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9sky 编辑 | 嘈坊 2015年4月7日,曹德旺做客《总裁在线》。 主持人问:还有另外一个中国人,他也到美国做慈善,您知道吗? 曹德旺:呵,你说的是陈光标吧? 而曹总的话陈光标没有听,时光荏苒,不过一年时间,所说的事也一一在他身上应验。 2016年9月,《财新周刊》的一篇名为《再看陈光标》的文章, 彻底将他"中国首善"的假面摘了下来。 在文章里,陈光标"数罪并罚",被爆出"倒卖拆迁项目赚差价、慈善资金注水、靠着与大人物的合照骗钱、骗名、骗项目,甚至私自刻用公章"等黑料。 陈光标傻了、呆了、抓耳挠腮,以至于在三天后,他火速安排上了记者发布会。 就所有的问题做了回应,是"首善"还是"首骗",陈光标第一次将所有故事搬上了台面。 那时的陈光标,早已没了往日的自信和笃定。 在2008年之前,陈光标还是一个极具新闻性的慈善人, 他是2008年首批赶到汶川地震灾后现场的慈善家,每逢捐款,陈光标必定先通知记者, 相比于其他慈善家的低调,他近乎夸张的行为、怪招频出的新闻, 让陈光标一度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名人故事", 甚至被人戏称为"标哥"。 但自从2016年之后,陈光标"消失了",直到2020年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只不过这一次却是回光返照。 曾经那个以上头条为乐趣、博眼球的"中国首善"被拍倒在历史的沙滩上, 陈光标的面具被《财新周刊》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取下。 果然,谎言终究会被时间击破。 让我们走进陈光标。 01
在安徽与苏北的交界,有一个地方名叫"泗洪"。 极度贫困,而这便是陈光标的家乡。 1968年,陈光标降生在江苏泗洪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据他所言,陈家相当穷,简直与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有得一拼。 自打生下以来,直到10岁之前,陈光标的碗里稀饭都少得可怜,更别说散发香味的肉了, 2岁那年,陈光标碗里的稀饭才突然多了一点,后来他才得知: 其实家里有5个孩子,但因为穷,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先后被饿死。 那时,吃得上饭已经是他活下去的唯一愿望。 在其他孩子能够"大摇大摆"地上学,简朴生活时,陈光标便已开始养活自己。 为了挣够那1块8毛钱的学费,年仅10岁的陈光标就已经开始"经商了"。 那时候县城里条件也差,十分缺乏自来水,城里人想要喝水都要去路边的水摊上买。 而陈光标正是摸到了窍门,挑着两个小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 然后走到离家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 在其他水摊还经营"一分一碗,再喝再买"的路数时,陈光标却搞起了"一分随便喝"的经营模式。 销路瞬间暴涨,凭着苦、累,一天就能赚成年人半天的工资:两三毛钱。 别看这点钱微不足道,却挣够了他上学的钱。 当年在他的小水摊,还曾为一位老师免费端上过三碗凉水。 当那位老师执意掏出两毛钱,鼓励他好好读书,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他几次从梦中笑着醒来。 而这段"经商"经历,也让陈光标小儿成名,过早的摸清了赚钱的门路:要想赚大钱,就不该计较得失。 这句"不计较得失"似乎也成了他经年之后的铺垫:为了赚大钱,就要花更多的钱铺名利路。 卖水赚了钱后,陈光标又开始琢磨新的生意。 15岁那年,他又将目光盯上了"冰棍", 在那几年,雪糕生意新奇、利润高,于是陈光标开始批发雪糕,拿到县城里卖。 不过冰棒生意却"日落西山",再没了水摊的销售成绩。 后来陈光标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时,是这样说的:不是卖的不好,而是身边总有一些眼巴巴瞅着雪糕的小孩,自己看着心疼,就主动把雪糕送给他们。 赔钱赚吆喝的陈光标没能赚多少钱,反而赔了。 之后,他又做起贩粮的生意,每到周六日,邻居总能听见拖拉机"哒哒"的声响,一准能猜到这是陈光标又去做买卖了。 一次能挣300块钱的贩粮买卖,让17岁的陈光标,成为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谁都想不到,那个从小没吃过饱饭、身高一米六几的小个子,会如此成功。 结果,还没等陈光标将这笔钱存起来,一个更大的"教训"接踵而至。 赚钱之后的他又碰上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与外乡人合作操持棉鞋生意,这在当年也绝对是乡里的独一份。 而手里有笔闲钱的陈光标,心勇胆大,一股脑的将手里的3万元全部投了出去。 本想狠狠赚一笔的陈光标,在收到货的那一刻,傻眼了。 那批货是鞋不假,但鞋底全都是硬纸板糊的,根本卖不出去。 于是陈光标在血泪中上了"人生第一堂课"。 没了钱、丢了面子,陈光标在自责中血本无归。 但也是那一年,陈光标找到了人生中第二个目标:考大学。 结果他还真的考上了南京中医院学院,变成了含金量极高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过后,陈光标一溜烟的被分配到医院,当上了医生。 有人说:"陈家的小儿子真争气,老陈家祖坟冒青烟了。" 三代贫农,出了一个大学生,还当上了医生。 但陈光标却十分不满意,直言自己没上大学生就已经成了"万元户",如今变成了高学历,却越混越差。 于是,他果断辞去了铁饭碗,在南京寻找"发财大梦"。 02
1995年的夏天,莽撞"下海"的陈光标,白天上街寻找发财机会,晚上则睡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 一天在街上"流浪"时,陈光标被一群人吸引了。 这群人围着一台设备叽喳不停,不时还传来惊呼声。 等到他走近一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是一台耳穴病探测仪,只需要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上的疾病。 围观群众众多,这让陈光标发现了新的商机。 很快,他找来相关方面的专家们,拿着仅剩的3000元,对仪器进行了简单的改进。 说到底,就是为仪器夹了一块显示屏,于是一台名为:"跨世纪家庭CT机"横空出世。 为了宣传这台仪器,陈光标花了15块钱购置了一床被子、一张凉席, 白天赚钱,晚上就睡在新街口的邮电走廊里,刷牙洗脸全在公测解决,自此便开始了他的"发财之路"。 于是,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迅速的赚了2万块。 有了启动资金,陈光标开始大展拳脚,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 在那个保健品还算稀奇、能够包治百病的年代,售价8000元的"跨世纪家庭CT机"卖的十分好。 一年之后,陈光标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都说人的欲望无穷无尽,这对于穷怕了的陈光标来说,更是至理名言。 在赚到1000万之后,他又看中了灵芝产业。 于是信奉"捞偏门、赚大钱"的陈光标开始了第二次"暴利"产业。 他将泰安的灵芝以200元一公斤的低廉价格收购,磨成粉、制成胶囊,以2000元一盒的高价卖出。 如此反复,陈光标又狠赚一笔,账号里已经有5000多万的存款。 而这一次,他不光是赚到了钱,还收名得利。 因为他开发的灵芝胶囊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经济,让不少药农富了起来,政府还特地找上门,为他颁发了特殊津贴。 这一年,陈光标刚刚30岁,从贫下中农,到千万富商,他只用了13年。 如果故事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想必陈光标虽不会声名鹊起,但却可以大有成就。 但坏就坏在他的"高调"。 2008年,汶川地震让牵动了所有同胞的心,而陈光标就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企业家。 当时,他带着120名志愿者、60台操作机械奔赴汶川。 "他亲自背、抱,抬出了200多人,救活了14人,捐款过亿"。 这一善举让陈光标一举成名,入选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从企业家变成了慈善家。 在媒体的高度渲染和曝光下,陈光标成了名人,各种访谈节目、采访纷纷找上门去。 而沉寂许久、本身低调惯了的陈光标,一时之间再一次嗅到了"商机"。 他利用媒体,竖起了"慈善"的人设,做起了广告生意,而他便是最大的客户。 尝到慈善甜头的陈光标,开始疯狂捐款,每一次捐赠他都要提前叫来媒体,活生生将慈善变成了"作秀"。 不仅如此,他还把环卫工人拉来合影,给每个人发高价羽绒服和几百元现金; 还曾在会议厅内,用3100万现金,一捆一捆的架起"现金墙",为的便是方便媒体拍照。 捐款俨然变成了作秀,但陈光标的"谜之操作"还没有结束。 2011年,陈光标彻底走向了"慈善娱乐化",这一年也可以成为他的"艺术年"。 他曾在邓丽君墓前献唱、身着正装供记者拍照; 为了宣扬"正能量",他在"中国无车日"砸了一辆奔驰汽车,更是号召所有员工一起骑自行车。 甚至一度喊话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声称自己要捐赠所有的个人财产,据陈光标自己所说:十几年来,自己已经累计向社会捐赠了14亿。 在一片惊呼声中,陈光标的谎言被拆穿了。 在众多媒体纰漏的资料中显示,光是2010年,陈光标并未完全履行捐赠承诺,钱财高达3亿,甚至有些捐款单位都不存在。 原本大众对于陈光标的"高调作秀"已经习以为常,但一出"赴美给穷人发钱"的闹剧,彻底将"中国首善"的外衣扒了个干净。 2014年,陈光标在美国纽约富人区高调行善,给流浪汉、卖艺者捐钱,面值高达100美金。 但来往的人群大多数冷眼相待,而一边满脸笑容的陈光标十分尴尬。 没想到,这件事非但不被美国人赞扬,回到了国内,陈光标更是激怒了群众。 随即,一大波黑料席卷了陈光标。 而《财新周刊》更是为陈光标的"高调十几年"画上了休止符。 2016年之后,他消失了。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在这时,许久未曾露面的陈光标再一次带着1000万的物资出现在大众视线内。 当记者询问他的近况时,陈光标说:"之后又陆陆续续捐款7000多万,只不过不想再高调做慈善了。" 当记者再追问时,陈光标又继续说:"慈善我会一直做下去。" 当种种真相被揭穿,当数十年积攒的人脉一朝散尽、当从"首善"沦为"首骗", 我想陈光标的内心一定五谷杂陈、一如当年渴望一碗饭的瘦弱小孩。 但陈光标却是聪明的,在盛世造势,在低谷隐退。 常言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陈光标傻吗?未必。 但聪明可能并不是他的目的,或许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 只是,奈何一句:世事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