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0号台风最新消息2020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第10号台风最新消息2020具体的情况吧 10号台风最新消息2020 太平洋双风暴形成!美莎克提升,预计达16级,10号台风海神或快了! 8月,太平洋区域首次形成三风暴发展之后,如今已经逐步变成双风暴了,因为位于东太平洋地区的洋热带风暴“埃尔南”已经减弱为低压,还剩下一个热带风暴“伊塞莱”(ISELLE),加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9号台风“美莎克”,如今太平洋就是双风暴了,对我们可能产生影响的肯定也是9号台风“美莎克”。 如今该台风的实力已经达到了9级状态,并且没有强力运动之下增强起来,预计接下来它将快速爆发增强,并且可能成为今年的第1个超强台风,我国已经明确指出了数据说明,所以该注意的就要注意了。对我国如今仍然无法解除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情况。 从风云卫星云图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台风比一般的台风生成时候大很多,属于典型的“胖台风”,它的外围风圈并且已经影响到了菲律宾地区,同时连接东部的新热带扰动,暂时不清楚会不会“吞并”新热带扰动发展更强,按照超级计算机的情况来看,接下来可能是以独立发展为主,所以后面我们分析下,这里先看台风情况。 根据我国发布的新数据来看,9号台风“美莎克”最强风力已经出现了上浮,预计在8月31日的时候可能会达到16级超强台风级,巅峰风速为52m/s,是在我国东海地区可能发展出今年的第1个超强台风,而过后将会偏向于韩国方向。 秋台风特点 和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季生成的台风又有什么显著特点呢? 专家认为,首先是移动路径偏南。这是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而造成的。其次是强度相对较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比如2005年超强台风“泰利”在登陆花莲时的瞬间风力竟然超过17级。它给福建沿海带来了9级到11级的大风,并于当天下午在福建莆田再次登陆,给江西和安徽带来了强烈的降雨,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从损失的程度来说,秋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从“秋分”到“小雪”节气正是我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这时如果有台风来袭,狂风暴雨会使作物的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2005年的强台风“达维”在9月26日凌晨登陆海南万宁沿海,由于当时正值水稻收割香蕉成熟的季节,致使海南省的农业受到了重创。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台风活动的规律更加难以把握,将使台风防御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能因前期台风少而放松警惕。因此,将来更需加强秋季台风的防御。 秋台风VS夏台风,谁更厉害?数量上,夏台风小胜一局 根据1981-2010年30年气候平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6-8月生成11.2个,登陆我国4.5个。9-11月生成10.9个,登陆我国2.5个。 从生成数量来看,秋季稍稍少于夏季,但是登陆数量明显少于夏季。其实9月的台风生成数量比7月还多,10月的生成数量也和7月基本打了平手。夏台风主要依靠8月,才在数量上勉强战胜秋台风。 强度上,秋台风碾压夏台风。 据日本气象厅统计,1951-2010年间,气压最低(通常气压越低,强度越强)的前20个台风当中,秋台风占据了13席,达到了65%,夏台风占据了6席,占比30%。可见秋台风的整体实力更强。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的几个最强记录保持者,也都是清一色的秋台风。比如,西北太平洋上的最强台风,即1979年第20号“泰培”,是当年10月的产物。“泰培”是全球有确切纪录以来强度最高的一个台风,它的中心气压低至870百帕,为人类实测到的最低的海平面气压值! 此外,中央气象台曾经认定的风速最强的台风,是1958年的22号台风“艾黛”。当时测到了110米/秒的最大风速——虽然当时的观测水平有限,这个数据未必准确。抛开这些细节,“艾黛”的强度不容置疑,它生于9月,也是秋台风无误。 为何秋天还有台风?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国内陆地区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多半集中在夏天,为何超强台风“韦帕”会选择在金秋来袭呢?省气候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对于我国来说,7、8、9三个月都属于台风高发期,“韦帕”来袭也是正常的。不过十月以后,我省发生台风的几率将会较大减少。 省气候中心吴主任告诉记者,在我国所处的北半球,台风发生的环境必须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汽,发生对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和不同秉性的风等,这些条件在夏天最为合适,但秋天也能具备,所以我国台风以7、8、9三个月最易发生,比如2005年造成我省60多人伤亡的台风“泰利”,也发生在9月初。 而其它月份发生台风的几率则相对较少,尤其是12月至翌年5月间则更少。这是因为过了秋季,太阳直射部分往南移,洋面水温逐渐降低,加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较少进入北半球,北半球能形成台风的机会较少。所以10月以后影响我国的台风就很少了。 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Maysak)的中心今天(31日)上午8点钟位于日本冲绳那霸南偏东方大约42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5度、东经128.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5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0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公里。 预计,“美莎克”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转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琉球群岛南部海域靠近,将于9月1日凌晨移入东海东南部,强度继续增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52-58米/秒,16-17级);1日夜间到2日上午在东海北部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强度逐渐减弱。 大风预报:8月31日14时至9月1日14时,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台湾岛东北部沿海、浙江沿海、长江口区、上海沿海将有7-9级大风,其中东海东南部海域风力有10-12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3-17级,阵风17级及以上。 “美莎克”加强为强台风,辽宁局地有大暴雨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31日0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Maysak)昨天晚上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31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冲绳那霸南偏东方大约5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预计,“美莎克”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转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琉球群岛南部海域靠近,将于9月1日凌晨移入东海东南部,强度继续增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52-58米/秒,16-17级);之后在东海北部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强度逐渐减弱。 预警信息指出:预计,8月31日08时至9月1日08时,吉林中东部、辽宁东部、山东半岛以及云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辽宁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对此,昨日水利部会商部署近期和秋季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时也指出:据气象水文预报,未来3天,四川中部南部、云南大部、甘肃东部、山东东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中部、云南中部、辽宁东北部、吉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暴雨。预计,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岷江、沱江,辽宁省东辽河、浑河、太子河及辽东半岛诸河,吉林省第二松花江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长江中游干流监利至莲花塘江段及洞庭湖将退至警戒水位以下,黄河上游干流兰州河段、安徽巢湖等河湖将维持超警。 我省会商分析也认为,8月31日至9月1日,我省东南部地区有暴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由于过去一周我省已经历两轮强降雨,受此次降雨过程的叠加作用影响,东南部地区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风险较大,需加强防范。 水利部强调,东北地区前期受冷空气和台风“巴威”影响,降雨较多。近期,第二松花江、辽河等流域降雨还将持续。要督促有关地区始终绷紧防汛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做好江河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强台风“美莎克”将影响东部海域 海浪预警升级为橙色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网站消息,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强台风级)8月31日8时位于距离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南偏东方向约42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美莎克”将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将于9月1日凌晨移入东海东南部,强度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之后“美莎克”将在东海北部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强度逐渐减弱。 国家海洋预报台31日8时升级发布海浪橙色警报。预计8月31日中午到9月1日中午,东海东南部将出现8到12米的狂浪到狂涛区,东海西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浪预警级别为橙色;浙江近岸海域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 预计今天下午将开始发布风暴潮警报。 由于台风路径、强度和移动速度的不确定性,影响期间沿岸各站的天文潮普遍较高,若“美莎克”路径比预计偏西,海浪和风暴潮最高预警级别可能进一步升级。请随时关注海洋灾害预警报,并请计划在受影响海域作业的人员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台风相关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