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就在英国打开中国国门签订《南京条约》的11年后,美国海军4艘黑色铁甲舰开到了江户湾,武力要求已经闭关锁国200多年的日本开国,史称 "黑船事件"。 美国人本意是希望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日本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坚船利炮令早已暗流涌动的日本更加动荡不安。 1868年,仅仅15年后,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国家竟成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为后来崛起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非欧系列强铺平了道路,这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 ▲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国门一、与大陆游离的岛国 日本地理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地缘环境极为特殊,既不像英国与欧陆几乎是一个整体,只隔了很浅的海峡;又不像冰岛与大陆几乎疏离。日本介于这两者之间。 特殊的地缘让古代日本与东亚大陆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游离,因此,日本既能主动从大陆汲取文明养分,比如派遣唐使;也能抵御大陆势力的影响,比如抵御蒙古入侵。 虽然古代日本积极汲取中原文明,但地理上的游离状态,令日本也是汉文化圈中唯一没有成为中国藩属的国家。 ▲古代日本和大陆进行联系往往要通过朝鲜半岛 由于孤悬海外,在西方海洋时代到来之前,日本并无太强的外部威胁。再加上在日本地形受山地影响而变得支离破碎,因此,在东亚文化圈中,日本的中央集权程度最弱。 封建时代后期,这种地形割据状态令日本甚至演化出了特殊的幕藩体制。 ▲日本内部被众多山地割离得支离破碎,很难产生强大的中央集权 幕藩体制类似于西周分封制,是一种由幕府、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17世纪由德川家康建立。 将军是最高统治者,驻江户。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统治全国藩国。各藩由大名统治,效忠幕府,但在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力。 那天皇呢?天皇住在京都,只是一个象征,毫无实权。 幕藩体制的集权程度相对于中国大一统王朝自然弱得多,虽然不能说这种制度更优越,但在乱世的确更能激发社会活力。 ▲藩国也分等级,当年与德川家敌对的大名被称为"外样大名",领地多在偏僻的外边,最后它们成了幕府的掘墓人二、西南雄藩与倒幕运动 和中华王朝一样,江户幕府撑了200多年后也已到疲态,人民生活困苦,国内矛盾激化。 "黑船事件"后,美英俄荷等列强均看上了日本这块肥肉而接踵而至,他们对日本进行经济政治渗透,令日本有陷入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了民族矛盾。 内忧外患下,幕府威信日益下滑,倒幕运动兴起。这时候,倒幕先锋是最不服王化的"西南雄藩"。 为什么倒幕的先锋会出现在西南地区? 日本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九州岛和本州南部,这块地区在不如关东和关西地区富庶,但却与外部联系最紧密。 西南地区从古代开始就是日本对外交流的窗口,而近代以来,日本与西方殖民者交流最密切的地区同样也是这里。 ▲遣唐使就是从西南出发前往中国 与日本核心地带(关西关东)地缘上的相对疏离,使得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十分有限,再加上贫瘠的环境,当地形成了一种彪悍的民风,让西南地区成为日本最不服王化的地区。 ▲1570年长崎开港,闭关锁国时期,位于西南的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据点,相当于中国的广州十三行 西南地区对幕府的向心力极弱。到了幕末,由于"天高皇帝远",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萨长土肥)这4个最早和洋人打交道的雄藩开始蠢蠢欲动了。 它们对中央政府的"锁国令"置若罔闻,通过走私贸易和内部改革增强了自身实力,最终成为"倒幕先锋"。 ▲"萨长土肥",日本倒幕的西南四雄藩 已经日薄西山的江户幕府为挽救局势,主动讨伐长州,结果却一败涂地。之后,各路倒幕大军主动进击,幕府战败。 1868年5月3日,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投降,江户无血开城,统治了日本长达260年的江户幕府瓦解。 ▲识时务的德川庆喜后来被明治政府封为公爵 倒幕运动胜利后,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藩置县"—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殖兴产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开化"—学习外部先进文明。 这些措施使日本迅速过渡到近代国家,国家实力大幅膨胀。1873-1894年间,日本蒸汽船数量由26艘增长到169艘,铁路长度由18英里增长到2100英里,由过去的封建农业国转变为近代工业国。 之后,日本又陆续击败清朝和俄国,取得了东亚霸权。三、为何日本成功了? 大航海时代后,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并爆发工业革命,占尽先发优势的列强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世界基本被瓜分,少数保持半独立(如清朝)的国家也摇摇欲坠,唯独日本例外,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晋升列强。 为什么日本能成功呢? 首先,日本有体量优势。日本在当时并不能说是小国,虽然集权不强,但日本民族统一,文化繁荣,国民服从性和团结力强,有较好的社会组织力,列强想一口吃掉难度很大。 ▲江户末期,日本人口已达3000多万,在当时是极为庞大的一个体量 在体制上,日本集权不够导致封建反动力量无法集中。幕府更多像一个松散联邦,这一点和资本主义革命前夕的欧洲很相似,但又不像非洲和东南亚国家一样过于松散,而且有天皇这一天然的"粘合剂"加成,使得改革后不至于分崩离析。 在经济结构上,江户时期的日本也很接近西欧,中日两国虽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由于明清两代正逢封建专制鼎盛,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受强力压制。但日本封建集权势力不强,对经济的压榨更弱,所以工商业发展顺畅很多。 ▲江户时期日本的工商业经济已相当发达 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虽然幕府严厉打击,但奈何实力不足,镇压效果有限。各藩国为了增强实力,均在领地内大力发展工商业,获得了极大发展的资本主义势力最后都成了"倒幕派"的后台。 ▲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封建剥削体制,抑制商品经济发展,幕府也实行了类似中国的"锁国制度"。 维新前夕,日本工商业势力已在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国民识字率和城市化水平也已经达到西欧水准。 由于是岛国,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向外学习的传统,对于外来文化的抵制情绪较中国低,为维新后的日本"进一步拥抱"世界创造了条件。 ▲古代日本庶民教育相当发达,江户时代有大量的"寺子屋"让平民子弟接受教育,这教育普及进行了文化准备 总体来说,日本的庞大体量和强大组织力,使得其在抵御外来侵扰时有先天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户时代也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说做好了"维新"前期准备,弱势的集权使得反动力量相对薄弱,历史传统又使得其改革阻力较小。 天时地利人和早已具备,维新成功顺理成章。四、意犹未尽 不过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倒幕派"是由各路势力联合起来的,其中也包括在"幕藩体制"中利益受损的中下级武士。 但维新成功后,整个武士阶级(士族)都被扫进了垃圾堆,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新政府要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更让被边缘化的他们不满。 矛盾尖锐的双方最终打了场内战—1877年的西南战争,曾经肝胆相照的战友变成敌人,政府军和西南武士估计心情都很复杂。 ▲《最后的武士》,对西南战争的失败者,很多日本人也抱有一丝尊重 "倒幕"先锋成了"新政府"绊脚石,历史就是如此诡谲,但也在情理之中。每次动荡后为稳定秩序,初期最激进的势力都要被扫地出门,中国开国君主诛杀功臣也是一样的道理。 最终,明治政府成功镇压叛乱,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只不过,日本的革命并不彻底,某种程度上,明治维新的胜利是"倒幕派"大资产阶级、贵族与封建地主相互妥协的结果。 日本新建立的国家机器也不同于西方诸国,而是由藩阀操纵天皇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保留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受到更残酷的剥削,工人受压榨程度远超欧美。国家政权长期被倒幕起源地的萨摩藩、长州藩控制,国内阶级矛盾极为尖锐,于是,日本只能通过强调效忠天皇,推行极端民族主义,同时对外侵略以"祸水外引"。 强大起来的日本和早期的西方列强一样走上了侵略扩张之路,由于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其扩张更野蛮。如果说维新初期的日本还稍微残存了些君主时代的风度,那么二战时的日本则是彻底成了野兽,战争暴行至今仍是日本沉重的"国家负担"。 ▲战争对于日本是一种原罪,对现在的日本政府更是一种"包袱" 今年是明治维新成功150周年,日本各地都有纪念活动。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明治维新起源地的西南地区在大张旗鼓地纪念维新志士,而当年支持幕府的东北地区(福岛、青森等地)则针锋相对地纪念"遇难的幕府志士"。这样看来,日本这"藩国林立"的状态还没有过去。 ▲明治维新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萨长土肥"四地积极联合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邻国对于这段历史则更是情感复杂,2014年日本为"明治工业革命遗迹"申遗,因为这些遗迹有强征中韩劳工的历史,所以遭到了中韩反对,最终日本做出妥协:在附加文本中承认曾强征朝鲜半岛居民,才申遗成功。 如何评价明治维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给日本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为后来东亚的惨剧埋下了伏笔。不过无论如何,作为近代东亚唯一成功的改革,其经验或是教训都值得后人研究。 ▲被划入"明治工业革命遗迹"的军舰岛,曾经强征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