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设计(杂志电子刊) 一个闷热的午夜,做書编辑网上冲浪时发现了一个名为《城堡》的网络独立杂志,点进去只看到了几行煞白的目录。再随便点开一行,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四个栏目被塞得满满的,从阿多尼斯、出版圈热门事件、马鲨鲨的微博 vlog 到任正非访谈记录,网站像是一个小孩儿对珍奇之物的偷偷收藏和固执创造,足以满足阅读爱好者的各类需求。 次日,做書有幸联系到了网站的创始人,并找到了一份王隐在中文泛科技播客 WEB VIEW 上对他的访谈记录,下面听听这位"宝藏男孩儿"讲讲他是怎么做出这个超酷的网络独立杂志的吧。 图源: https://twitter.com/MatthewCook15 简单地自我介绍下吧。 最近在用网名南百城,取自《魏书》中:「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目前在一家连锁书店工作,业余在做个人杂志《城堡》。 平时工作主要都做些什么?你谈到工作像是在刷纸质微博,很有意思的比喻,你是怎么看待这份工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 工作就是书店服务员,专业叫法是图书专员,通俗说是图书管理员也行。工作内容就是帮助客人找书,每个星期来货、搬运、开箱、上架到指定位置等一些琐事。可能和一般人想象的每天闲着观察下书店老顾客、坐着养老看书不太一样。工作久了就觉得和餐厅服务员差不多吧,不过卖的是精神粮食。 选择这份工作是当时离职闲着、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梦想没有完成,自然而然就想到开书店这种事,然后就曲线救国应聘了这份工作,当时公司也正好准备开新店。 能讲点图书馆管理员的趣事吗,比较难忘的事。 男生可能都有点中二情节,类似扫地僧那种。当时因为做《城堡》这个杂志,需要会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所以就把店里设计类书籍大概翻过一遍,虽然还是做得很烂,但勉强达到了会做几张图片的程度。一次有顾客找设计类的书籍,同事在帮忙找,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我路过问了书名随手就找到了,然后顾客又说了个书名,同事用电脑查,从第一排开始找。我一下就反应过来在第几排是第几本,又马上随手抽出。有点网络小说里扮猪吃老虎的感觉。 之前的创业、投资经历能简单聊聊吗? 简单说就是跟着几个同学、朋友做电商。大概四年左右吧,开始的时候几个人蜗居在小民房里,后来有了自己的作坊、品牌。之后因为太累了,加上一些创业都会有的狗血剧情,最后拿了一笔钱离开了。刷微博碰上一些人在聊投资,我也杂七杂八地买了一些。算是经历了几个大起大落,之后就一直落了,刚开始在书店上班,休息时候还看看行情,算算自己这几分钟掉了几个月工资。后来就麻木了,直接几个月不看,总之亏损挺大的。 这个过程是最有意思的,发现自己突然又很穷,不能躺着挣钱之后,我的拖延症也被治好了。那段时间基本脑子里有什么想法,都能马上开始写,执行力特别高。基本上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写作,过得很充实。有时候感觉像是花了一笔钱交学费治好了拖延症,还算划算。 为什么起名叫《城堡》,杂志标语的演变会体现一些内心的变化吗? 早年有一个叫「有意思吧」的小众网站,大概就是一个小型音乐、文字爱好者的论坛,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大学的时候闲得慌,在上面写一些文章,其中有一个网友名字里有城堡这两个字。我们算是君子之交,一年联系一两次,交流下看书之类的事情。期间有一次他向我约稿,说自己要办一本电子杂志,需要一些文章,我发了一些存档给他,但这事不了了之,后来也没联系。过了几年,我在另一个大网站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基本确定就是他,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广州一个仓库工作,晚上十点多来了一大卡车货物,临时找不到搬运工,于是办公室几个同事就自己上,一直到凌晨。坐下来休息的时候,看手机,发现他的死讯。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自己认识的年轻人的死亡,在此之前,我虽然也思考过死亡,但没有直观现实的感受。老人葬礼倒是参加过一些,但总感觉像隔着一层帘子,离自己很远,也面目模糊。这一次面对这个网友的死亡就像那层帘子被掀开了。后来,我偶尔写博客,也有过做电子杂志的想法,对很多方面都不确定,但名字从来没有动摇过,就叫《城堡》,算是一种纪念吧。 我最开始做《城堡》的时候,特别喜欢美国《生活》杂志 1936 年的创刊卷首语。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事件; 去看穷人的面孔与骄傲的人的姿态; 去看奇异的东西--机器人,军队,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 去看人的作品--他的画,他的心,高塔和新发现; 去看数千里外的世界;藏在墙与房间里的人和事物;难以接近的危险场景;男人所爱的女人和许多小孩; 去看并享受看的乐趣; 去看并且感动; 去看并且接受教导。 《城堡》杂志的标语刚开始是:「人生苦短,何妨一试」。心境就是想随便找一份饿不死的工作,上班谋生、下班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杂志刚起步不久,看到阮一峰的每周分享,就改成「在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五发布。」这段话简化过几个版本,但大概都是这意思;再接着就是「关于阅读、宇宙和爱,周五发布,一期一会」,算是对内容的概括,加上我喜欢一期一会这个词。这段时期《城堡》改过名字,叫《城堡笔记》,可能我觉得内容更多像是我的阅读笔记。最后就是现在「分享每周见闻,探索内心宇宙」,前一段是对内容的概括,后一段是看到《大佛普拉斯》中有一句话: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大家每天看主流媒体、看新闻,要么聊名人的事儿、要么聊普通人的狗血经历,但是很少关注一个普通人在普通一天的思想,我当时就想能不能关注、分享一些这样的信息。 图源: https://www.instagram.com/__wrk__/ 为什么要做《城堡》? 创业那几年基本没有阅读,一方面是忙,一方面是我对阅读从单纯跑量到开始注重质量了。总结起来,对虚构类书籍我尽量写出整个故事脉络,并且后续仿写一个类似的故事,非虚构类就尽量实践。《城堡》刚好可以当成一个载体,让我实践这些理念,不过这件事挺难,我至今都只是偶尔能做到。 做杂志哪个环节是最难的,哪个最轻松? 最难的环节就是写作一些纯原创虚构类的作品,比如短篇小说之类的;最轻松的应该是做封面,反正是假杂志、网络杂志。我就找一张版权开放图,然后加一些字,找图过程挺轻松的,感觉是在旅行,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风景,想象其背后故事。 制作一期电子杂志的流程(前期筛选、书写、分发)是怎样的,都会用到哪些工具、如何管理大量的书摘笔记、为什么 Ulysses 对你很重要? 首先就是把几个固定栏目填充满,比如每周语录、每周书评、笔记、阅读的网络文章、微博推荐,接着就是一些生活琐事,这些信息输入之后会酝酿出一些话题,就继续写一些。最后就是从这些内容里找一句比较打动我的金句,当成本期标题,最后再从开放版权的图库里找图片、设计封面、给相关专栏配图。稍作检查后发到自己博客,把原始文档放到网盘里共享给利器编辑。 工具上用 Ulysses 和滴答清单会多一点,书摘笔记基本就是用 Ulysses 管理,之前很大一部分放在作业部落。Ulysses 对我重要是因为我一直想找一款理想写作软件,跟找伴侣差不多吧,灵魂和肉体都希望能好点。恰好 Ulysses 本身是一本文学小说的名字,颜值也不错。价格可能也是一方面,买下来比较有仪式感,当时还是买断制,大概两三百块钱,当作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你有「书背藏身」的固定栏目,你都看过这些书吗,这个节目是一个推荐书摘的过程?你平时的阅读量是怎样的,不是说上班不能看书么?你的阅读频率和场景是怎样的,对电子书的态度如何? 「书背藏身」是早期的名字,当时徐浩峰有个电影叫《刀背藏身》: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之处。 有时候书对我来说也有这个功效,加上那时候上班不能看书,偶尔闲得慌,就喜欢翻书背面,看看上面的文字,能发现一些不错的内容。这些书应该大半都没有看过,后来改成每周语录,就是一个金句、书摘栏目。 平时阅读量大概每周一本左右,我特别喜欢在书店一个操作间读书,类似于仓库,里面特别安静狭窄。下班后有阅读欲要发泄,就从店里找本书在里面看,基本就我一个人。 对电子书的态度的话,我电子书买得比较多,平板之类的也有。最早是在 mp3 上看,就两个指甲那么大的地方,后来就是在两个拇指大的彩屏手机上看,最后就是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还有平板。我用电子书看网络小说比较多,文学类书籍还是看纸质书比较多,我认为自己是站在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十字路口,下一代可能更偏向电子书。 图源: https://www.instagram.com/kaerusensei/ 你好像并不在意在杂志讲一些自己的生活,或者说隐私? 最初定位就是个人杂志,个人其实是在杂志前头,主要是自己爽,而且刚开始没人看,比较自由。后来发现自己有一些读者后,生活方面写起来就感觉很尬了。 做杂志对你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傅丰元在播客里谈到你是在探索自身的边界,这里的边界对你来说是指什么? 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对我有个督促、有个时间的限制,能让我保证一个最低写作数量。边界就是接触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世界和人。比如这次录播客,如果没有《城堡》这个作品,我应该是没有资格体验的。 利器X杂志,是你认领的?目前有别人一起做吗? 不算认领,早年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到好作品会赞赏五块钱。当时挺喜欢离线杂志关于纳博科夫的一期,然后偶然机会发现利器。当时离线杂志的主编傅丰元在群里,就加了他微信,发了个红包表示感谢。《城堡》最开始我是自己做着玩,偶尔发在朋友圈里,被他看到了,就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第一批利器计划。目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 你好像很看重一些指标,比如今年要完成 30 万字,还定下每月、每周写多少字,这些指标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指标主要是基于当时看的一个网络小说,里面讲到有些人号称自己喜欢写作,实际上每年连十万字都没有写。有点躺枪,加上公司每天也会有销售指标之类的,就仿照其样式,给自己也定下了写作目标。意义就是一个督促作用,不想成为那种号称写作却每年十万字都写不了的人,毕竟写得好不好可能是天赋问题,这个还能原谅自己,但写得少实在是没有理由。 图源: https://www.instagram.com/r_kikuo_johnson/ 你会在杂志里打 log、谈杂志要怎么做,我感觉这会体现出你的纠结,你怎么看待和消解这些纠结? 纠结挺多的,事实上我有时候会一边看《杂志产业》这类书、一边看怎么让《城堡》更像一本杂志,但个人能力有限,只能在一定限制里做。最大问题还是尴尬,有些东西写出来就知道有毛病,但还是抱着比没有作品强的心态,就放在杂志里发布了。 微博是《城堡》目前主要的信息源吗?因为我看到目前《城堡》微博的引文比较多? 微博不算是主要信息源,早期可能引用比较多,后期开始减少。 是否考虑引用外文资讯? 外文资讯得看我后面成长了,实际上我英文水平很烂,几乎为零。 目前《城堡》让你最满意/不满意的点是什么? 最不满意的点就是还没有实现我的一些理念,整体比较乱、封面设计上也比较丑。满意的点是还算在真诚地分享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100 期之后,《城堡》会是什么样子,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 100 期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随心所欲地熟悉运用中文文字这个工具,用它来记录生活、创造虚构故事等等。也希望能看到更多人做出自己的杂志,在内心宇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堡。 快去网站瞅瞅吧! (没收广告费!) https://chengbao.bitcron.com/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些问题 请来参加「 编辑写作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