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雁滩百年变迁: 从黄河滩涂到繁华闹市 百年前,这里是黄河滩涂,芦苇丛生,大雁往来;百年后,这里是兰州的繁华闹市区,车流涌动,人潮澎湃,充满了朝气。这个地方就兰州的雁滩! 它的百年变迁,也是兰州百年变迁的缩影。3月19日,雁滩老居民,今年76岁的方世武老先生,讲述了他目睹的雁滩变迁。 一
19日上午,雪落兰州,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我们来到了雁北街道小雁滩村社区,拜访了方世武老先生。他是老雁滩人,生于斯,长于斯,务过农,当过村干部,打过工,他目睹雁滩七十年成长岁月。方老先生健谈而不失幽默,留心雁滩发展的点点滴滴。 "我们雁滩以前是,三年一小漫,十年一大漫!生活过苦得很"。他说的漫,指的是黄河兰州段发大水后,因桑园峡涌塞,导致黄河水倒流,淹没雁滩。 雁滩是黄河冲积的沙洲,古时候长满了芦苇,鸿雁经常在这里栖息,故名雁滩。 滚滚黄河过金城关后,河面逐渐变宽,到东岗镇附近,河面宽达两三公里,再往前桑园峡,河面则急剧收缩,导致大量河水,无法顺利下流,形成壅塞,结果河水倒流,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渐渐淤积成为高出河面的沙岗,形成大小不等、互不相连的十八块河心滩地。不过, 整个雁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夏天,黄河发大水,往往是雁滩最先遭灾,被水淹是常见的情形。在方世武记忆,充满了苦难。 至今,方世武对雁滩被淹没的情形,记忆犹新。1946年,黄河发大水,整个雁滩全部被淹,高处几座房屋只漏出了屋脊,乡亲们四处逃难。 "我叔叔家养了一头大肥猪,舍不得丢,就把猪绑到羊皮筏子上,水大得很,筏子和猪都漂到了青白石。水退了,花了一天一夜时间,绕过铁桥,把猪赶回家。"方世武说。此时,家里只剩下木头,土坯早就泡成了泥。 方世武说:"我们雁滩人,逃难也总结出经验,总要留下几个人,他们的责任是把房子的木头系住,以免也被洪水冲走,那就啥都没了!" 二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雁滩在兰州并不算是个好地方。雁滩虽然也种蔬菜,风光也可以。但终究是河滩地,对当时的人,没有多少吸引力。而且居住的多是穷苦人。 1950年代的兰州的黄河雁滩(本图片收藏者 杨楠)1950年代的兰州的黄河雁滩(本图片收藏者 杨楠) 在明代之前,雁滩这一带长满了芦苇,成为大雁的栖居之地。明中期,人们开始到滩上定居。大概到清中期,居民们利用雁滩丰富的水资源,同时结合兰州的城市需要,发展蔬菜种植、水果栽培,成为兰州的蔬菜、水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以前人们说,雁滩有十八滩。那么,雁滩究竟有哪十八滩?人们有多种说法。方世武听了我们询问,拿出他压在茶几上的纸条,这上面就写着,雁滩这十八滩的名字。 方世武说:"雁滩的十八滩是这十八个滩:大刘小刘张苏南,大雁小雁宋李北,战滩船滩滩尖子,高傅均杨骆驼滩。" 这是他收集整理的一个顺口溜,可以轻松地记住雁滩十八滩。 它们分别是:刘家大滩、刘家小滩、张家滩、苏家滩、南面滩,大雁滩、小雁滩、宋家滩、李家滩、北面滩,战滩、船滩、滩尖子,高滩、傅家滩、均家滩、杨家滩、骆驼滩。这些滩,旧时统称为"十八家东滩"。其中均家滩、南面滩、刘家滩、骆驼滩、高滩称为里五滩,这是五个连在一起的大滩地。听起来,雁滩很大,很有名,但雁滩人口并不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前,雁滩只有800多户人家。除此之外,还有段家滩等地,并不属于雁滩十八滩。因为,有些滩,在南河之外。 雁滩真正的大发展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人们整治河道大力开发雁滩,首先对四条河道进行了截断。这就是,雁滩人民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的闸河行动。 三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兰州人民有几项改造山河的壮举,一项是南北两山绿化,另一项就雁滩人民持续二十年的闸河。 雁滩人民的闸河行动,直接改变了雁滩的河滩地的状况。以前,雁滩地区被北河、南河、中河、沙洼河四条河道分割。方世武回忆,当时南河是雁滩的黄河主河道。这就是今天的南河道。以前,南河道非常宽阔。据说,其宽度和金城关附近的黄河相差不多,波浪滔天,两岸田园风光,景色迷人。 1982年8月,雁滩人民灾后恢复生产中 1957年,雁滩张苏滩大队闸住了横贯南北的沙洼河。随后,各个大队分头行动,专门组织了整治河坝的队伍——河坝专业队,到1979年,先后闸河4条。 关于闸河的往事,方世武记忆深刻。最难忘的是,拉石头。当时雁滩人民整治河道的石头,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徐家湾,另一个在东岗附近。采石头非常危险,石头多在半山腰,使用炸药爆破后,要用人工撬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有村民被石头压死了。 闸河时,最难得的是合龙口,对此方世武记忆犹新。"合龙口时,最危险,河水被压到了,及其狭窄的水口上,水势汹涌,流速很大。用八号铁丝,扎成两米见方的石头笼子,小伙子们抬到龙口边,推进去!谁知,河水大得很,呼一下,石头笼子就不见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只有继续加大笼子,不过人是抬不动了,只能推着滚过去。才把龙口合上了。"方世武回忆说。 合上龙口,只是第一步,还要修建环绕雁滩黄河大堤,彻底解决漫水的问题。又奋斗了4年,沿着滩西、滩北到滩东,筑起了5米,宽6米,长9000多米的环滩大坝,逐渐把河滩连成一个整体连接。 这样才彻底改变雁滩了地貌,又经过了四五年土地整治,改良土壤,那些滩涂逐渐变成了良田。此时,已经到了1979年。 雁滩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发展。在1980年前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下先富起来的人,一些人家收入突破万元。人们称之为万元户。 兰州雁滩农民最早喊出"万元户"。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说:1979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 "万元户"这一词,就从雁滩走向了全国。 1995年后,雁滩进入大发展时期,从农村迅速进入了城市化时期。 兰州雁滩,兰州昔日的菜篮子果园子!雁滩对每个兰州人而言,并不陌生,究其原因,如今雁滩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城市了,车来车往,高楼林立,商业繁华……如同一个村姑,完美地实现了华丽转身,走向了时尚的舞台。如今,走在雁滩,我们能感受出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