其三,对供应链的考验很强。 不是所有机构都有整合供应链资源的能力,直播行业某些类目高达70%的退货率足以整垮一家家工厂。 对投资方而言,规模化难,上市难,缺乏想象空间,更意味着退出难,回报难。有人还拉了个群,里面40多个MCN机构老板,一统计,几十万到上千万,都是亏钱的。 没有资本的支持,网红的生意还做得下去吗? 参考消息: 1、CBNData消费站:对话5家头部MCN:网红保质期只有三个月? 2、大眼互娱:MCN早就不是单一的流量生意 3、互联网怪盗团:诸神之黄昏:2021年以后的互联网及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