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满分技巧) 随着今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取消,今年只有10月31日那次笔试考试,下半年有1000多万人考,可想而知考试压力有多大。为了保证自己通过笔试,那教育知识与能力那道教案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拿高分了,那有没有方法与技巧呢?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及建议。 2.分析教材。 重点分析:①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③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等;④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认识功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的重点是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确定问题线索,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等,为选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听课者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 是指听课者在课程总结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的内容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它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 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 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的陈述 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 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 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 (1)教学对象(audience) 教学对象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2)行为(behaviour) 行为是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 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 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 "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 "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 过渡。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 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3)条件(conditions) 条件是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例如,在菖菖菖时间内,能独立完成菖菖动作;在提供菖菖资料的情况下,能编制一个游戏,等等。 (4)标准(degree) 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着重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教学目标, 既反映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变化,也反映学习的外显行为变化结果,特别适用于描述情感、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即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心理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其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在表现性目标中,教师重在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和经历的活动情境,描述学生在活动中应表现出来 的行为和态度,但不规定学生将会在这种活动中具体习的什么,不同的学生在此活动中允许有不同的习 的结果,一般来说,在涉及复杂的智力性活动时常用表现性目标表述。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法为:先说明学生参与的是什么样的活动或情境;然后,选用某一目标水平下恰当的行为动词,明确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两者构成动宾短语来陈述。常见的表现形式类似于"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在……过程中,学生体验……""在……情境下,学生讨论……"等。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 教学难点也会因不同的学生群体而改变,也会因具体的教学条件而改变。 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加以解决。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1.吃透新课标 明确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2.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的重点主要决定于教材内容。 例如,如果教材中某一内容是诸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的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 (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例题、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 题、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 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安排和配置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 4.学情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 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资源设计 确定本节课所需教学资源的种类及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明确从何处获取有关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为教具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四部分。 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针对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媒体使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必须精心设计、认真实施。 (一)导入新课 (1)直观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开始上课时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程序的导入法。 ①实物、教具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 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师生双方都有话可谈。 ②实验引导法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实验作为开启新课的钥匙,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 ③视听导入法 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入课堂。 (2)设疑导入 ①提问析题法 对某一知识或问题,在学生对它还没有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 这种导入,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②以旧引新法 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开展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③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是指教师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引起学生的联想、思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入方法。 (3)趣味导入 ①故事、事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4第一章 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技巧 ②游戏、活动导入法 未成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 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 因此,课堂应当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歌谣、谜语导入法 在课堂之前以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谣、谜语来导入对学生来说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 (4)目标展示导入 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 45 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 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直切主题。 一开始讲课,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 (二)新课讲授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在课堂中讲述现象与过程、讲解概念与规律、讲读教材与资料、讲演明理与移情等统称讲授。 我国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另一方面,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索新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 在新课讲授总结以后,选择或者编制一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有代表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练习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课堂总结的类型 通常的课堂总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封闭型总结和开放型总结。 封闭型总结又称认知型总结,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开放型总结是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2.课堂总结的方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教师引领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梳理讲授内容,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和难点,归纳出一般的规律、系统的知识结构等的方法。 它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有联系的几节课结束后进行。 (2)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3)悬念启下法 悬念启下法是课结束时,教师选择时机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法。 课堂在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教师打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招牌,引发学生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趁热打铁,既使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 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5)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的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 小学生往往对大量的、枯燥的练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采用游戏法结课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6)提问法 提问法是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口头提问,让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或其他学生再根据回答的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口头提问必须针对要点、难点和关键点,切忌走题。 六、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不能草草了事。 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 作业的布置应体现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作业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针对性 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心选择作业题。 太难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太简单则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自制力尚处在薄弱阶段的学生,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完成每次作业。 4.层次性 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5.多样性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 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适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多种作业形式。 6.开放性 新课程要求大部分作业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七、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配合语言、多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1.脉络式板书 这种板书是抓住作者的思路,用线条指示课文的脉络。 它可以将比较长、比较复杂的课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特点和脉络层次。 2.提纲式板书 这种板书就是把教材内容纲目化,教师往往先写大提纲,然后依据所讲内容书写第二、第三层次的小纲目,边分析边书写。 板书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清晰,重点突出,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图表式板书 这种类型是将所授课文的重点分门别类,系统地板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 图表式板书示范性强,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一二例,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自己练习。 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分析课文的时间,又能让学生得到自主训练。 4.点睛式板书 点睛式板书要求用最准确、最鲜明、最关键的字词,点明一篇文章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所在。 这种板书应该像一把钥匙一样一经写出,就能打开课文的理解之锁,起到一语中的的作用。 5.对比式板书 对比式板书主要是按照对比的特点,把对比双方对称排列,使之现象更加鲜明、突出,观点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除以上几种主要的板书样式外,教师在板书时可采用其他一些灵活的方式。 如变换字体、变换表述 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